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的散文
早晨被一阵淅沥的雨声惊醒。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拉开窗帘向外望去,真的又下雨了。
楼外参差的竹林间已经有了朦朦胧胧的雾气,往日的色彩斑斓突然走向了朴实无华。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听雨的人,因为在用心听雨的时候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浇灭,天上人间都只剩下了被雨声统一的圆融与宁定。在雨声中,我时常会梦回江南,时而会神游塞北,情不自禁地想在精神的世界里离群索居,寻一处“小桥流水人家”的荒村、抑或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独享一份宁静与自然。因为醉心于听雨,所以我也写过不少关于听雨的文章,而今日却是大有不同。雨声带来的诗情画意和听雨息心的情怀,都没有了。雨声同样只是雨声,是人的心境有所变化,而又为何会有所变化呢?
是泪悲生灵,是忧心如焚,是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近日来,新闻中报道最多的就是我国不少的省市地区连降暴雨,造成了空前的洪流肆虐。多少的良田蹈谷卷入了洪流中,多少的楼台屋宇坍塌成了一片废墟,又有多少的人民流离失所痛哭成了一片泪海?本来温柔似江南女子的雨演变成了掠财夺地害命的江洋大盗般的洪流。在电视新闻中,看得最多的是亿万民众流离失所后的面孔,让人揪心。这样的面孔,心肠再硬的人,看过第一次,就再也没有勇气认认真真地看上第二次。不过我依然每天在关心着洪水肆虐过的地方的点点滴滴,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着天上的云气。
诗情画意的雨恰逢亿万民众的泪,还能够自然的柔情万般么?
中国历代的诗词散文中,关于听雨的文章颇成气候,成就很高。但是大部分关于听雨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抒发小我的情怀。而今天这场淅沥的雨,却像是一条跨越疆域与人心的纽带,让我卑微的心与中国的亿万民众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所以我听雨时的情怀也就不再只是个人的儿女情长,而是悄然有了一份兼怀天下的宽广。这份情怀,也就从天马行空的幻想与柔情似水的小我中,走向了更为贴近生命的大地。这份情怀,也就不只是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也就不仅是秦观笔下闺中女子“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的淡淡闲愁与宛转幽怨;也就不只是蒋捷在人生不同时期听雨后的归结“悲欢离合总无情”(《虞美人》)的小我人生的感悟,而是多了一份如季羡林先生在听雨时的那份心系广大苍生的博爱。
我是一个徘徊于文化门口的粗人,从前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如今有这般情怀,也多多少少算是沿袭了一点我们范氏先祖范仲淹的那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的匡世情怀吧!也顺带有一点毫不相干的希望:中国的文人墨客们,能够更贴近天下苍生。
话还是说回正题来吧!我希望无情的洪流尽快退去,在洪流中流离的人民能够早日恢复家园、安居乐业;我希望以后世间的每一场雨都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好雨,而不是阴差阳错的不合时宜的灾难雨;我更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尊重自然,而自然能够有观音大仕的菩萨心肠,多一点对人类的眷顾。无论如何,我还是始终坚信:只要人间处处有真情,任何的苦难我们都能够大而化之的。曾经在雨声中竭力逃避世间喧嚣的我,今天又心甘情愿地食那人间烟火。或许这是一种人类在艰辛追寻之中对人性的一种皈依吧!
文至尾声,窗外的雨声渐渐地稀疏了,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是我又在不停的担心,担心慢慢消停的雨又会一下子急促起来。
于是我双手合十,潜心默祷,祝愿这场不合时宜的雨早点消停,最好是戛然而止。我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念叨着。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