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精神优化阅读教学的教育论文
摘要:在教学中,我们面临新课程改革的挑战,语文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是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创新精神。死记硬背式的读书方法已派不上用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阅读教学 创新精神
一、巧用教材,启迪创新思维
我们知道,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必依赖教参或其他资料对作品的评定,而应以学生为主,巧妙地利用教材的特点,灵活设计,启发引导学生阅读,自主感受。比如讲授鲁迅的作品《孔乙己》时,我们应将前面学习过的吴敬梓的作品《范进中举》进行有机的结合,把切入点定为:范进如果面对酒客的奚落会表现出怎样的神态呢?孔乙己如果面对岳父的谩骂会表现出怎样的态度?如果孔乙己中举了会不会像范进一样发疯?……这样把作品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和“范进”换位思考,一定会引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我们巧用了教材,一改传统的教法,不但让学生理解了文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对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裨益。
二、激励学生自主参与,训练创新思维
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应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体会、自主讨论。如在讲授《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教师提供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空间,课堂呈现个性化,有的学生提出“愚公的做法真的可行吗?”有的学生认为搬家会更好,还有的学生提出既不必挖山也不必搬家,而应该对太行山、王屋山这两座山进行开发利用,让它们造福于子孙后代。最后,愚公究竟是“愚”还是“智”成了学生激烈辩论的话题,大家各抒己见,争持不下,群情报激昂,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到处闪现。
我们要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启发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在语文教学的活动中,学生是否在教师的指导下投入情意,是学习成败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打动过内心世界的那些东西才能刻骨铭心。学生是一个鲜活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有自己的审美观和褒贬取向。我认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角色,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大胆地让学生试着分析课文,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多让学生进行课堂交谈、讨论,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并作正确的引导。
三、拓展自主阅读空间,提供创新沃土
(1)广泛搜集阅读材料。当今的社会是科学信息化的社会,阅读教学仅以课本为单一的教学内容是不够的。教师可以以教材为教学切入点的前提下把学生带出教室,把阅览室、图书馆作为课堂和教室。把古今中外的作品变成学生的语文课本,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去徜徉,去远航。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自己,增强他们的自主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形成自己内心的品质。
(2)开展课内各种语文活动。配合语文课本及课外阅读内容,我们可以在校内、班内举办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作文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手抄报、办墙报、黑板报等,巩固课内课外阅读知识的同时,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完成,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去体会社会生活的真善美,去鄙弃社会生活的假恶丑,去同情去关爱,去憎恶去批判。把社会作为第二课堂,这实际上是课内阅读的又一延伸方式,只是阅读的材料不再是一本本白底黑字的书,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件件复杂的事,一幅幅生动的画。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地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丰富知识,比较全面地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根据实际需要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新闻以及生活话题等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大力开发利用,使“语文教学的外延”真正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种课堂教学与语文资源的整合,使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内容不断变革和创造,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创新的美好。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大的语文教学观,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营造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成为新世纪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