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 要:“学习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作出的具体规定。由此,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阅读理念,指导学生选取适合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成为当下之需。
关键词:课外阅读 方法指导 能力提高
一、转变思想,确立正确的阅读理念
师生必须弄清课外阅读对于提高语文能力、提升个人语文素养、培养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辩证地看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关系,充分认识加强课外阅读教学,不仅符合新课标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精神落实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拉近距离,熟悉课外阅读的具体特征
1、自由灵活性。时间上,不受课内一节45分钟的限制,不受白天黑夜的限制;地点上,不受教室课桌的限制,可以在家中、在宿舍、在乡间的小路上;内容上,可读文学作品,也可读自然、社会科学作品等。
2、自主探究性。在课外阅读时间里,读者对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形式等拥有自主选择权。
3、合作交流性。阅读既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又颇具合作性。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在充分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可以运用合作交流的形式共同解答存在的疑难问题。
三、因人而宜,指导学生选取适合的阅读方法
一篇文章,涉及到的读点不外乎标题、作者、体裁、内容、结构、语言、写作手法及表现手法等,教师可帮助学生设置相应的阅读方法,供学生课外阅读时选用。这儿,试举笔者运用的“五‘读’俱全品文章”法略作说明。此方法的环节进展顺序为:初读——细读——品读——归读——反读。整体环节的第一个为“初读”,又称速读,指刚刚接触一篇文章时的浏览阅读环节。此环节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结构,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大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步是“细读”,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学生弄清文章的体裁,掌握字词,明晰文章段落以及各段落主要内容,基本弄清文章行文思路。
接下来是“品读”环节,此环节又叫做“研读”,是指对文章中涉及的具体要点知识,尤其是中考试题中出题频率较高的“考点”,进行系统梳理,认真研讨,掌握结论。阅读的第四步叫“归读”,要求学生一边读文章,一边总结所了解的知识,归纳整体阅读过程中的有效信息,形成个案。最后一个环节是“反读”,指学生通过思考、质疑、交流、反思等程序,对文中涉及的人物、事理、情感等进行拓展分析,从多个角度回扣文章主题,加深对阅读文章的印象,最后做好读书笔记。此种方法独立性很强,非常适合学生课外阅读。
四、广开渠道,拓宽课外读物来源
1、在购买上动脑筋。学校发出倡议,以班级为单位,积极发动学生利用双休时间,或去县城新华书店购买,或到学校驻地的小书店购买,或利用大集日选派学生代表到集市书报地摊上选购。
2、在租借上作文章。我们倡导“书非借不能读”精神,班主任老师带领全班同学采取积极的形式,向学校领导提出要求,以最大量从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或到学校驻地小书店租赁图书,或到当地政府机关部门筹借闲置图书。
3、在图书制作上下功夫。学生写作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这方面派上了用场。可以做出规定:每学期每名学生整理、结集属于自己的作品,内容为本学期写作训练以外的作品;班级每个小组每周出版传阅手抄报;结合综合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改研发,按类别分类整理相关材料;发动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定期回家上网查资料,返校后由创作兴趣小组整理编辑结集。
五、建章立制,讲求课外阅读的实效
1、将课外阅读活动纳入正常教学计划中,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和目标,将课外阅读课固定于课程表中,规定课外阅读活动时间的周课时数。
2、开放图书室,建立流动书吧,及时从书店购买新鲜图书充实学生的阅读书库,达到班级学生人手课外读物掌握的最低标准数。
3、班级建立课外阅读图书站,每班推选自己的课外阅读指导小组,各小组制定自己的活动计划,学生人人有课外读书笔记。
4、给学生留足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考虑学生在时间、地点、心情等方面的实际,或竞赛、或开例会、或办壁报等,采用不同形式,调集各种方法,运作活动形成气候。
伴随着华夏大地素质教育之风的爱抚、神州八方能力培养之雨的滋润,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状况有了良好的改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学同样会变得很好,到时,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思考、分析、探究、赏析等能力便会得到迅速、全面的提升。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