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年度总结范文
全市经济和信息化战线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和创新发展、扎实有效的工作业绩,今天CN人才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2017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年度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2017年,全市经信战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举措求突破,全市工业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新成效,在市人大常委会对12个市级政府部门履职工作评议中,我委被评为优秀部门。
一、职能目标完成情况
1、主要指标争先进位。从增加值看,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2864.3亿元,增长11.4%,总量保持全省第4位。从产值看,规模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2618.6亿元,增长11.2%,总量列全省第4位。从应税销售看,完成全部工业应税销售6273.2亿元,增长10%,总量列全省第5位。从工业用电看,完成工业用电量242.9亿千瓦时,增长3.6%,总量列全省第6位。
2、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从投资总量看,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046.8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2.5%,总量保持全省第3位。从投资结构看,设备投资达到1381.2亿元,同比增长9%,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7.5%;工业技改投资达到1220.8亿元,同比增长23.6%,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9.6%。从重点项目看,全市在手实施超亿元工业项目678 个,同比增加16个。
3、行业发展稳中有进。从重点行业看,全年共完成现价产值12604.2亿元,同比增长11.2%,呈现“二快四稳三缓”发展态势。其中,机械业和电子信息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比分别增长18.5%和16.8%。冶金业、化工医药业、轻工食品业、能源电力业增长基本平稳,同比分别增长10.9%、9.6%、8.9%、7.8%。建材业、纺织服装业、船舶制造业增长较缓,同比分别增长5.7%、4%、3.1%。从重点企业看,全市应税销售200强企业合计实现应税销售2380.9亿元,同比增长17.5%,高于全市平均7.5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达38%,拉动全市应税销售增长6.2个百分点。其中,保持正增长的有147家,合计实现增量527.4亿元;增幅超过20%的有86家,增幅超过50%的有52家,实现翻番的有30家。从总量看,应税销售累计超过5亿元的有183家,超过10亿元的有66家,超过30亿元的有15家,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嘉吉粮油、南通中远、中远川崎、南通醋纤、韩华新能源。
4、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从主导产业看,全年纺织服装等六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11076亿元,增长11.6%。六大千亿级板块正逐步向现代纺织、绿色化工、智能装备、精密机械、海洋工程等新领域加速转型。今年6月份,马凯副总理来通调研了解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相关情况,对我市加快船舶产业发展、助推企业提档升级的经验和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称赞在南通看到了中国船舶工业的希望。从新兴产业看,全年全市海工、新能源等六大制造业新兴产业实现产值突破4180亿元,同比增长20%,高于全市平均8.8个百分点。软件产业规模总量超过100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一,保持苏中苏北领先。从八项工程指标看,2017年,我委涉及“八项工程”的相关指标共有4项。其中,单位GDP能耗约0.475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4%左右,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单位GDP能耗预计位居全省前列;年度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6家,创建数与增幅均位列全省第2位,富士通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技改投入占工业投资比重约为56.5%,较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83.2,较上年提高2.3个点。总体看,各项指标完成水平居全省前列。
5、重点工作取得实效。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全年信息基础设施投资突破32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市宽带城域网出口带宽达1324G,移动4G网络实现主城区及县城主要区域全覆盖,城市百兆光网络覆盖率达95%,每千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890户/千人。机场、车站、主要公交线路等热点区域基本实现WiFi全覆盖,建成4G基站6017个、光纤到户小区总数达3188个。软通动力、浪潮、大唐、中创等知名企业已正式落户我市,中兴、华为等一批知名企业项目落地工作有序推进。生态建设方面,市区禁燃区52台4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工作已完成94台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第三轮化工整治各项省定目标任务,入园率在全省化工8强市位列第3,完成化工企业关搬并转任务38家,提前实现全年目标,预计全年完成关搬并转50家,全市6家沿海化工园区综合整治方案在沿海三市率先通过省审核,力争率先全部通过省验收。