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读书改变家庭命运
我来自“世界客都”的梅州市,今天简要向大家汇报“读书改变家庭命运”的情况。
四十年前,我曾躲在柴房里偷偷看高尔基《我的大学》等连环画,如饥似渴。一次借来的画册不慎落水,我只好一页页用火烤干,当归还绉巴巴的画册时,心感无限的愧疚。那里想,什么时候自己拥有一柜子的书该有多好!时至今日,家里不仅有了相当数量的书籍,而且实现了编书写书的愿望。我编写的老干部系列读本,深爱当地老年朋友的喜爱,孩子翻译的《快乐心里学》也成为畅销书。可以这么说,我家三十年来书香长伴、渐入佳境,两代人共同奏好读书“三步曲”:
首先,为改变命运而读书。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制度,为千万有志青年打开了一条公平竞争的通道,当我与老三届一起挤这座独木桥时,我已是集体小厂的工人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不能动摇“我要上大学”的愿望,在昏暗的灯下将自学考试资料读了又读,工人小阿哥终于走进圆了大学梦。农村家庭出身的妻子,仅有初中毕业文化。好强的她一边做单位的临时工,一边参加了中师函授班和电大学习。十年“雨滴石穿”,终于在县税务干部招考中脱颖而出,洗脚上田成为公务员。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深深影响了儿子,家庭藏书也让他广泛阅读提供了便利,他顺风顺水高中毕业于叶帅母校东山中学、深造于华农大,成为家庭走出围龙的南方日报记者。1998年《广东支部生活》杂志的“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专题中,特地刊发了反映我家变迁的文章《心愿如愿》。
其次,为追求卓越而读书。画家李苦禅说得好:“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从老大粗的工人走上神圣的教坛,仅有一张文凭是不够的。我自费订阅了《中学语文教学通讯》、《散文》、《随笔》、《文史知识》等,珍惜三尺讲坛,传中华文化、播真善美种子。我亲手刻写油印的学生文学小报《百灵》,至今为当年学生津津乐道。调入县委组织部后,认真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技巧,积极投身党建理论调研工作,成为广东省党建学会会员,有两百多篇文章在国家、省、市级报刊采用,多次评为省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通讯员。两年来,还兼任平远申报中央苏区县办公室主任,与同志们一道夜以继日地“资料攻关”、“论证攻关”,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于2011年8月申报中央苏区县获得成功,为总结平远红色文化、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作出了贡献。
第三,为生活快乐而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通过学习,对业余写作和摄影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年来,坚持订阅了《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摄影之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家庭》等,一家三口都是摄影协会会员。我兼任了县摄影协会会长,组织社会力量办起了“平远摄影”公益网站,大力宣传平远人文历史;主编了《生态绿洲》、《平远老照片》等大型画册。妻子的业余摄影作品也被市地税系统评为一等奖,儿子在大学时担任了《天地人》学生刊物主编,摄影作品在《中国地理杂志》上发表,与同学合作翻译出版了《快乐心理学》。
“读书乐,耕田乐,为善最乐”,这是我老家祖堂对联的一句话。的确,读书可以改变我的家庭,帮助别人读书同样可以从中得到快乐。几年来,我们先后与四位困难儿童建立了帮扶关系,通过资助读书、互动活动等形式,以爱心培育孩子美好心灵,帮助他们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还经常深入基层党组织讲党课或作调研,结合岗位工作编写了老干部诗文集《南台放歌》、养生读书《百岁之路》等,办起了“老干之窗”网站和老干部流动图书室,为老干部发挥作用提供了平台。
学海无涯,书山有路。我愿书香长相伴、家和万事兴。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