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创新探讨论文
[摘 要]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能否长期保持核心竞争力优势,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拥有知识创新的能力,是否能通过对知识资本进行积累、管理、更新和运用,来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制度创新。本文探讨了基于增强核心竞争力目标的企业知识创新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知识创新;基本路径
核心竞争力理论自1990年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尔(Hamel)首先提出以来,得到经济学、管理学和实业界的广泛认同。本文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能够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能力。由于企业所面对的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企业如何保持并提升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知识创新的角度分析企业保持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长效机制。
一、知识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拥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归根结底在于企业是否拥有知识创新的能力,是否能通过对知识资本这一特殊的无形资本不断地进行积累、管理、更新和运用,来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制度创新等,从而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谓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积累新知识,达到创造知识附加价值、建立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它是促进新技术、新工艺发明和创造的源泉,是促进组织变革、管理理念更新的革命性力量和根本动力。
知识创新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在知识创新过程中,通过知识创造、积累和运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实现技术的突破或创新,形成企业与众不同的技术和知识积累,进而为市场不断提供新的、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从而形成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知识创新的内在要求是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不进行制度创新,不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权责关系、运行规则以及管理规章等制度要素,企业的知识创新就无从谈起。三是知识创新推动管理创新。知识创新可以带来管理创新,使管理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竞争市场,从而保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顺利实现。通过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管理理念、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把企业的各种关系理清,使各种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整合起来,创造一种更新、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形成一种系统化的、新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四是知识创新促使人力资源创新。通过员工培训,使他们接受新思想,掌握新技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重组自己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并将员工的新知识融入到企业自身的知识系统之中,保证企业拥有不断更新的人力资源。同时,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和技能是难以模仿、难以复制的,作为知识和能力承载者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术和能力的综合体现。这能够保证企业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知识创新的基本路径
既然知识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要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长期优势,就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知识创新的基本路经。下面我们从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技术、市场、企业文化等方面来具体分析。
1.技术引进与创新。所谓技术引进与创新是指企业从外部知识环境搜索和获取对企业有用的技术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将其纳入自己的技术轨道或重建技术轨道,从而增强组织整体技术能力的过程。一般来说,每个企业的技术引进与创新都要经历初步模仿、创造模仿到自主创新三个阶段,每一个进步都是技术学习的过程,每前进一个阶段都是技术能力的一次飞跃。当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时候,也就大大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初步模仿的学习过程开始于企业技术引进,但这只是显性知识(操作步骤和方法),其学习机制是知识吸收;技术引进的工作一般是由少数技术专家完成,因此需要经过培训,这些知识才得以在企业内传播,为广大员工所接受,这个阶段的知识仍是显性知识,其学习机制是知识共享;当企业内多数员工接受了这些技术后,就开始运用并在实践中学会怎样有效地使用,于是逐渐形成使工作效率提高的隐性知识(诀窍、对原理的理解)。
创造模仿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包括以最新产品为蓝本进行重新设计和根据目标市场特点进行的创造性改进。创造模仿要求企业对国际最先进产品技术和对本企业目标市场需要有很深入的理解,对新技术原理和设计方法有全面的掌握。企业可以通过派出研发人员参与国外企业的研发、引入国外研发专家、以及用户知识直接参与研发中等途径,掌握必要的技术设计知识或市场知识,使自己站在一个新的技术平台上。在此过程中,企业在参与研发中获得的显性知识开始其循环转化的过程,使知识被传播、交融和深化,最后常规化形成创造模仿能力。
自主创新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企业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企业在目标市场上站稳脚跟,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之后,开始在一个更广、更长远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框架中来考虑研究开发活动;学习建立更广泛、更密切的知识网络以获取和使用充分的信息、知识和资源;改变长期形成而现在不再适用的主导逻辑、核心能力和组织文化规范,实现企业战略逻辑的建设和战略能力的全面提升。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知识创造过程的知识循环源于企业内部知识的创造,能力提高开始于隐性知识的形成,能力提高过程的知识源于外部,能力提高开始于外部显性知识的获取。当外部知识进入企业后,沿着两条路径转化:一是知识在组织中共享,使知识被组织成员广泛掌握和使用;二是知识通过个体成员的实践得以深化,逐渐发掘出其中隐性的诀窍。然后由此获得的组织知识与个体的隐性知识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最后通过常规化形成企业的内在能力。