环境打造方面,研究出台2017年保增长政策和《关于提升服务效能减轻企业负担的若干意见》,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中小企业节、知名中小企业南通行等活动,为扩大产业影响、争取各类资源,打造关键平台、提升发展内涵营造了浓厚氛围。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始终坚持聚焦创新、聚力转型,以改革增动力,以创新促发展,突出抓好9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引导研判。科学组织引导。调整完善《2017年度新型工业化评价办法》,简化评价指标,突出重点工作,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对相关指标进行了科学量化调整,适当淡化对经济总量和增速的要求,为推动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组织召开形势分析会、运行座谈会、季度点评会等专题推进,认真剖析发展中的矛盾和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应对举措,形成鼓劲加压,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细致研判分析。不断调整完善全国、省、市三级监测网络平台,多层次、全方位开展监测,动态把握工业经济运行趋势。继续做好全市九大重点行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以及全市百强企业、亿元企业、应税200强企业的动态监测工作。突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行调研,充分掌握经济运行现状和实际情况,完成全市工业经济增量、减量情况分析、地方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研究初探、南通市平台经济发展情况简述、南通市发展中小企业的实践和思考等多篇调研分析报告。
2、提升发展质量。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发展。加快纺织服装、轻工食品产业装备提升和产品升级,重点在家纺、服装、丝绸、粮油深加工和电动工具等几个板块前延后伸、抢占市场上做文章。全力推进船舶配套产业向核心领域延伸,6家企业列入“白名单”,占全国十分之一。能源及装备制造业形成了以火力燃煤发电为主,风力发电、生物质(秸杆)、垃圾焚烧发电为辅的多元化电源结构,全市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657.6万千瓦,发电总量达332亿千瓦时。丝路咖精机、人民电器集团、东源电器、中天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进入产出期,为主导产业高端攀升提供了新动力。力促新兴产业量质并举。海洋工程产业发展不断加速,前三季度,船舶完工量与海工综合吨之比为1:2.1,与2010年的2.1:1比例对调。加快推进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项目建设,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制定光伏产业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对接用电大户、寻找光伏屋顶。种子产业方面,南通科技与中航集团重组,围绕航空产业和新材料项目战略布局即将展开;德奥公司直升机、无人机亮相珠海航展,苏通园区项目全面启动;海门振康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项目受到业内关注,为机器人国产化提供重要支撑。全力打造产业集聚高地。出台下发《关于以“四个一”建设为重点加快特色产业基地提档升级的意见》,对现有的33个市级特色产业基地,通过招商引智、产业链打造等举措,尽快壮大规模、提升档次、彰显特色。南通家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年初获工信部命名,启东电动工具特色产业基地正在申报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预计全年全市33家特色产业基地实现销售收入超3800亿元,增长13.5%。建成标准厂房150万平方米,获省土地指标奖励587亩;新建市级特色园区11家;培育100亿元工业园区23个、100亿元产业集群13个,其中2个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第四批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努力提升企业发展质量。鑫源茧丝绸获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奖,海安县供电公司获全国电力行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全国仅3项一等奖),中集罐箱等4项获省级管理创新成果奖,评定年度市级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和优秀企业16家。中远船务海工平台合拢技术专利获中国专利金奖荣誉(全国205个),实现南通零的突破。
3、着力项目推进。夯基础。紧紧抓住119个在手实施超5亿元重大工业项目,完善重点项目挂钩服务制度,及时会办项目建设困难和问题,力促项目快竣工、早达产。以超5亿元重大工业项目为重点,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属地责任,做到“打包落实”,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减少推诿扯皮,提高推进效能。围绕培育新增长点,在初步排出271个续建项目、265个新开工项目的基础上,抓紧完善2017年超亿元工业项目计划,合理确定明年工业投入导向指标。强导向。在全市范围内选取了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编制重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计划,定期进行跟踪,重点加以推进。针对最新修订的工业强基专项重点方向,推荐上报江苏汤臣汽配公司制动器与悬架结构件高强度轻量化汽车产品生产线技改项目,在工信部专家评审中获得全国同行业第三的好成绩。主动与南京对接,谋划承接南京产业转移事宜,研究形成专题建议意见报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马凯副总理批示精神,梳理当前需要阻碍船舶海工产业发展的有关难题并通过市政府会议纪要形式下发有关部门给予重点突破和向上争取政策,目前,有关工作正在推进当中。解难题。主动向省经信委汇报,帮助招商局重工向南京海关出具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免税申报证明文件,企业据此部分设备得以免税进关。主动向省电力公司争取提前实施三马线电力线路抬高工程。牵头协调解决中远川崎LNG船资产转让后续问题、中远船务土地证延期问题和远洋配套港池审批手续补办问题。帮助醋酸纤维补充出具锅炉烟气脱硝除尘改造项目核准意见,帮助蓝星化工调整项目备案通知书。
