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坟经典散文
武山人上坟,是在春分之后,清明之前。这个时候,各家坟茔飘起纸幡,纸钱就梨花般挂满坟茔树枝,在柔柔的春风中舞动。酸梨花还没睡醒,杏花也才吐蕾,桃花正悄悄地绽放,给上坟祭祖添染上几分庄重肃穆,几分希谨向往。
儿时,一个节日挨一个节日地盼,春节一过,看完二月二邻村的大戏,就盼望着上坟了。那时不知时令,就等柳树抽芽、杏树吐蕾,一看到杏树枝头泛起点点红晕,就怯怯地问父母上坟的事儿。母亲总是说:“等着吧,桃花还没开哩!”于是就盯着村边坟茔的桃树,等那桃花红。
我们这代人的童年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度过的,上坟祭祖也不能太大张旗鼓。常常是父亲在上坟前的晚上做几个纸幡,打几叠纸钱,再让我和弟弟们用印板子拓些纸票,第二天大人们放工,孩子们放学后去上坟。尽管如此,上坟还是能吃上可口的食物的。母亲会为上坟提前几天做准备,她会在生产队上工时偷空剜些野菜,诸如荠荠菜、蔓菁芽、仙麻芽之类的捡到篮里的都是菜,存到上坟时变着花样儿做给我们拿到坟茔去吃。尤其是仙麻芽,只要刷着皮肤,就会立马红肿,痛痛痒痒地难受死了,可经母亲的手和腌肉一道装个锅子,就是难得的美食了。记得我们家每年上坟都能吃到它,每每吃起,母亲总会说:“仙麻芽芽上坟哩,养下的女儿吃人哩!”母亲一直想要个女儿,她认为儿女是坟茔里出的,上坟吃仙麻芽,就能生个女儿来。
孩子们挑着纸幡,大人们背着背篼,拿着铁锨、镢头,用牲口嘴笼提着锅子,竹篮里提上纸钱,浩浩荡荡向坟茔走去。每个家族都是如此。进了坟茔,点燃香、烛,给锅子加上火,咝咝响着,溢着香味。然后,大人们给坟头培新土,孩子们将纸幡插在坟头上,满坟茔挂纸钱,坟茔就“千树万树梨花开”了。一切妥当后,大人们按照辈分跪着烧纸钱,孩子们放鞭炮,那让人谗涎欲滴的锅子终于从祖先的面前移到孩子们中间,筷子翻舞,一抢而空。长辈们开始指着一个个坟头给小辈们指认:那是太爷爷、太奶奶,这是祖爷爷、祖奶奶,……太爷爷活着时怎么怎么,三爷爷又是何等地辉煌。年年如此这般地讲一遍,目的是要小辈们认祖,记住祖先。
今天,春分已过清明将至,又到了上坟时节。尽管干旱,杏树梢梢还是像蘸了红,桃花也如期地开了。该到我做纸幡打纸钱了,尽管市场上有卖的,但是我还是学着当年父亲的样子亲手做,也让孩子们用印板拓票子。我也坐在坟茔里,指着一个个坟头给孩子们讲爷爷奶奶以及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的故事,让孩子们记住自己就是这坟茔里长出来的树,无论走多远,根永远在这坟茔里。
有人说,坟茔是人生命的后院,想想也是的。如果说活着在家园里劳作,死后就去了坟茔休息,生命的过程其实就是从前院走向后院的轮回。所以,每到春风吹过,万物复苏的时节,前院的儿孙们就要去后院看看祖先,拔拔院落里的荒草,修补一下房子,送点钱财,让后院的祖先过的洁静些、富裕些。所以,上坟的过程是和祖先对话的过程,是给生命的树浇水施肥的过程,它开的是孝敬的花,结出的是爱的果。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