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考满分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下面是关于近年高考满分议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篇一:至于收获,要量力而为】
秋,这个熟悉又充满诗意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同时对于不同职业的人们来讲却意义不同。有人曾说宰相肚子里能撑船,我想这句话并不是说那么简单,多数人认为是说这个人有度量,能宽松别人,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是他真正的看到了自己的标准。
想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是,那是多么的自豪,一直被光环所为绕,可是什么都改变了,你的到的不是真正的自己,一切都已改变。你前进会有无数的掌声,以及父母的疼爱和吻。可是人有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那么多的诱惑在身边。身体的原因和种种过错,那么你稍微的摆动,结果可想而知无数的流言蜚语向你扑面而来如同春天绽放的花朵的芬芳,挡不住,然而压力的过大,确实会让你崩溃。
家是人们精神的慰藉和停泊的港湾,然而时代的不同更多的家长要孩子攀比,比学习比孩子得的奖,然而你们真的能明白,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孩子们真的能收获多少,这是教育育人。不是看分数而评论孩子的努力,尽自己的全力那就是成功,让孩子心里有负担有压力,并不代表会成功,反之确会加剧他们的心里情况。这些你们真的想到了吗?
叔叔阿姨们?孩子们的未来是他们自己来决定的,你们只是他们的引路人,但是不要把自己的过错没完成的愿望让孩子们去做,他们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未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并不是责备和敷衍,是用心去给他们爱,让他们去收获,真正的自己。真正的人生。
【篇二: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
漫画中,第一个孩子先因考100分得到一个吻的奖赏,后因考98分得到一个耳光的责罚;第二个孩子先因考55分被赐一个掌印,后因考61分被赏一个吻。看罢漫画,不禁深思,仅因一时分数升降便或奖或罚,实在失之偏颇。其实,孩子就像正在成长的树,他取得的成绩就像一片片的叶子,实在不必因孩子之树上长出一片好看的叶子而欣喜若狂,更不必因长出一片不太好看的叶子而全盘否定甚至大打出手,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孩子的成长中,不只有学习,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诗和远方”。但是在唯分数论的大语境下,孩子被要求拼命追求分数的提升,不能有丝毫退步,甚至被苛求次次满分。这和饲养速成鸡有何区别呢?让鸡不会生病,只在激素、饲料的作用下疯长速成,这是违背规律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幸福,更需要经受困难挫折,他在学习过程中要懂得付出汗水,也要懂得不是每一次努力之后都能立刻进步,懂得进步未必能立刻体现在成绩上,懂得成绩起伏本就是正常现象,只有持续努力,不断积蓄力量,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从而开出人生之花,结出人生之果。父母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怎能如此随意地唯分数而无视对孩子全面的评判?孩子似树,成绩如叶,家长勿因一叶而障目。
与此相似,在中国,拥有升学压力的中小学学校,很多时候也会因成绩这一叶而障目。比如在评价教师上较为片面,常只看教师所带班某学期某学段末尾的考试成绩来评判一个教师,往往看不到教师平时的努力付出与血泪辛酸,更难以理解绝大多数挣扎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之苦。同样的,教师的教学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理解与赏识,还应该有“诗和远方”。教师似树,成绩如叶,学校勿因一叶而障目。
再有,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若眼中只有所要得的利益的这张成绩单,会因这如一叶的成绩单而障目,看不到理应有的诚信,看不到理应有的良知,看不到商人逐利活动之上理应高悬的“义”,才有地沟油、毒奶粉、假疫苗等骇人听闻的事件。再如,过分注重GDP数值的成绩单,而忽视国民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道德素养的丰富等更重要的问题。这些都是因为太看重利益成绩单而导致的容易一叶障目的结果。成绩、利益如叶,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当然,人不免受局限为外物蒙蔽,任何事物也都需要有一定的量化的衡量标准,但是不能光看到数值而看不到全面与整体,而可以有更全面多元的评价标准与评判方式,方能更好地避免一叶障目。
