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梦经典散文

文章 2019-07-17 13:55:59 1个回答   ()人看过

不论是耄耋老人还是学龄儿童,但凡能认识字的,没有人是不知道《红楼梦》的。对于红楼的理解因人而异,像我的这种热爱红楼却又知之甚少的读者估计是寥寥无几。可我的痴迷程度可谓空前绝后;只要是与红楼沾边的文字我都要囫囵吞下---即使是并未完全消化;有关红楼的建筑更是不远万里不畏艰辛地前往观瞻。

其实,我居住的地方离87版的《红楼梦》拍摄点并不远,一获悉这个信息我立刻带着侄女赶至,并戏称自己是黄姥姥进了大观园,把四岁的侄女当成板儿牵在手里,还详细地对侄女讲解着她此次‘扮演’的板儿是谁,进得门内,我方知自己的戏言竟一语成谶,我像剧中的刘姥姥一样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还要回答那个古灵精怪的‘小板儿’的五花八门的各种提问。

北京大观园是1984年拍摄电视剧而建造的极富特色的仿古园林,占地13公顷,40余处亭台楼阁、佛庵庭院配以山形水榭、繁花名木、鹤鸣鹿啼,宛若人间仙境,红学界认为它实现了红楼梦的梦外梦,它将红楼学术、古典建筑、传统林园艺术三术融为一体;文物界认为它造就了潜在的文化遗产,是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也是百年后的真文物。

据说,大观园是仿织造府而建,清康熙二年1663年,曹雪芹之曾祖曹玺受康熙委派首任江宁织造之职,康熙二十九年,曹玺之子即曹雪芹祖父曹寅出任苏州织造,随后康熙的六次南巡有五次均驻跸于江宁织造府,此为曹家在金陵全盛时期。

江宁织造是曹雪芹的诞生之地,他在此度过了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的童年,可以说,这样一个钟鸣鼎盛之家,诗书翰墨之族,才是红楼梦的源,而伴随着这个家族兴衰起落的江宁织造府,在某种意义上应该就是大观园的根。

院内以传统泥塑的表现手法栩栩如生的再现了红楼里的人物肖像,形态各异、惟妙惟肖,行走其间,感觉自己真的就是红楼里的一份子,难怪陈晓旭因入戏太深,39岁就香消玉殒。红楼人物,我对黛玉是有偏爱的,一则是因为过去很多朋友说我的性格像林黛玉;二则是我个人认为;黛玉率真、没有一点心机,尽管她敏感小性,而正是这些敏感小性才恰能充分地表现出她的纯粹。

我先后路经怡红院、蘅芜苑、缀绵楼、秋爽斋、藕香榭、稻香村,除此之外,园中还有暖香坞、芦雪庭、红香圃、翠烟桥等,这些古色古香雕栏玉砌的建筑掩映在山水之间,全园脉脉相通,结合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巧的是,我最想要看见的‘黛玉’居住过的潇湘馆却迟迟没有现身,后经询问,才在一片郁绿的翠竹中找到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幽静去处,正是这不屈不挠、高洁中又带着儒雅的翠竹,刚好预含了黛玉高贵而自然脱俗、婀娜而风姿绰约的独特魅力!

初中的时候读红楼,并不懂其精妙之处,且只选有宝黛的章节来看,后读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解析》,才知道红楼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更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巨著,曹雪芹把假写成真,把真当做假,令读者在‘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的红楼里完全迷失。它真假虚实、轻重隐显、变化百端,仅它的地名人名的谐音艺术就足以让初读者迷惑不已。

而今又读红楼,再不以黛玉自喻,因自感已足够阳光快乐,青涩的生命之果变得丰满;喧闹的人生沉淀出静默内敛;但我的红楼情结丝毫不曾稍减,前年还专门买来刘心武续写的红楼梦,带着无比崇拜的心情---却几乎不忍读下去,我的陋知浅见是还不如高鹗的续写,刘心武对于红楼人物的原型探索令我五体投地,而在续写红楼上,愚始终不敢苟同。无论是人物的结局还是行文方式都与曹雪芹相去甚远!高鹗的续写除了篡改了一部分作者原意、诗词没有曹雪芹的出彩以外,勉强还是可读的。

‘小板儿’见我来回穿梭、频频拍照,并在每段文字前驻足观望,好奇地问我为什么不像她那样觉得累极了,我笑着说;在红楼里做梦,不累!谁知她奶声奶气地回敬我;姑姑,你是真的懂艺术吗!

孩子啊,我是不懂艺术的,但我似乎是懂得曹雪芹呕心沥血的良苦用心,也明白后世人为创作红楼而付出的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在这里拍摄成功的87版红楼更是永远无法超越的经典之作!还有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耗时四载,青灯黄卷所创作的13首红楼音乐,每一首都催人泪下、摄魂夺魄!

而红楼之悲绝不仅仅在于宝黛的爱情悲剧,一代文学巨匠曹雪芹是为封建社会的必然幻灭而悲!至于剧中人物,我最同情的绝不是黛玉,而是从未得到过宝玉爱情却又不得不嫁给他的薛宝钗,最后宝玉决然而去,追随他的灵魂知己林黛玉去了,留下她孤苦度日---这样活着,还不如黛玉为爱生为爱死呢!

最后,用一句最温暖的话来缅怀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我心里浮现的是;这个妹妹我见过!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