养蚕经典散文

文章 2019-07-17 19:28:52 1个回答   ()人看过

今年春来早。

刚出正月,思绪还没来得及整理更新。一眨眼工夫,绿意滋长。桃花红,菜花黄,杏花粉,梨花白。一个忙碌而新奇的世界就在你的眼皮底下神速生长,变幻,更新。

院子里的桑叶冒出小芽苞来,一天一个样。昨天还只是豌豆大的铁紧铁紧的黄灰色芽儿,傍晚就变成黄绿眉眼的嫩芽;早上起来看它们还毛茸茸的抿着嘴,中午它就咧开嘴笑了,眨眼间就绿了你的眼眸。

那些躺在我的鞋盒里越冬的蚕卵,估计是被桑树上那群亢奋的长尾巴雀鸟吵醒的吧!一连几日晴好,春意正浓。那些蚕宝宝们便迫不及待地从黑亮亮的卵里钻出来。一条接着一条,布满盒底。它们卯足了一年的劲,就为今年春天的新生。

看蚕孵出是件既欣喜又揪心的事。那密密麻麻排列的灰白色蚕卵,逐渐变成褐色,最后变得又黑又亮。那是春蚕要破壳而出了。

小时候养蚕,总要把产满蚕卵的黄油纸放进怀里贴身的衣兜里,给蚕适当的温度,让它们顺利孵化成蚕。自然环境的变异,气温逐年升高。现在养蚕,多半随它自然生长。

有经验的养蚕人,看蚕卵黑亮黑亮的时候,就知道蚕要孵出了。安静地守护它,但是它偏偏没有丝毫动静。一天。两天。再心焦也没有用。忽然有一天,盒子底部出现了许多白亮亮的空壳。俯下身子仔细看,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可爱的宝贝,已经挣脱了束缚,勇敢地来到这个光明的世界了。要做的事情就是赶紧去摘来桑树上刚伸展开的嫩叶子,用干净剪子剪成细丝,稀拉拉地铺一层。

一条刚出生的蚕,小针尖一般,黑乎乎的小身子,肉眼看起来特别吃力。拿起放大镜一瞧,居然遍身长毛,丑丑的样子,难怪刚出生的时候叫它蚁蚕!

这些小家伙们嗅觉特灵敏,一出世,自己就会挣扎着去寻找食物。它们还吃不动桑叶,最多就是吸食一点点剪破的桑叶边沿的水分。

蚕孵出并不是那样整齐划一的。它们有的先,有的后。体力好的蚕宝宝,很顺利就出壳了,虽然还是小不点,但是它们像健壮的运动员,向着桑叶细丝蠕动,速度与它的身体完全不成比例。有的蚕宝宝,太弱小,出生时体力不支了,被半黑半白的壳卡住,只露出个头,好像再没有办法出壳了。然而生命的伟大就在于它可以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它高昂起头,扭动着身子,抻着,抻着,直至将身子拉成比头发丝还细的黑线,肉眼几乎看不见它。历尽苦痛,它终于还是出壳了!并不是所有的生命经过努力都可以获得生的权利,我们在心底默默祝福这些小生命一帆风顺。但是有的蚕,刚破壳,只露出个头,抻了半天,还是无法出壳,夭折了。在旁边看的人又帮不上忙,看着实在忧心,伤心!

春天的雨季到来之前,桑叶逐渐舒展开了。蚕宝宝们每天都有新鲜的叶子吃。采桑叶的人心情舒畅,比找到自己喜欢的美味还开心。养蚕人往往几个人相约一起去采摘桑叶,一边摘一边交流养蚕经验,各自比较,取长补短。那神态,那语气,像极了一群刚生育了宝宝的年轻母亲。

桑叶的清香浸润着整个大地的时候,蚕宝宝也一天一天健壮起来。养蚕人对蚕,若父母对幼儿一般精心呵护。啥时候该换桑叶了,啥时候该清理蚕沙了。每天早晚伺候,真是体贴入微,关爱有加。