4、优化要素保供。资金保障,大力促进融资担保发展,全年新增担保总额159.8亿元,增长11%。积极打造3大融资平台:“票据融资”平台为企业提供票据贴现及流转信息等票据融资服务,今年以来共为80家中小企业解决了92笔共计4.2亿元融资;“应急互助”平台帮助会员企业解决一个月以内的临时资金周转问题,全年帮助82家会员企业促成155笔互助资金5.29亿元;“小微企业业务”平台依托“金融超市”和建行南通分行,推介了“助保贷”、“税贷通”等创新业务,多途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电力保障,超前谋划、周密部署,在夏季全省7个市限电的情况下南通未参与错峰限电。组织20家企业7.35亿千瓦时电量参与江苏省电力直接交易扩大试点,节约企业电费成本2304万元。创新多种电费缴纳方式,对市区11家重点企业实行后缴电费结算方式试点,缓解企业现金流7707万元。加强协调推进,江苏南通电厂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一季双投,1000千伏淮上线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完成80%土建工程施工量,竣工投产第四座500千伏变电站,实现了南通电网分片区运行。物流保障,以发展产业供应链物流为主线,以先进物流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资源整合为手段,加速推进全市物流业发展。预计全市社会物流总额18688亿元,增长13%,社会物流总费用850亿元,增长11%,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66亿元,增长12%。全市公路货物运输量11129万吨,增长9.8%;铁路货物运输量91万吨,增长5.1%;水路货物运输量7185万吨,增长4.6%;航空货物运输量3.2万吨,年均增长29.8%;南通港口货物吞吐量22019万吨,增长7.4%;集装箱吞吐量71.1万标箱,增长18.4%。南通供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我市第二家国家5A级物流企业,全市A级以上物流企业突破70家,省重点物流企业新增4家,列全省第二。新增省重点物流基地1家。南通电子口岸建设正式启动。无线电保障,主动为重点单位、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的频率、选址、测试等需求提供保障和服务。完成了春运、全国两会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等重点时段的重点频率保护和无线电应急值班。积极参与南京青奥会期间无线电保障工作,保证青奥会期间所负责的3个赛事场馆和南通地区的无线电安全。查处电信等单位无线电干扰12起,查处率100%。煤炭保障,加强煤炭经营运行情况监测分析,全年实现煤炭购进3500万吨,销售3650万吨,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2.9%和110.6%。推动煤炭交易中心建设,鼓励企业横向联合。
5、注重内涵提升。科技创新促转型。富士通微电子企业技术中心成功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数分别为36家、46家。104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术创新导向计划,其中,质量攻关项目数、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项目数分列全省第一、第三。新增国家级工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6家、知识产权应用能力培育试点企业6家。创建省级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产品企业5家。节能降耗促升级。及时对各地节能指标进展情况发布预警晴雨表,实施万家行动企业节能动态管理,预计全年完成节能量25万吨标准煤。2011-2017年,南通市单位GDP能耗预计累计下降16.6%,完成“十二五”序时进度的97.3%。建立南通市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计划库,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2017年,全市实施节能项目102项,实施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161项。淘汰落后优结构。全面完成省下达和自定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24家企业落后生产线已关停拆除并通过验收,其中16家企业承担省级以上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在全省领先。累计淘汰落后印染1.07亿米,纺织3.14万吨、3875万米;电镀1.81万吨;铅酸蓄电池36万千伏安;钢丝绳500吨。
6、持续优化服务。搭建平台促产业对接。先后组织百余家企业参加江苏产品万里行杭州展、昆明展、江浙企业领袖圆桌会议、昆山国际进口交易会、“转型升级、香港博览”、船舶海工产业供需对接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海洋工程装备分会等重大活动。牵头举办软件产业供需对接会,帮助全市32家软件企业与北航软件学院南通研究生基地195名研究生进行双选,达成意向求业42名,有效化解部分企业人才需缺问题。深入基层促难题化解。建立企业服务“直通车”,出台了《市区重点工业大企业(集团)服务“直通车”实施办法(试行)》,建立22个部门组成的服务大企业(集团)发展工作联络员队伍,对大企业实行“问题收集梳理、任务分解交办、过程跟踪服务、办结满意度调查、每月总结分析”,每周对企业问题进行汇总梳理,提出解决方案,商请相关部门办理,每月对问题办理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做到“周事周清、月结月进”,全年共召开座谈会4次,专题会办会2次,函件协办2次,办理了嘉吉粮油项目环保分段验收、启东中远土地证办理、南通中集“黄标车”逐步淘汰等大企业(集团)发展问题28件。每月跟踪石港科技产业园推进进展并形成专报,多次深入石港调研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企业,及时了解有关情况。协调解决企业厂房上方高压线加高、融资瓶颈、电费标准等问题,为开发区转移至石港的江华纺织项目争取市级财政扶持资金125万元。目前,石港科技产业园已有8个项目投产,6个项目在建,8个项目新签约。