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陶瓷啤酒杯意趣故事

文章 2019-07-17 16:37:20 1个回答   ()人看过

16、17世纪,德国盛行一种胡须人酒瓶,英国人称之为“贝拉明壶(Bellarmine Jug)”。这种梨形陶瓷容器的标志性装饰是蓄着长胡须老头面孔的浮雕装饰,人物装饰手法颇有古罗马的风格。

这一胡须老头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起源于北欧民间传说的神秘野人;另一说法根据的是1634年的一项记载,当时一些年轻的新教徒陶工为反抗枢机主教罗伯特·贝拉明的反酒精立场,故意将他的形象制成酒的装饰,以表达对保守宗教势力的嘲讽。

后期的贝拉明壶还添加了一些其他装饰,例如皇家贵族家族或城堡的徽章或图案,甚至一句名言。例如:“吃喝,不忘记上帝。”19世纪后期,一些德国人移民英国,并在英国多处陶瓷产地复制此类产品。此后这种贝拉明壶在欧洲地区成为一种流行的陶瓷酒罐形式。

啤酒曾长期被视为液体面包与最佳的治病良药,所以引发了啤酒酿造业的蓬勃发展,造成社会对于啤酒饮具的大量需求。许多实用主义科学家、各行业专家积极参与了啤酒杯的设计制作。一种精巧的、带拇指按钮的金属盖子链接式陶瓷啤酒杯随之日趋流行。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们,将希腊、罗马的众多题材与图案运用到啤酒杯的生产工艺上,题材兼有历史故事、神话寓言、宗教场景等。

16世纪初期德国颁布了最早的法律——食品饮料器皿必须有盖子。因此,啤酒杯通常铰接着一个锡制的尖顶盖子。这种铰接着锡、铜或银制的金属盖还附有拇指按把,以便使用者可以在持把啤酒杯的同时用拇指打开盖子。啤酒杯的金属盖也是啤酒杯的重要装饰部分。

到了19世纪初期,这一实行了约300年的“器皿必须有盖”的法令被取消。但是大众已经习惯了有盖的啤酒杯,一个没有盖子的啤酒杯反而会被认为是一件不完整的器物。

典型的德国啤酒杯呈上端瘦小、下端厚重的圆柱体,加上尖顶的盖子,让使用者感受到一种城堡式的稳固与厚重。起源于1810年的慕尼黑啤酒节原名“十月节”,是当地最盛大的节日,节庆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狂欢者可以消耗600万公升的啤酒。因此德国啤酒杯也经由啤酒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