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端午经典散文

文章 2019-07-17 17:18:04 1个回答   ()人看过

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是端午节,只是每到这时候,妈妈会在我衣襟上缝上个红布条,后来才知道,这是辟邪的。

至于粽子,那就更没吃过了,现在想来,应该有几个原因。第一,我们这里的农村,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不种糯米,只有极少的黍米,如果单纯的买米来包粽子,普通人家是没有那个闲钱的。第二,枣太贵,每年收获的枣,都会一个不剩地拿去换钱,根本舍不得吃。第三,没有粽子叶,买不起。所以一直以来,也就没有包粽子的风俗,没吃过,没见过,甚至没听说过。

但是,集市上有卖切糕的。拉着长长的尾音,得意地喊着:切——糕——切糕是黍米做的,黄黄的米夹着一层红红的枣,大约两寸多厚,盖在雪白的搌布下面,老远就能闻见香甜的味道。卖切糕的推着手推车,一路走,一路叫卖着,往往后面会跟着几个馋得流口水的孩子。

我也很馋切糕,但是,不会跟在后边跑,因为,奶奶和妈妈都严厉地嘱咐过我:买不起,馋死也买不起,别跟着跑丢人。那时候,我学会了一个道理,没有指望的事情,不要去奢望,除了丢掉尊严,什么也没有。

随着改革开放,村里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家里的日子渐渐好过多了,村里来了换大米的,用小麦换。至今记得,那天是村里的节日,几乎家家都换了大米,家家都吃的焖米饭,而且还加了枣一起煮的。米饭的清甜,从一个锅台窜到另一个锅台,从一个烟囱飘到另一个烟囱。那滋滋的香味,从鼻子一直钻进心里,痒痒的挠着胃,要不断的吞口水才能暂时安抚。那香味儿,比切糕好多了,最重要的是,奶奶和妈妈允许我在锅台边等着吃,这是看得见的希望,比什么都好。我忘记了当时吃了多少,只是那香味儿至今还在嘴边沾着,多年之后,这味道一直不曾退去。

岁月流淌,越来越多的元素汇进了我对端午的感知,屈原、伍子胥、粽子、艾蒿、五毒饼……但是,我固执的习惯,在端午的时候要吃焖米饭,加上枣焖,固执的想要重温那份香甜,还有长辈们给我的教诲。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