简政放权促活力释放。为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项目审批效率,研究制定《2017年南通市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南通市工业产业技术改造负面清单》,在管理上下放权限的同时提高服务效率。探索制订负面清单制度,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对下放各县(市)区的审批事项,整合优化审批流程,实行并联审批,各县(市)区平均项目备案核准办理时间下降至1.7天,广受企业好评。多措并举促环境优化。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扶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收集汇总201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和重点经济部门扶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汇编成册,发给广大企业。组织开展2013年南通市经济年度人物和民营经济三名年度人物评选表彰活动。组织推荐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联发纺织等11家民营企业以及薛济萍等3位民营企业家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着力培育中小企业发展,全年共培育市级科技小巨人45家,培育市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20个;创建数字企业100家;获得省经信委认定省级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产品企业5家。
7、推进两化融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光速南通”、“无线南通”工程,制定出台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初稿。推进惠民重点工程。基础设施类、综合平台类、民生服务类、智慧政务类等17个智慧项目有序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实现信息化普惠民生。全面启动市民卡工程建设,形成建设总体方案、经济效益估算方案、管理办法。推进企业两化融合。江苏中天科技等四家企业列入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全年共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1家,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3家,创建数与苏州并列全省第一。创建省级转型升级示范企业5家,试点企业51家。培育创建市级示范企业20家,试点企业20家。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加快推进微纺电子商务“中国家纺.cn云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电商发展项目建设,推进罗莱家纺“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平台”等电商平台普及项目建设,“淘商情”大数据分析系统已正式启动,“中国家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正式挂牌。崇川科技园电子商务基地、南通开发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天安数码城等一批电商载体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已吸引阿里巴巴、安歌环球等知名电子商务、软件企业进驻。跟踪家纺产业电子商务发展,南通家纺网上零售额占南通网上零售额的四分之三。双11,南通家纺天猫网上销售额3.71亿元,占全国家纺天猫网上销售额的26.7%。罗莱家纺当日网上销售1.88亿元,列家纺类第一,列全行业第八。推进信息安全建设。完成27家单位35个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目前,我市受训合格的党政机关信息安全员已覆盖到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机关,在13个省辖市中位列第一。
8、健全诚信体系。立规建章规范运作。根据省政府信用管理三个失信惩戒办法,起草南通市具体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及南通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与市邮政管理局联合出台《南通市快递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试行)》,开展快递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左右联动形成合力。联合相关部门,在南通信用网发布诚信“红黑榜”,十月份以来共发布“红榜”企业2604个,个人138人次;“黑榜”企业31101个,个人152人次。在全省率先开展文明交通信用等级评价系统建设与评定工作,已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制定等工作,第一期即将公布交通肇事罪违法名单。完善数据突出特色。完善42家单位和部门的“红黄绿”预警系统数据征集工作,做好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电子监察预警纠错督办工作。从2017年1月起电子监察正式运行以来,共归集信用数据393万余条,本年增加330万余条。其中,重点人群的9.19万条信用信息,食品安全信用监管信息1万余条,信用涉诉信息450条,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信用信息共享专栏发布9.69万条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企业贯标壮大规模。组织实施第四批南通市企业信用管理贯标工作,全市共350余家企业接受集中培训宣贯,共有342家企业通过了贯标验收,完成第45家市级示范企业创建工作。
