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言文诵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教育论文

文章 2019-07-17 13:30:33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 要: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文言文教学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诵读教学又是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形式。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文言文诵读教学呢?本文从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等方面作了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文言文;诵读教学;有效教学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是博大精深而璀璨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多诵读,遍数多,自然会琅琅上口,久久不忘,读得熟则不必解说,自晓其其义也”等正是前人对“读”的经典概括和诠释,强调了诵读的作用及意义,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一、读准字音——注意异读

将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因历史变故、语言变化,文言文中生僻字较多,我们除按照课本注释的标音去读外,还要勤查工具书。教学新课之初,应要求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准生僻字、通假字、古音字和破读字等,做到如宋代理学家朱熹所说的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1、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都不同。如“间”在“立有间”中读“jiān”,意思是“一会儿”;而在“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读“jiàn”,意思是“夹杂”。

2、通假异读。古音通假,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凡是通假字,借作什么字,就读什么音。如“不亦说乎”的“说”通“悦”,读音为“yuè”;“河曲智叟亡以应”的“亡”通“无”,读音为“wú”。

3、破音异读。文言文中有词类活用现象,是用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如“食之不能尽其材”的“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其意思是“喂养”,所以读音应为“sì”;“陈胜王”的“王”作动词,应读作“wàng”。

4、古音异读。古文中有些专用名词,如人名、姓氏、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在读音上要保留古音,一般应该依照传统的音去读。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的“石”读“dàn”而不读“shí”;“可汗大点兵”的“可汗”应读为“kèhán”而不是“kěhàn”。

二、读清句读

分清句读,要注意句中停顿,千万不能读破句,从语音和意义两方面来确定停顿:

1、句首一些虚词(如“夫”、“盖”、“若夫”、“故”等)后面必须稍作停顿,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可/以为师矣”。

3、根据句子语法结构来停顿,使语意更明显,如修饰语与动词中心语之间有停顿:“吾与汝/毕力/平险”。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停顿要和语意结构一致,如“其一/犬坐于前”。

5、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一鼓/作气……”。

6、“也”、“乎”等语气助词,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余闻之也/久矣”。

三、读出语气

语气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出,读出语气能够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读出语气是要把握好轻重音和颤音,做到语调错落有致,读出感情和气势。

1、注意用词特别是虚词所表达的语气。如:“也”字,表陈述、判断的语气;“哉”字一般有惊叹之意。

2、注意句式的不同。文言文中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式等,语气方面则有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反问语气、感叹语气,诵读时需区别对待。如判断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表现出了非常肯定的语气。

3、特别注意一些言虽尽而意未穷的句子的语气,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感情,诵读时一定要把这种言外之意传达出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读出高亢的语气。 四、读出情感

如教学《小石潭记》,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作者的心情为何由开始的“心乐之”,到后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的强烈发差,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可介绍作者写作此文的遭际来解决疑难:柳宗元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其政治上不得志而心情抑郁,以游山玩水来排遣心中的愁愤,由乐到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作者寓情于景和抒发贬谪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及不满冷酷现实的主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多是思想内容纯正的经典作品,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追求。反复涵泳体味,能使学生无形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崇高人格的历练。如反复诵读名篇《岳阳楼记》,可领略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远政治抱负。

五、讲究诵读方式

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加深对文句的印象,加快背诵的速度,提高教学实效。诵读的形式方法有很多,可端坐着读、摇头晃脑地读;可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分组读、齐声读、自由读;可进行有共性的赏读,也可进行有个性的品读。要让学生反复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鉴赏,在读中受到熏陶。

1、范读。可播放诵读名家的录音范读,给学生一个完美的诵读示范,并渲染课堂气氛;可师者先行,教师本人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入文章的美好意境中。

2、学生诵读。在学生诵读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的错误,并做认真的点评,以此引导其他同学读好课文。

3、分组竞读,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要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字音、句读、语气都掌握好的基础上,读准、读通、读懂,读出味,读出情,读出意。

新课标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诵读中理解、积累、感悟以及模仿、借鉴优美的文学语言,在句读停顿起伏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诚如清代学者唐彪所言:“微言精义,古人难以明言,而待人自情者,可将其书熟读成诵,取而思之。”以声求义,以声传情,以声品味,在读中学,以读促解,形成“入境始与亲”的思想情感的共鸣与交融。反复诵读是学好文言文最直观、最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放初中语文有效教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2]李俊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价值工程,2011,(3)。

[3]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初探[EB]。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