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论文

文章 2019-07-17 15:47:27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通过“读”培养语言的感受力

1.范读引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感情地示范朗读,把其中包含的意思读出来,通过范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读《狐假虎威》中狐狸对老虎说的“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一段话时,老师用传神的面部表情和得体的形体动作,把狐狸吹牛撒谎蒙老虎的语气、神态表达出来。小学生的模仿力很强,看老师读后就能把老师的语气、语调甚至表情也模仿了过来。一篇课文的重点和最传神、传情而学生又不易读好的地方,最有必要老师进行范读。

2.听其声,观其形。学生朗读时,教师不能光听,还要看学生朗读时所表露出来的神态、面部表情等。因为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及进入课文意境和角色的程度。同时,我们还可以从朗读的“声”和朗读时的“形”所反馈的信息中,迅速地察觉自己教学的不足与问题,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程序和方法。

3.边读边欣赏。要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必须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做到眼、耳、口、脑并用,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读的同时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用“看电影”的方式来捕捉语言信息,感知现实生活。

4.深读共鸣。每篇课文都是思想和情感的统一。理是情的基础,情是理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悟情明理产生共鸣是培养语感的关键,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用心去读。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来渲染气氛,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启发学生的想象,再造意境,这样对课文的理解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过“读”提高语言的理解力

1.凭读解问。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要设计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凭借读解决这些问题,进而理解课文内容。问题的设计是指导读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朗读的质量。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学生易于忽略的地方设问;要有思考性,让学生读后想一想才能答出;要有层次性,保证每次读后都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要有向心性,要始终围绕文章中心发问,使学生的每一次朗读都对课文中心加深一次理解。同时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边读边想。教师要把一篇篇课文作为例子,让学生知道从哪里想,想什么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自读的实践中去感悟,去掌握。

2.借读悟情。课文的感情需借助朗读去领悟,课文的感情要通过朗读去表达。学习文章,只靠教师空洞的说教和苍白的讲解是难以更好地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后深刻理解文章中字、词的意思及句子所表达的含义,还要使语言文字情绪化,这样才能使蕴含于课文中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浮出于文字表面。

教师要针对课文内容、课文特点,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如齐声读、轮流读、指名读、引读、换词读、变序读、分角色读、领读、默读、朗诵等形式,一边读一边思考,将读与思结合,做到朱熹所说的熟读精思,从而品析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

3.读出特点。事物的特点蕴涵在语言文字之中,读出事物的特点也就理解了语言文字,这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要现身说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三、通过“读”发展思维能力

1.培养思维的深刻性。通过朗读,深入理解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深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写到双方拄着拐杖的老奶奶“焦急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在朗读时要突出“焦急”(语速加快)和“耐心”(语速减缓),使学生明白“焦急”是想早点看到灵车,而“耐心”则是非看到灵车不可。不管天气多么恶劣,身体多么虚弱,把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对总理的敬仰)的思想感情读出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训练将随朗读的深入而得到加强。

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通过朗读使学生明确课文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内容,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狼和小羊》一文,学生通过朗读,明白狼的本性是贪婪残暴、恃强凌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相信它;读了《会摇尾巴的狼》、《东郭先生和狼》后,巩固了对狼的认识;读了《农夫和蛇》以后,学生的认识就会提高,就会推而广之。除了整体训练以外,一篇文章的某个语段,甚至某个语句都可以通过朗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思维的求异性。通过朗读,使学生明确课文中人物的不同思维方向,激发思维的独创性。《司马光》一文中,司马光有超乎常人的思维。一般来说,人掉入水中,首先应考虑怎样使人离开水,那些“哭着喊着去叫大人”的孩子们就是这样考虑的。但在特殊情况下也能考虑怎样使水离开人,“司马光砸缸”就是在这种思维指导下的行动,其他小孩的做法虽然没有错,但延误了时间。

小学生“读”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读”不但要重量、重质,同样也要注重读的形式和方法;读要读出情,机械的重复只会使学生“食”之无味,“言”之无语。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训练,是学生、教师、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是让学生情藏于心间而溢于言表的深刻体验,是永远具有生命力的。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切切实实地进行朗读教学,才能有效地发挥朗读的作用,使“读”真正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