2.市场创新。所谓市场创新,是指企业引入并实现各种新市场要素的商品化与市场化过程,是企业新市场研究、开发、推广及其组织管理的系统工程;创造性是市场创新的本质特征;市场化是市场创新的关键环节;开辟新市场以维持企业生存与发展是市场创新的主要目标和根本动力。市场创新按照创新活动的新度即市场创新度可以分为首创、改创、仿创三种基本类型。首创型市场创新是指首次引入某种新的市场要素并实现其市场化而开辟一种新市场的创新活动。就时序性面言,这是创新度最高的一种市场创新活动。例如,率先推出全新的新产品,率先开辟新的市场销售渠道,率先采用新的广告媒介,率先推出新的销售服务,率先采用新的交易方式,率先采用新的促销方式,率先改变市场销售价格等。改创型市场创新是对已有的首创市场进行改进和再创新,在现有首创市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己的市场实力和创新条件,对自己或他人的首创市场进行再创新,从而提高首创市场的适应性,推动新市场的不断发展。仿创型市场创新是创新度最低的一种市场创新活动,其基本特征在于市场的模仿性。市场模仿者既不必率先创造全新的新市场,甚至也不必对于首创新市场进行改造。市场仿创者既可以模仿市场首创者,又可以模仿市场改创者,其市场创新之处表现为自己原有市场的变化和发展。市场模仿战略的目标是追随已经获得创新成功的新市场,并充分利用自己的市场扩充能力,来实现本企业的市场创新。一般来说,市场仿创者所承担的市场风险和市场开发成本都比较小。虽然市场仿创者不能取得市场领先地位,却可以通过自己某些独占的市场发展条件来获取较大的市场收益和市场竞争优势。
需要说明的是,创新度是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的,而不创新则是相对于自身而言的。任何一个企业,无论其创新实力大小,无论其创新水平高低,只要敢于创新,才有可能进步,有可能发展。在制定市场创新战略时,不同的企业应该选择一个适当的市场创新度,进行适度创新。所谓适度创新,就是既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状况,又要适应本企业的市场创新条件。只有这样,市场创新者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本企业的市场创新优势,尽量减少或避免市场创新的风险,提高市场创新的效果,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3.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是指企业处于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在长期企业经营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行为准则,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展开的企业在创新及其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自我鲜明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与创新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形成的亚文化,具有社会性、继承性、创新性和融合性等特征,对全体企业员工具有激励功能、自控功能、内聚功能、导向功能和内外沟通功能。企业文化创新贯穿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通过影响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对企业创新起着内在的、无形的推动作用。
我国企业文化创新模式的构建应立足于我国几千年以来文明的积累所形成的优秀文化,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此条件下,我国企业文化创新的营造应涉及如下几方面: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管理观念。21世纪的管理核心是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在创建企业文化时要十分关注人的志趣,注重人的文化背景,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二是培育勇于进取的企业精神。企业创新精神是一种人格化的企业员工群体的心理状态的外化,是企业基于自身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而逐步形成和确立起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培育、创造创新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石。作为现阶段的我国企业的企业精神应该倡导这样几种共同的精神,即: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共事合作的团队精神、务求实效的开拓精神和强化约束的自觉精神。三是设置和构建完善的创新制度文化。创新制度文化实际上是企业的一种强制性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与企业创新精神、企业创新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企业制度、规章、条例、组织结构等。在现阶段,我国企业设置和构建的创新制度文化应包括:创新组织体系的设置,创新的行为规范,创新的管理制度,创新的激励制度,创新的考评制度,创新的约束制度等。
4.全面推行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就是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即对知识进行搜集和整理,以实现企业知识的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使企业能够对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全面推行知识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构造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特别强调通过将隐性知识沉积在制度及操作层面,创造有利于隐性知识传递的环境条件,实现知识共享。企业可以通过构造知识管理系统实现知识的获取、分类、筛选、共享、回馈、创新的整个周期,为企业各部门的知识创新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同时必须将全员学习任务作为制度固定下来,用完善、严格的制度来保证与规范;建立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实现组织结构的平扁化,提高上下层之间交流的质与量;通过构建企业共同愿景,促进员工自觉进行创造性学习。二是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企业核心利润源泉和竞争力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一些高价值无形资产:品牌、商誉、知识产权、经营权、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客户、战略联盟、员工、供应商等。因此企业管理模式也会逐渐发生本质性的变化,越来越依赖无形的知识和经验,企业管理体系也必然以无形的知识资产为管理目标。企业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注重知识产权的积累、开发和利用。三是建立知识管理激励机制。企业应当建立由知识运行、知识明晰、知识绩效和知识奖惩四大机制组成的知识管理激励系统。
三、知识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展望
知识创新是企业在竞争市场建立和保持独特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企业只有不断推进知识创新,才能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运用到各部门各环节的实践中,从而促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制度创新等。知识创新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动力和源泉,技术、市场、企业文化的创新所引起的企业创新与管理变革,是培育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动力。在具体实践中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因势利导,选择合适的知识创新模式和知识管理方法;二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充分调动一线员工创新的积极性,让员工最大限度分享企业的知识,激励员工创新。本文是基于增强核心竞争力目标的企业知识创新路径的初步探讨,关于创新知识的具体内容、应用机制以及形成科学有效的知识创新体系,还有待于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