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王青松的百姓故事
逃离浮华归隐山林
王青松是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五头镇河北村人,祖辈世代务农。
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了信阳地委机要局。因为机要局不要干部子弟,也不要当地人,怕社会关系复杂泄露机要信息。机要局需要人记忆力好。一段古汉语没标点,王青松看一遍就能背下来;还有,他一天能把500个电话号码记住,并对号入座知道是谁的。
报考北大时,他犹豫是考国际政治还是法律,问信阳地委的同事,同事说:“你看是检察院上我们这儿汇报工作,还是我们到检察院汇报工作?”王青松恍然大悟。1979年,他考取了北大国际政治系,本科毕业后,他发现法律系好找工作,又于1983年考取了法律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5年,全国流行“气功健身”热,王青松小时候学过武术,对气功养生、中医理论研究颇深,自有一套理论,他在社会上讲授健身气功,学徒数以万计,赢得了名声,也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张梅毕业干北京外语学院,比王青松小12岁。她对气功健身本来没什么兴趣,也不知道北大有王青松这个“神人”,她拗不过女友的恳求,陪着女友去学气功,没想到,女友只去了一次,她却在王青松的培训班里坚持了下来。王青松在人群里第一眼看到张梅,就觉得她很有气质。他走到她身边,在她后背轻轻拍了一下,她立刻就感觉心里暖暖的,非常舒服。他们慢慢地从恋爱踏进了围城。
1990年后,气功渐冷,王青松一下子从顶峰跌落,在学校的境遇也急转直下。“当时,我报考哲学系汤一介先生的博士生,单科和总分都考了第一名,学校竟然不予录取。”那时候,他感觉自己像个风筝,被几万根线拉着,怎么也飞不高。
由于市区边上的空气好,王青松夫妇先在北京香山地区租了房子居住,过了两年,他们又在远郊农村租房子,主要是过寒暑两个假期。1994年,他们移居到张梅父亲的老家,在北京与河北交界处的山村,租了十多亩地种庄稼和蔬菜,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并先后养了鸡、鸭、羊、猪、狗、骡等很多牲畜。除了照顾农村的一大摊子,他们两个还要回北大教课,去北大上一次课要坐5个多小时公交车,农园无人照料,来回奔波很累。恰巧,张梅在北大工作的第5个年头,校方要求教师学电脑,她最反感机器,就在被评上讲师职称前,她索性辞职不干了。两年后,王青松也辞职了。现代社会人们都是向外攫取,他们夫妇更愿意关注内心,把向内作为一种人生实践,回到山里吃新鲜蔬菜,看看古书。驱使他们一步步远离人群的一个引子,只是“为了呼吸一口新鲜空气”。
他俩按照自己的理念,烧制“更加有益于养生”的青砖青瓦,依傍过去的旧窑洞盖起了新房。两个北大老师不教书反而到村里来种地,过着与众不同的“洁癖”生活,村里人都觉得这夫妻俩是神经病,便白眼相加。为了寻求更宁静的栖息地,夫妻俩远离村民,走向大山更深处,用20万元,承包了荒山2500亩,50年为期,从此与世隔绝。每当亲朋好友向张梅的父母问询其女儿女婿,他们都嫌丢人,便回答“出国了”。
从“文明”到“蛮荒”,他们一步一步往后退,像鸟一般,出自本能地越飞越远。
围湖筑坝自给自足
王青松雇佣农民工,建造了一座小水库,用石头和水泥垒砌的水坝,把山泉水截流在一处山沟,形成一片平静的湖面。岸边有一间土坯房,刚进山居住时,王青松和妻子就住在这里。湖光掩映,鱼翔浅底,颇有些“桃源”之境。但如今这里只是工人做饭和临时居住的地方,因为几年前,他们又发现了“新境界”,如今一家人已搬到更远的深山里了。
造水库,王青松花了四五十万元,动用了很多机械和人力,并且用挖山的碎石把更高处的两个山沟给填平了,覆盖上厚厚的黄土变成梯田。他想打造一种理想中的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不使用农药化肥,屋舍俨然,有着悠然南山的老庄意境。盘山而上,一路上又有两三处小规模的人造水潭,一处山泉下放着一个接泉水的不锈钢盆。夫妇俩只喝这里的山泉和吃自己种的粮食,山外的吃食坚决不入口,因为那些都有“毒”,他们无法下咽。十多年来,王青松平均每月才去一次县城,一年才进一次北京。出来一次,自己带饭、带水、带被褥,即便这样,回来胸口还会不舒服三天。张梅只出过山两次,一次是换第二代身份证,一次是办存折挂失。
在山顶平坦处,便是他们夫妇构筑的石头“城堡”。房子,是夫妇俩喜欢的老家的房屋样式,是专门从老家请来工匠、拉来砖瓦建材,在此依样建的。回老家请工匠、拉砖瓦,王青松都自带饮水和干粮,没在亲友家里吃过一口饭。住室,严禁任何外人进入,每当来访者提出参观王青松的住室,他都礼貌而坚决地拒绝。因为“外面的人吃的是沾过农药、化肥的粮食,身上有一种味儿,好几天才能散尽,对我们污染很大”。就连北京城里的岳父岳母偶尔前来探望,也只到过离他们住室15米远的地方。
一家人的生活日用品,除了食盐是从山外买的,其余全部是自产。洗涤不用洗衣粉、肥皂,用草木灰、皂荚;刷牙,不用牙膏,用盐水;筷子是用秸秆制的一次性筷子。吃饭就在屋外石磨边平台上。
上百头山羊就在房子外面,漫山的放养着。一处牛栏中,养着十几头黄牛。两头黑猪趴在屋舍边睡着大觉。看到生人,看家的小狗狂吠着,那叫声在山谷回荡显得格外的响亮。
山里至今不通电,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刚进山时晚上点蜡烛,后来用一种太阳能灯,白天晒太阳充电,晚上照明,能用两个晚上。没有暖气,冬天石屋内温度零下7度。这么多年了,他们从未得过病,哪怕是一次小感冒。
垦荒种粮散养儿子
王青松夫妇开垦了40亩耕地,种上了玉米、高粱、小米、大豆、芹菜、白菜,还有一些桃树、杏树、枣树、苹果树……主要是自己家的粮食需求。还养了三头猪,几十头黄牛,几头骡子,数百只黑山羊……这些牛、羊主要是为土地施肥,骡子耕地,鸡下蛋,牛、羊、猪吃一些粮食,他们一家只吃一点羊肉和野鸡肉。这些作物、牲畜构成一个纯天然的生态链。
树种出来后,还得为它们除草、打权、松土,消灭病虫害。刚开始,王青松不懂得如何消灭虫害,像啄木鸟似的一棵棵看一棵棵找,有虫子就捏死。后来,他想出来一个办法:到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