9、强化队伍建设。按照中央、省、市委关于教育实践活动工作部署,认真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突出目标导向,以教育实践活动带动机关作风提升。紧紧围绕国家主席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突出“双创双争”、创新“三服务三破解”,紧密结合经信工作实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全委每位领导干部分别挂钩1个县(市)、区和1个三解三促挂钩联系村(居),先后深入基层企业120家,走访基层企业职工和群众320人次,梳理各类意见和建议89条,委领导班子查摆“四风”问题15项,制定整改措施19条;11位党组成员个人查摆的“四风”问题共107项,落实整改措施109项,出台完善相关规章制度6大方面24个。突出群众观念,以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机关队伍凝聚。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开门广泛征求意见,在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开展了“五个必谈”活动,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处室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中层正职与副职、支部书记与党员之间进行了深入谈心谈话,推心置腹、敞开心扉,交换思想、指出问题。在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各位党组成员坚持动真格、有辣味,批评与自我批评抛开面子、放下顾虑、直指要害、坦诚相见,真正做到了“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达到了“洗澡”、“治病”的效果。突出整改落实,以教育实践活动带动法治机关建设。把整改贯穿活动始终,针对征集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民主生活会上查摆的问题,委党组多次召开会议逐项分析、逐项研究,明确整改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先后确定了14条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即知即改,其中4条在南通日报头版进行了公开整改承诺,另有10条当月即做到了整改落实到位。同时结合我委的实际,围绕科学民主决策、厉行节约、党务政务公开、提升优质服务、加强廉政勤政、强化政务管理等6大方面,制定修订《党组议事规则》、《机关“三公”管理规定》、《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等24项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机关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成效。
三、2018年工作思路
2018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经济发展适应新常态、创造新优势、做出新贡献的关键一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抢抓国家一系列叠加发展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增长“新常态”,准确把握区域产业新特征,以稳中求进为基调,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围绕扩量提质增效,正确处理增长与结构、增速与质态、增量与存量“三项关系”,加快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进、服务经济与绿色制造统筹“三大发展”,着力实施新主导产业培育、新特色载体打造、新增长点带动“三新工程”,精准发力,定向施策,保持全市工业和信息化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2017年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力争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10%左右,工业应税销售增长10%左右,新兴产业现价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投入增长10%左右,技术改造占工业投入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设备抵扣额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信息基础设施投入32亿元,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1600G,城市百兆光网覆盖率达到98%,农村20兆光网覆盖率达到50%,4G站点达到8000个,WiFi热点达到3600个,每千人互联网用户数达到930人。万元工业应税销售电耗下降1%,七大高耗能产业产值占比下降0.2%,完成省下达节能目标任务。培育创建融合创新示范企业30家。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15家、市级40家。完成企业信用管理贯标300家,培育市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30家,完成国家信用助理管理师培训75人次。新增规模企业250家,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00家。完成物流业增加值400亿元,增长10%左右,社会物流总额2万亿元,增长10%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降至15%。
围绕主要工作目标,重点做好6个方面工作:
1、着力于“稳”,确保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改进经济运行调节的方式方法,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协调服务,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全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质效提升。培育增长点。围绕全市省、市级工业经济新增长点,结合项目投入情况,加强跟踪协调服务,及时发现协调新增长点的矛盾和问题,加快产出进度,以增量发展带动存量调整,以优质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全年排出全市5000万元新增长点不少于200个,新增销售收入不低于500亿元。巩固支撑点。加强对全市应税销售200强企业、销售亿元企业、180家用电大户进行动态监控,坚持“一企一策、特事特办”,对大企业(集团)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实行个案处理,加快协调解决,确保健康运行。止住出血点。重点关注船舶、纺织等低迷行业运行走势,关注受欧盟双反和人民币升值影响较大的外贸出口行业,密切关注应税销售和用电增幅下降的骨干企业。加强政银企配合,开展企业风险点的排查防控,指导企业加强库存积压产品和呆坏帐的处理核销制度,努力把两项资金占用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持续健康发展。
