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河的往事作文1000字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离我们家不远,有条小河。因为上游有一条支流汇积到主流,形成了一个“丫”字形,因此,我们叫它三岔河。原本三岔河水深的地方能有两米,大人们是坚决不让我们下河的。后来村里有人建了一条拦河大坝,把上游的一条支流拦了起来,成了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在里边养起了鱼。
下游的水浅了,大人们管得也没那么严了,这下可乐坏了我们一帮孩子。每到夏天,那里就成了我们的乐园,游泳,捉螃蟹,打水仗,很多能在水边玩的游戏都很有趣。也有让大人们不放心的时候,渔场的上游不断有水流进来,水渐渐满了,为防止溃堤和鱼被冲到下游去,每隔一段时间,渔场就会放一次水。放水的时候是不能下河的,只需要十分钟,河水就能没过成年人的头。不过,要隔两、三个月才会放一次水,一个夏天也就放一、两次,看到上游放水,在河里玩的孩子也就上岸了。
在渔场放水以前,河里鱼是最多的,胆大的孩子就喜欢那时候瞒着家里人去河里抓鱼。我跟邻居家“大个子”也经常一起去。
”大个子”小名叫铁蛋儿,年龄和我们差不多,却足足高我们半个头,所以我们叫他“大个子”。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每年过年才回来一次,爷爷奶奶带着,特别宠着他,所以从小就很调皮,胆子大,是村里有名的孩子王,干过很多“坏事”。有一次,在放学路上,看到老王家放养的鸡群在河边觅食,便动起了歪脑筋。先威胁同路的伙伴不许告状,然后抓了只下蛋母鸡,绑了翅膀和双脚,偷偷藏在林子比较隐蔽的草丛里,回家取来调料,在河边上和了稀泥,硬把那只母鸡烤了。后来老王头发现少了只鸡,以为是猫头鹰叼走了,害得他骂了一晚上“猫二娃”(当地对猫头鹰的叫法)。还有一次,他偷了村头张老汉果园里的几个桔子,张老汉看见就告到学校去了,被老师打了顿板子。这可惹急了“大个子”,半夜起来,背上背篓,趁着月色,硬是把半园子的桔子摘了,倒到河里去了。
这样的事儿,大个子可没少干,放过刘二娃家稻田里的水,用弹弓打过寡妇杏二嫂的屁股,村里人对他是又恨,又怕,每个人说到他,就跟见了阎王爷似的。虽然大人们都很讨厌他,他却从不欺负比他小的孩子,可能是因为村里大多孩子跟他一样,是留守儿童吧?
每到暑假,三岔河边就更热闹了,学生都从学校回来了,一吃完午饭,都想为家里干点活,比如,去山里拾些柴火,放放牛羊什么的。
说是干活,不如说是想扎堆出去玩耍,一到河边,就把背篓往河滩上一扔,或者把牛羊拴在岸边的山坡上,就跳进河水里嬉戏、打闹。玩累了,就去河边的草坪上,或者攀到崖壁的石洞(听说是早年打仗留下来的)里玩扑克。当然,也有时候是事先约好,带了工具到河里抓鱼。
在河里抓鱼,我们是很有经验的,上游用沙袋和石头砌一道临时的拦河坝,下游用渔网隔起来,等到潭里的水流得差不多了,下河捡鱼就行了。
有一次,准备工作做完了,潭里的水快干的时候,正准备下河捞鱼,突然看到一条水蛇,我和其他小伙伴都吓坏了,赶紧往岸上跑,跑了段回头看,那条蛇已经攥在大个子手里了。他一个劲冲我们傻乐:“瞧你们那出息,信不信我敢把这家伙的胆吞了?”
说完就把蛇头在石头上一摔,然后绑在树枝上,用剪刀取出蛇胆,当着大伙儿的面,生生给吞了。从此以后,大家对他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干啥都得叫上他,抓鱼更是少不了他。
那年暑假,见渔场的水快漫过防洪堤了,凭经验,我们知道这是抓鱼最好的时机。跟以前一样,互相约好下午去河里抓鱼,当然,自然是少不了“大个子”这个孩子王主事儿。
大伙儿齐心协力忙活了一下午,潭里的水也干了,纷纷下河捞鱼。
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大水排山倒海般向我们所在的地方涌下来,不一会儿就到跟前了。大多孩子都拼命往岸上跑,只有我们中间一个年龄最小的,叫钢蹦儿的小男孩儿,慌乱中把脚卡在石头缝里了,吓得嚎啕大哭。看到他几乎绝望的眼神,我们束手无策。在大水涌过来的那一刻,只见,早已上岸的“大个子”一边吩咐岸上的小伙伴回家叫大人,一边又冲向了洪水,一头扎进水里,去搬卡住小钢蹦儿脚的石头。努力了好几次都没成功,眼看河水就要漫过小钢蹦儿头顶了,紧紧抱着石块的钢蹦儿也早已吓傻了。
“大个子”又一次钻进了水里,过了几秒钟,他浮了起来,石头搬开了,小钢蹦儿被刚赶来的大人拖上了岸。
更大的洪水继续往下涌着,早已精疲力尽的“大个子”已经没有力气游向岸边,岸上的人看着被洪水冲走的“大个子”也已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一点一点被大水吞没,一点一点地靠近天堂。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