【篇三: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这一则漫画是一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对比。先拿满分后拿98分的孩子先后收获了香吻和一个耳光,而先拿55分后拿61分的孩子则先后得到了一个耳光和一个香吻。从这两个孩子境遇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有意无意抱有的一种心态:追求卓越,积极进取,否认失误和退步,哪怕这个“失误”仅仅两分。
努力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画中的第二个孩子,他从不及格到达到及格,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质变与成就。攀登虽艰辛,而在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是徘徊在山脚下的人无法享受的。然而,从100分到98分就是应当受到指责的堕落吗?并不是。93分依然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好成绩,98分和100分同属于优秀水准。从100分到55分才是应当警醒的堕落。
依然优秀的第一个孩子被对待的态度落差如此之大,连我也不禁感到委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奉行苛求完美地极端精英教育,向往着“高处不胜寒”。从虎妈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横扫千人”的高考标语,人人的神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一记耳光。
可是,有一句亘古朴实的真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心心念念“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忘了挫折与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这起伏之间。宽广的大海永不会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静,清浅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稳,但是也失去了承载大舟的能量。
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没有后退,没有低谷,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空间,也就没有厚积薄发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想要跃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挣扎,而是猛地扎进深水,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华丽地落在岸上。第二个孩子就像这只企鹅,在不及格的深潜后获得腾跃的力量。
而我们,当然应该给第一个孩子以鼓励和支持,不是必须得到满分才是优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汹涌起伏能淹没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这两分的差距中弥补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满分”。
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获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篇四:一点进步,一种人生】
暮色暗淡,残阳如血。
北方的风凛冽地刮着,刮的人生疼。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坐在河边,手里拿着最后一次的模考卷,上面的分数令她心寒。她考差了,离自己梦想的学校还差了好多,然而更令她伤心的是,她的父母非但没有安慰她,反而将她痛骂了一顿。
女孩于残阳中站了起来,她撕碎了手里的试卷,回到了家。没有人知道那个夜晚女孩想了什么、想了多久。只是看见,从那以后,女孩仿佛在书桌旁生了根。
几个月后,女孩坐在高考考场上,答完了人生最重要的几份卷。也许是好事多磨,女孩虽然比最后一次模考分数多出了很多,但是依然未能考上梦想院校,只因几分。
女孩流着泪在田野上使劲奔跑,最后累到躺倒在地。盛夏,农村的夜空被点点繁星照亮,女孩睁着流着泪的眼睛,看着热闹的夜空,仿佛自己的梦想跟那星星一样离她如此遥远。这时,女孩的父亲躺在了她的身边。“对不起,我还是没考上,你骂我吧。”“不,孩子,最后一次模考骂你是因为你的心根本不在学习上,然而后来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和你的进步。有进步就是好的,虽然你的进步并未帮你达成目标,但是那又怎样?只要能进步,在哪都能成就精彩。”
父亲的话好似一豆灯火,点亮了女孩心里哪怕只有一平方厘米的地方。几个月后,孩子听了父亲的话,背上行囊,去了一个二本的院校,继续着自己的人生。
那后来女孩大富大贵了吗?没有。毕业后,女孩搭上南下的火车,找了份工作,平平淡淡地活着。只不过,不管有多平淡,她都会把生活过好,努力让自己进步。
