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文章 2019-07-17 13:26:25 1个回答   ()人看过

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 陈朝蔚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潜在的个性,语文学习也极具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过去,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怎么教就怎么学,不教就不学,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学生的学完全是围绕着老师的教转的。

我们进行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被动的、依赖性的状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主动、独立、个性化的体验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关注孩子的个性差异,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改变以往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做法,而是让学生对教科书自读、自悟,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学会学习,并在课堂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教科书的感受体验和独特的理解,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为个性化学习奠定基础。

预习,乃预先学习,以往学生的预习多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缺乏主动性、自主性。如今,我们把预习的自主权教给学生。教师不再教学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预习,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一本预习本,课前,放手让学生自拟预习提纲,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自己提出预习要求,并自己掌握预习,学生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全面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重点预习,并在书上划批注或在预习本上写下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或存在的问题。

预习方式的转变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会学习的尝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重要举措。把预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后,由于老师的规定少了,学生的预习便各显神通。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多元反应,个性化的理解、感受、体验便异彩纷呈。在自学生字时,有的注出了生字易错的地方;也有的把生字编成了字谜;在自学课文内容时,有的为自己喜欢的段写上批注;有的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得到熏陶感染;有的学生查阅了有关资料;有的还自己设计了文章的结构图,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有的学生在探究性的阅读中,大胆地提出不少有价值的问题……正因为学生充分、自主地预习了课文,为学生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师生对话,为个性化表达提供保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师、学生都要实现各自地位的角色转换。作为教师不能居高临下,总认为自己是知识的拥有者,是真理的代表者,而应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那样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意味着师生关系的人性化,这种对话不仅仅是师生间的言语交谈,更是师生间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和沟通。因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亲近学生,相信学生,尊重、赞赏学生,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充满积极探索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表达,有申诉自己观点的自由,有形成自己思想的自由,让学生能在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里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质、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创造才华,教师则注意对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予以尊重,充分肯定独到的见解,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富有个性,富有创造性。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