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红薯社会实践课总结
导语:在实践完毕之后如何写实践报告?如果你正在为写实践报告而烦恼,不妨参考带来的这份收红薯社会实践课总结 ,希望各位能从这份实践报告中领略到实践报告怎么写。
记从老一辈人口中了解家乡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变化 中国需要改革开放,世界也需要中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使十三亿中国人民步入小康社会,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拉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这是毋庸臵疑的。
收红薯社会实践课总结
1、经济收入增加了,达到或接近小康水平,在70年代中国农村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贫困人口有2.5亿,我家在河南农村。祖辈都生活在农村。我也一直生活在农村。听村里的老人们说,三十年前,农民叫“社员”。全国的社员基本上都是在一个模式下生产和生活。三十年前的“大锅饭”的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很难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人浮于事,偷工减料,混天熬日头。加上政治运动接连不断,浮夸风盛行。各级领导整天想的是怎样保住自己的官位,怎样升迁,怎样巴结上级领导。为了给自己增加升迁的砝码,不惜弄虚作假。如在麦收前评估产量时,往往都是把亩产量报高了,报多了。因为是“估产”,总是与实际产量有“出入”,而这个出入却又大的惊人。还因为是上交公粮与“估产”挂钩,亩产量估产的越高,上交公粮就越多。但是,领导们宁可把“估产”量报高了,多交些公粮,以显示他们的成绩,显示他们的领导才能。也不愿意把估产量报低了,让社员多分配些粮食。几十年来,上报的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可社员们的生活没有得到提高。好在都有一份自留地,
都会精心耕作,才能勉强度日。再勤快一点的人家,还养一些家畜。自己不舍得吃,偷偷摸摸的拿到城里换几个零花钱。一不小心就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让工商给收交了。人们吃的,没有多大选择,基本上都是地里收获什么就吃什么。小麦收下来时吃小麦,但遇到灾害年的时候,就连小麦忙也一起煮了,至今说起这事,老人们还觉得喉咙里卡的慌呢,到玉米收下来时吃玉米。由于红薯产量高,大概有半年时间都在吃这一样东西。早餐吃,午餐吃,晚饭也要吃。今天吃,明天吃,后天还要吃。直到现在,一提起吃红薯,好多人都感到泛酸胃痛。我家,大人多孩子少,人口多劳力少。生产队分配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吃的,一年至少要有一个月没有吃的。在每年的麦收前,基本上靠挖野菜充饥。一般人家也只能勉强度日,能过得去的也不过几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声春雷,震醒了东方睡狮。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深得人心。“分田到户”极大的促进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想吃什么就种什么,缺什么就种什么,全凭自己当家作主。
粮食生产连年破记录,年年大丰收。近几年,国家不但取消了农业税,还逐年增加种粮补贴。
现在的农民种地,已经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不再顶严寒冒酷暑,披星星戴月亮的苦干了。耕、耩、施肥和收割都用上了机械化,锄草用上了除草剂,“锄禾日当午”的情景不再。不同时节,用不同的机械,打一个电话,就能把事情搞定。把丰硕成果输入因特网… …现在农民的生活,与三十年前大不一样了。每当吃饭时间,就有叫卖饭菜的吆喝声。想吃什
么都有卖的。都是农民自己生产的,轻来轻去的,也不贵。一般就不愿意自己做饭了,嫌麻烦。特别是农忙时节,打一个电话,叫几个小菜了事。朋友、亲戚来也是如此。再看看农民的穿着,几乎是和城里人同步,而且毫不逊色。冬有棉,夏有单,出门的时候还要挑选挑选,要进城,总要梳洗打扮一番。现在的农民已不再为温饱而劳作,村村通了公路,电话、电视都已经普及。洗衣机、电冰箱应有尽有。科学种田、生态家园、绿色农业、环保企业,都提上了议事日程。总之城里有的农村都有,城里没有的农村照样有。农村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现在的农民也不再局限于农村,已经进入城市,走出国门。由于机械化的普及,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剩余劳动力,闲暇时节,不是搞企业,就是进城务工。在河南,农副产品,不但供应大中城市,早已远销海外,出口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及欧美,并已经形成规模。城市里的建筑产业大军,大都来自农村。“农民工”也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以后,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富民政策”,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急剧减少,到80年代末上述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3000万;
2、物质生活提高了,各种生活生产用品的出现,给人民带来极大的方便,每当吃饭时间,就有叫卖饭菜的吆喝声。想吃什么都有卖的。都是农民自己生产的,轻来轻去的,也不贵。一般就不愿意自己做饭了,嫌麻烦。特别是农忙时节,打一个电话,叫几个小菜了事。朋友、亲戚来也是如此。再看看农民的穿着,几乎是和城里人同步,而且毫不逊色。冬有棉,夏有单,出门的时候还要挑选挑选,要进城,总要梳洗打扮一番。现在的农民
已不再为温饱而劳作,村村通了公路,电话、电视都已经普及。洗衣机、电冰箱应有尽有。科学种田、生态家园、绿色农业、环保企业,都提上了议事日程。总之城里有的农村都有,城里没有的农村照样有。农村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现在的农民也不再局限于农村,已经进入城市,走出国门。农民告别草危房,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瓦房,全乡人民的物质生活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3、精神财富丰富了,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各种文化产业也蓬勃发展……政府加大了教育财政拨款力度……;
4、社会救济制度完善了,社会救济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依法对特定的社会救助对象按规定向他们提供的社会援助。在80年代,中国社会救济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民政部门在国家规定的职责范围之内对社会救济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包括4个方面:救灾、救济、五保和扶贫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深深的为祖国农村近三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到骄傲和自豪,但同时也是我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作为祖国新时代的接班人,我深深的懂的只有掌握更多的先进科学知识才能够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于祖国农村取得的成果,我们要积极吸取其丰富的经验,为我们以后的农村建设服务,但对于建设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我们更要提高警惕。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就自己的所见所闻对今后的农村建设提出几点看法:
首先,在农村教育依然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在我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他们的家庭生活很富裕,但是父母的教育观念太差,认为孩子没有必要读那么多书,只要能认几个字就行,因此好多孩子上完初中,就背着行李同一些同乡人开始外出打工,这说明在农村一些人的教育理念依然得十分薄弱,他们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情况尤其是在边远山区比较严重,中国要发展首先就应当从教育抓起,而这些思想严重的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因此应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将这些愚昧腐朽的封建思想彻底铲除。
其次是完善农村的教育设施,前几天我曾到以前上学的乡中去了一趟,那里至今仍未有一间实验室,学生的实验课只能靠老师讲,或看课本自己理解,这样的学生他们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我认为完善农村的教育设施也是搞好农村教育的重头戏,
再次保证按时发放教师工资也是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教师的工资总不能够按时发放,有的甚至都欠发一年多的工资,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致使许多乡村教师纷纷放下手中的教案与粉笔,去另牟高就,或是选择了外出打工,学校里这剩下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教师,在他们的头脑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传统的封建思想,这样就阻碍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我认为要搞好农村的生活水平,首先要重抓教育。
道路是曲折的,但前景是光明的,让我们一起为之努力奋斗吧!朋友们加油!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