再后来,她结了婚,生了小孩,成为了我的母亲。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经历,我妈妈从小到大都不太在意我的成绩,所以在别人学奥数的时候,我基本上都在扔泥巴。但是我妈妈也是有底线的,她不要求我每次都要考满分、90分,她只要求我每次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
上了高中后,由于我的爱好,我学了艺术,成为了艺术生。功课落下了不少,成绩自然也不算优秀,妈妈也还是只有“进步”一个要求。她只是不想我也像她一样因为没有努力和进步而在迷雾中穿梭。
如今,我走在了妈妈曾经走过的路上,只求问心无愧和争取进步,或许我的进步十分微小。使我赶不上我想要搭乘的那辆列车。不过,后面其实还有很多辆车在等我,因为我一直在努力进步,就像小树一直在努力进步和成就一片繁茂;就像水滴一直在努力进步汇成一曲江河,奔向所梦想的远方。
一点进步,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篇五:说尺子】
从100分到98分,挨一顿揍;从55分到61分,得一个吻。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许多人看来,前者退步了挨揍是天经地义,后者进步了得吻是理所当然。
我们常说,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在现实生活中,应当说尺子是最公平的,但是拿在不同人的手里,去度量不同的人,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我们习惯了妈妈在厨房中的忙碌,一日三餐总是准时吃到可口的饭菜,可当有一天,我们回家面对着干锅冷灶的时候,却首先想到的是无饭可吃,沮丧之余,面露愠色,甚至开口责备,完全忽略了她累了病了,撑不住了,连烧口开水的力气也没有了;而我们的爸爸偶尔下一次厨房,煮一碗面,却能让一家人感到万分知足。惯性,使我们的尺子变得富有弹性,却无法丈量出爱的深远。
每个单位都良莠不齐,有干的有看的,也有捣乱的,总有一些秃子混在和尚之中滥竽充数。奇怪的是干的永远在干,看的一直在看,而干得越多失误也越多,得到的批评也越多,而那些看客,偶尔偷机取巧做做样子,就会名利双收。甚至那些捣乱的,变得乖巧一些,就会让领导和一席众人皆大欢喜,心满意足。惰性,使我们的尺子带了偏见,就再也无法凝聚众人的力量。
大家还记得北方小城那位舍粥的大嫂吗?每到冬天她就半夜起来,熬上满满的三锅热粥,免费送给寒风中瑟缩的清洁工、穷苦人和乞丐,数年如一日,不曾间断。而当有一天,一位老汉从中吃出了一粒沙子,顿时将一碗热粥泼在大嫂的身上,而领粥的人,也瞬间划分为两大阵营:有人说老汉不该撒野,也有人指责大嫂不该掺沙子。薄情,让我们的尺子扭曲,冷了多少善良的心。
开县一辆满载了19名乘客的中巴,突遇险情,一头栽进深达五米的水塘。当地村民金有树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砸开车窗将19名乘客全部救出,自己却因长时间冷水的浸泡患上肺病,举债治疗数月,告借无门,不得不离开医院,病死家中。19名幸存者无一人去医院探视,更无人为他送行。金有树临死前写下一封信,第一句话就是:“我救了19人的命,现在谁来救我的命。”冷漠,让我们的尺子訇然寸断,留下无尽的遗憾。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子。我们用它来衡量别人,更要时常度量自己。这个世界,应当有这样一把尺子,于情充满温暖,于理凸显公平,于法彰显正义,时时刻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只要坚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苛责自我,宽厚待人,星星之火,势必燎原,人间终会洒满阳光,洒满爱。
【篇六:拒绝教育“懒政”】
前段时间闹得轰轰烈烈的“虎妈”、“鹰爸”事件想必仍记忆犹新。他们培养出的孩子各个品学兼优,才华横溢,教育方式引来一批人追捧。但冷静思考之,才发现这不过是教育的“懒政”。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可厚非,但虎妈鹰爸们却把孩子们当成了他们达到某种目标的工具;制定各种高强度的学习方案,规定凌晨5点起床、晚上12点才睡觉的严苛作息,成绩必须得到全优……但试问,这些孩子了一摞高过自己的证书,他们的童年还剩什么呢?
漫画向我们展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一种是分分必争纯粹以分数至上为目标,另一种却是注重于孩子的点滴进步。我为后者击节叫好!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故父母要担当起人生导师的责任,在孩子的人生各方面为他们点亮明灯。而不是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羡慕的成绩优异生,成为自己口中骄傲的谈资。这种父母无疑是自私的,无疑是最懒怠、最没有用心关注孩子成长的。
千年的儒家文化为何能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我想那便是孔老夫子的那一句“因材施教”化为春风沐阳,化为每个人心田里的一丝希望。孔子弟子三千,情形各异的人不胜枚举,但他却能以谆谆教诲培育出无数优秀的后辈。反观某些家长,抱怨自己孩子难管,将孩子的失误责任推向学校、老师,不免过于失职。三千弟子都能成长有素,何况一个孩子呢?
