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实践体会论文
摘要:每个学生都想学好英语,但并非个个都能成功。只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才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快乐学习。
关键词:兴趣;情感;非智力因素
每个学生都想学好英语,但并非个个都能成功。有的学生英语课上很认真,但进步不大;有的学生平时很活泼,可一上英语课就害怕;有的学生……。这些都是我们几乎每天会碰到的问题,如何让学生们体会到学英语不是痛苦的,而是轻松快乐的过程,是摆在我们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英语学习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绝大多数的学生智力差别并不太大,但学习的效率、成绩可能会相差甚远,而这些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科学利用这些“非智力因素”,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力,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愉悦、自信中学习,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要挖掘并科学利用“非智力因素”,首先得找出造成学生英语成绩差的“非智力因素”有哪些,然后再制定科学的教学对策。
一、影响学生英语成绩的“非智力因素”
1、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确,不了解学好英语的重要性,没有形成学习英语的动力,也就无从产生学英语的兴趣。
2、意志薄弱,学习的持久性差。有些学生,一遇到阅读课文、语法、短语、听力、写作材料,或是一两次的考试失败,就对英语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韧意志和信念,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英语的兴趣,开始贪玩、厌学。
3、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往往是上课听,课后完成作业了事。而不注重理解;偏重课本上的单词、短语、语法,而不善于对已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对英语知识掌握的松散、零乱,没有系统性。
4、自信心弱,自卑感强,易自暴自弃。由于受教师、家长和高年级同学的影响,有些学生在未接触到一些系统的英语知识之前,就对其产生了畏惧心理。而一旦接触这些知识,稍有困难,便自暴自弃,认为英语不是他能学好的,导致最终失去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比如,九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和“定语从句”时,就有相当一部分差生觉得复杂、难懂而放弃学习。
了解、分析了上述影响学生学好英语的“非智力因素”之后,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着重进行了几个教学对策的探索、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对策
1、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1)针对经济资源一体化、信息资源全球化的特点,向学生阐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及目的要求,激发学习动机,形成学习英语的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厌学、厌恶英语的种种原因进行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听、说、读、游戏、表演、辩论等各种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表扬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不仅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每次活动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学生在参与和表现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增强了信心,对学习逐步产生了兴趣。因此,笔者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强化对学生意志的磨练。意志在学生学习、掌握知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学习上苦下功夫,锲而不舍,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设置了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设计的提问或练习,要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励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排除不良情绪(如恐惧、慌张、挫折、悲观、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学习。
(4)让学生参与评价。在作业的检查上,笔者采用了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最后由教师点评的方法。比如,口语作业,一个学生在小组内读完课文后,先说说读得怎么样,其他同学再加以评论;否则,大家一起指出他的问题及原因,再由教师给予指导,这样,读的学生认真,听的学生仔细,是否能过关由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决定,没有偏见,人人平等。而书面作业,则由组长为主先行在组内进行初查,作业中出现的知识性错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生生间的讨论,再由教师进行点评。这种方法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他不是总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样也有机会评价别人、指出别人的不足,学生们在互评的过程中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了兴趣,增强了自信。
2、培养“情商”,以人为本
(1)在感情上接近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无可否认,师爱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用情激励学生,用情温暖学生,用情鞭策学生,把微笑、轻松、信任带进课堂。然而,执教三十余年来,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真正令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单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真正能令学生折服的集多种才智于一身的高素质:在课堂上要有亲切丰富的表情、端庄自然的教态、敏捷严密的思维、纯正优美的语音、规范漂亮的板书,当然最好要有渊博的、跨学科的知识;在课外,教师要能和他们一起谈论比尔·盖茨如何发迹,谈论“蛋白质女孩”如何温柔、“波西米亚风格”的狂野与浪漫。谈美洲豹的速度、流星雨的神秘……时代在变,学生的实际心理年龄在变,对教师的定义也在变。只有让学生怀有一种亦师亦友的情怀的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他们的情趣,塑造他们的人格。要做到这些,我们首先要尊重、理解学生,在情感上接近他们,诚挚地听取他们的倾诉;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的语言、学生的爱好,进一步熟悉学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对老师多一份亲切,少一份陌生。其次我们要真正地关心、宽容学生,对那些学习失败的学生,在他们即将失去自信心的时候,要及时帮助他们找出优势所在,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而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点名批评,要给他们“留面子”,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对犯错误的学生要宽容,不翻旧账、不存偏见,一视同仁,学生才会认为你是一个公正的教师,不“偏心”。
(2)渗透文化差异,展示教师品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存在离不开文化。由于没有母语环境,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学生会因套用本族文化而导致语用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并将其巧妙地渗透于教学之中。几十年来,笔者已习惯了在上课前简介相关的风俗文化。如2月14日介绍情人节、4月1日介绍愚人节、12月25日介绍圣诞节等。同时,将谚语、习语巧妙地运用到课堂中。如在教“steal”时,笔者采用了谚语“He that steals an egg will steal an ox”;看到某个学生有“滥竽充数”的嫌疑,笔者会说“He is a‘fish in troubled water、”下课时会说“I will wash my hands off”等等。有时间的话,还会给学生介绍这些习语的来历,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让他们体会到语言能充分地体现民族文化,正是这些文化的存在才使得世界丰富多彩,从而激发他们探究世界的热情,达到自觉地适应他国文化的境界——“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随俗,入门而问讳”,最终形成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合理利用语言的交际性,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求把学生的“交往活动”纳入学习活动之中。英语作为一门交际语言,课堂教学更离不开合作关系。因此,在充分挖掘学生的合作潜力方面,第一要重视人际关系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诚意、方式、态度等。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合作的分歧,增强学生的受挫感。第二,要选择恰当的合作话题,这些话题应与课本内容有关,以便学生有话可说;这些话题应难易结合,具有开放性。在英语教学中,从造句到看图说话,从讲故事、情景对话到角色扮演、即兴发表见解等都具有大量的需要学生积极合作的语言交流活动。那么,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利用这些授课形式,捕捉一些有利于合作的题材。这样,学生才能拥有表达思想感情的广阔天地。第三,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像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技能;倾听的技能和反思的技能等。
以上种种是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的尝试、探索,目的是充分挖掘和科学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地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热烈的学习愿望是一种道德和政治的情感,培养这种情感首先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学习愿望并不取决于学生的任何天赋才能,而是要在日常劳动中、在克服困难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一种品质。”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能力,以真挚的爱生之情去打动他们的爱心;以对英语的酷爱,激起他们对英语的深情;以对教学的热忱,唤起他们的学习责任感;以对他们的信任,增强他们的自信;以对他们的赞美,激励他们参与并走向成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探究、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加以科学利用,真正地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快乐地学习。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