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随想散文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少林寺的了解与向往,源出于电影《少林寺》的成功,和六七十年代盛行于港澳地区的武侠小说。两三年之前,我有幸游历了一番那闻名天下的嵩山和少林寺。
我不是一名文化学者,因此对那位并不漂亮的女导游的所讲,多半不大感兴趣,什么大门的匾牌是乾隆皇帝亲笔题写,什么石碑上是唐代哪位画家的刻画,什么藏经阁匾故意写错别字的缘由等。我的感觉,著名的少林寺也就是一普通的佛家寺庙,和我所到过其他寺院,大同而小异,一样的大雄宝殿,一样的名佛塑像,一样的盆钵与香火,一样的灶台与禅房。稍有印象深刻的,当属那地有深坑的练功禅房,和那埋有高僧的千年塔林了,却也没有那想象中的那么古朴与神秘。
然而,游历完这座闻名天下的名山与古寺之后,心中多少有些莫名的失落。究其缘由,一是嵩山的险峻或自然风景并无多少特色,二是这少林寺无论规模还是景致,与我们电影中所看或想象中所绘的画面,确乎有不小的让我们失望的差距。事后我们得知,电影的拍摄是用蒙太奇的手法,在别处取景,才有那潺潺的流水与艳丽的桃花;而众多的庙宇中的场景,却是取景于那离它不很远的登封市区内的中岳庙,因为众僧打斗的场景在少林寺内是铺排不开的,除了少林门前那块铺有青砖栽有柏树的空地外,少林寺内却没有其他足够大的一个地方。因而简单从规模上讲,我们久仰的少林寺却连许多人并不知名的中岳庙都不如!
呵,我的以上言辞或许会招来少林高僧们的斥责,或是众多少林粉丝们的不以为然,并由此而不屑于我的浅薄。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嵩山与少林寺本来就不是以其规模或景致而成全其天下美名的。这便也是我要承认和加以论析的。
嵩山的成名,当然有其险峻的景色,而更主要的是它在中华大地上的地理位置,中原腹地,五岳之中心。而作为嵩山山体之一的少室山,那丛林中的少林寺,它的成名则是由于其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少林寺位于登封境内,离古都洛阳西安距离不远,自古以来,便有诸多帝王及名士来次游览,成就其古朴深厚的少林文化。
而我们这代人对于少林寺的痴迷,原因有二:一是少林寺内部确有由来已久的武学传统及其绵传久远的武学组织或团体;二则是现代影视媒体宣传的放大作用或青年人对文学中的丰富想象。简而言之的话,少林寺所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闻名于世界,除其自身魅力与时代契机之外,更是当地政府及全体少林人运用现代理念成功经营成功运作的结果。
初入登封,走近少林,你便能感受到当地对于景区的良好经营和运作,这里的道路交通,餐饮住宿,商贸导游,停车场,环保电瓶车乃至洗手间等诸多旅游景点所必须具备的元素,一应俱全,且不显堵塞或拥挤。这里已建成一整套设施完备,态度良好的服务体系。这或许是我初游少林寺时,它带给我的一种更深刻的印象吧。
前些时候,我去庐山站接站,由于时间还很充裕,我们顺道去了趟庐山脚下的东林寺。这里我在十多年前的大学时代曾经来过,因而当我再次踏上这条山间小道时,我却惊异于它这么多年来的并无变化。一条并不宽敞的水泥道路,路面更显破败与陈旧;门前依旧是那古老苍劲的参天大树,和那铺得并不整齐且凹凸不平的大理石条;走进寺门,院中有那养着各色金鱼的水池,还有那后山上高耸的云塔等,东林寺容颜依旧,魅力也依旧。
我便又浅薄地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东林寺并不逊色于少林寺啊。它也有悠久的历史,同始于魏晋时期;它也有那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虽不比少林深厚,却另有所长。它可以依托景色远超中岳的庐山,去招揽众多的游客啊。
然而,这里就是缺少了那种现代的经营理念,缺少了那一整套完备的服务体系。
东林寺对面的不远处,便是苏东坡写“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诗句的西林寺。“种豆南山下”,陶渊明当年就应该生活在庐山的北麓了,也就是这两座寺庙的附近。然而,你来到这里,却找不到这两座寺庙的联系和任何有关于陶氏纪念的地方了。两处寺庙,两处景点,本可以多点联合经营;甚至再可修建一些有关陶氏纪念的建筑,多年以后,自然又一个游客朝拜的好去处。而不至于再过十年,这片土地依然是如此地沉默。
如此那等,肉食者谋之,我辈无须赘言。
试看东林与少林,可归结为一个因素:人。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