再者,教育绝不能粗暴行事。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才是教育应有的生态。家长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拒绝往规则、制度里框住孩子,要灵活变通,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讲求“精准教育”,也不要在语言上抱怨责备孩子,恶语伤人三分寒,暖语人间四月天。多给予他们鼓励、支持,不但要善于做一个“批判者”,也要善于做一个“建设者”。
成长的塑造不单是由学识堆砌而成的。无知肤浅如“北大炫证女”,凭自己聪慧头脑与努力在大学内考过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证件,但目的却是将证件铺在床上显示自己很有本事的照片,来哗众取宠,夺人眼球。你能说这是教育的成功范例吗?过多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已使他们迷失方向,让原本纯洁的求学心染上了“利欲色彩”。所以,父母更多的应该让孩子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为那些公序良俗远比冷冰冰的知识重要。
莫让孩子成为机器,让他们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深入社会的人。莫让“懒政”使孩子走向深渊!
【篇七: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今人之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结,平日里的“天子骄子”因点点失误而被“由爱转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点点进步而顿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父母的态度因一点点分数改变而“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是对待成绩过于主观、生硬的行为。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甚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成绩的高低。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勤奋与不缀,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单次成绩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难以认识到孩子的水平,终会致使孩子深陷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今因分数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的爱,则此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孩子退步了两分即挨了巴掌,或许便是错罚了试题变难仍是班级第一的他。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母的关爱与理解是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让前路阳光明媚。而若父母的爱变得“有偿”,须用分数进步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战棘棘,时刻背负“优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担”。
古人云,“爱其子,则为计之深远。”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那小小的分数。考试是对孩子学习的评估、却并非是对孩子的评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数的眼光也不应局限于一隅,而应看到整体的、比较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后那点点浮沉的真正意义。父母的“巴掌与吻”是可影响孩子一生的。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学业有成,而父母惯于其优异,容不得半点失误或退步,他终顶不住压力而厌学,“泯然众人矣。”
成绩那点点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坏”、“优差”,也不能作为孩子赢得父母的爱的筹码。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实力,给予及时支持,方能在无涯学海上为他撑起一片小舟,助他学成至彼岸。
【篇八:双重标准】
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精神拷问的时代里,麻木的欢笑着,痛苦着,那些所谓的大众用苛刻的眼光对优秀的人求全责备,对失败的人的一丁点进步却大肆赞美,即使他的进步离优秀很远很远。
真是可笑的双重标准。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常常感到疑惑,那些很优秀很成功的人们的愿望,为何仅仅是成为一个普通人,我想,他们是累了吧,他们被这大众的双重标准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中,人们总在那小小的陶片上写上他们心中曾经伟大的将军和政治家。因为本该完美的人们犯了小小的错误,人们无法接受本该完美的人的不完美,于是,优秀的人们被放逐了。
人们把城邦中最优秀的人一个个逼走,雅典焉有久存之理!假若人们可包容那些细小的不完美,雅典的繁荣不是指日可待?
不完美才是一种完美,没有黑哪有白?没有绿叶哪有红花?把包容给优秀的人吧!原谅拿破仑的滑铁卢之败,原谅李宁的汉城之败,记得他们曾经辉煌的过去,并相信他们会创造比过去更美的未来。
不要一味地包容那些不优秀的人,因为那样会让他停滞不前,你一定还记得身为天才的仲永吧?一味地包容赞美之下,有了我们今天所读之文《伤仲永》。
天才尚且承受不住鲜花与掌声的重量,又何况那些本就不优秀的人呢?铭记“仲永之诫”,不要让你的包容改掉一个本可以走向成功的人!不要在经年之后想起,对一个又一个的人扼腕叹息。
尼采说:“那些所谓的大众,就是把他无法理解与期待相反的事物视为异类而加以迫害。”优秀并不等同于完美,作为大众的我们何必苛求本不存在的完美,作为大众的我们又何必闲到去赞扬那些本不值得在意的进步?
放下我们的双重标准吧!
荆轴之玉,必含纤瑕,骊龙之珠,亦有微隙。去接受不完美,严而促进,去推动提升。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