那些刚出生的蚁蚕,要用毛笔轻轻扫到嫩叶丝上,那动作轻柔得好像会吓坏它们一样。一周过后,它们自主能力增强了不少。养蚕人也不再用剪子剪桑叶了,只选择那些干净的,不沾一点露水的嫩叶,铺盖在它们上面。它们会根据新叶子的气味寻过来,爬到自己喜欢的叶子上去文雅地啃食。然后,身体变得黑黄相间,绒毛肉眼也能看清楚了。这是它们第一次蜕下黑衣裳,穿上黄衣裳。

这时候,就该为它们清理蚕沙了。清理蚕沙是一项极其繁琐又极考验耐心的工作。一早起来,把摘回来擦干净凉干的桑叶平铺在蚕盒里,半小时后,它们差不多都爬到新鲜叶子上去了,再把叶子一片片捡到一张铺开的白纸上。底下那些已经吃得千疮百孔失了水分的皱巴巴的叶子,得小心清理出来。有的叶子打卷了,把蚕宝宝裹在里面,得救助它们——把叶子展开,让它们往新叶子上逃生。就这样一片片清理,里外仔细搜索,生怕漏掉一个小生命。一小时下来,头晕眼花,有时候会把蚕蜕的皮都当成蚕去呵护了。清理出来的桑叶还不能马上丢掉,在上面铺上一两片新叶子,如果还有生命遗忘在那些老叶子上,凭着对生的渴望,它们会自己爬出来,挽救自己。当从丢弃的残叶上偶然发现还有一只蚕宝宝的时候,那心情就像寻回了丢失的女儿,欣喜与自责,难以言表!

二眠后的蚕,已经穿上白衣裳了,像水灵灵的小丫头。白白胖胖的蚕宝宝在娃娃们的眼里,美得像白雪公主,白衣小天使。他们围在盒子周围,静静地观察。听着蚕吃桑叶的沙沙声,感受着生命的伟大,自然的奇妙。他们会问许多问题,你可以一一解答,也可以卖弄关子,教他们去书本里、生活里查询结论。养蚕与育人居然可以有机结合!

有时候,蚕宝宝们好像不怎么吃东西,没有经验的养蚕人也不必大惊小怪。那是它们在“眠”。蚕的一生要蜕四次皮,眠四次。一眠一蜕皮。眠的时候,它们总高昂着头,像在画圆,又像在梦游。但是,我总感觉它们在高歌。因为每一次眠都是为痛苦的蜕皮积攒能量。每次蜕皮,也会有过不了关的蚕宝宝死亡。生与死,它们无知。但是生命的缘起缘灭,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有识有知呢!

三龄蚕后,采摘桑叶的数量就一天天多起来了。蚕宝宝在安静的环境里特别能吃,尤其是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抱着盒子,静心倾听天籁一样的沙沙声,若蒙蒙春雨洒点万物,若风拨琴弦奏一曲安详轻音乐,似笔尖点纸书万千柔情。

五龄蚕毫不客气地猛吃一阵桑叶后,开始懒洋洋当“望天汉”了。不吃不喝地过了两三天,身体越发透亮,像一层“樱桃皮”一样吹即可破。然后,慢慢腾腾地离开了桑叶,往旮旯角里钻,沉着地寻找可以结茧的地方,那是蚕宝宝最终的归宿。目送它,辛勤地吐丝结茧,直到将自己一层层封锁在洁白的茧子里,心里便多了许多的崇敬与虔诚。忙碌结茧的蚕,专注耐心,坦然豁达,有条不紊,一丝一毫不为外界所动。古人叹曰:“春蚕到死丝方尽”,赞美溢词中,多少有些心酸酸的感觉。

每年春天养蚕,源于对蚕这种小生灵的敬爱,它的奉献,无畏。或许,生命的轮回就该是这样!养蚕的过程中,不仅怡情,还能隐约品出淡然恬然的禅意: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生死相依,宁静,安然。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