2、发力于“攻”,推动重点项目达产达效。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努力化解投资增速持续回落、企业投资意愿减弱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增长的发展后劲。强化项目管理。做到在建项目“全程跟踪”,紧紧抓牢当前招商局重工、恒科新材料二期、甬金金属、达美特种车、陆地方舟等117个超5亿元重大工业项目,建立投资项目建设信息线上跟踪和线下督查制度,及时了解和督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重点关注“有数据、没形象”的现象;竣工项目“分析效益”,掌握项目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后产能释放情况,重点关注“投的下、产不出”的现象;储备项目“提前介入”,建立新开工和储备项目落地开工最新进展情况反馈机制,定期更新新开工项目库和储备项目库,重点关注“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突出技术改造。将工作重心从投入总量向投资质量、效益上进行转变,在确保工业投入运行于合理区间的同时,更加注重技术改造的支撑,更加注重设备投入的支撑,更加注重竣工产出的支撑。围绕“四新应用”,推进技术改造再上平台。鼓励企业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支持“机器换人”,打造10个市级“智能车间”示范项目。优化项目服务。整合用好财政扶持资金,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兑现效率,进一步激发项目业主投资动力。谋划建立南通市产业投资基金,采取财政牵头、社会募资、市场运作的方式,针对重点发展的产业链技改关键项目,给予“送上马、扶一程”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清理和减轻项目建设负担,在面上推广市级重特大项目零收费政策,重点梳理和降低在项目建设领域的规费,调动项目业主的积极性。对照法律规范,研究下放行权前置关系,对技术改造备案、核准前置的能评、环评等事项进行梳理,该取消前置的取消前置,该并联审批的并联审批,进一步理顺流程,提高效率。
3、倾力于“转”,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创新智造和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推动高端化发展。研究编制纺织服装、化工医药、电子信息等六大主导产业高端发展规划,继续推进双倍增、双突破、双提升工程,加快形成一批百亿级龙头企业集群。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发展“310工程”,加大对“种子产业”领域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快培育通用航空、机器人、智能建筑等“种子产业”壮大规模,尽快形成集聚效应,提供有力支撑。大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力争在国家级产业集群区品牌建设示范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知识产权应用示范企业以及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培育上取得突破,积极开展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推动服务化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助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向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推动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加速聚集。充分利用铁路、航运、空港等枢纽节点,构建集疏运体系,重点推进11家省、市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在市区形成以南通综合物流示范园、南通综合保税区、南通空港物流园区、南通火车西站物流园区四位一体、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空间布局。推动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推广应用低碳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继续深化化工园区环保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园区外生产企业专项整治,继续做好市区禁燃区内4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工作。强化节能目标约束,及时公布各区县工业能耗动态、用能大户能耗情况、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走势等数据,及时发布节能预警晴雨表,采取综合措施,强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及“十二五”节能任务。推动特色化发展。坚定不移以“四个一”为主要着力点,下大力气引进和建设一批龙头企业及项目,一批技术研究中心,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一批高端人才及团队,扎实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优胜劣汰机制,加快培育一批示范特色基地。把做强做大特色产业板块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特色产业基地、特色“区中园”和配套园、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充分发挥特色载体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中的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壮大区域特色板块经济的规模。对已命名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扶持、招商引智、重要载体建设、产业链打造等举措,尽快壮大规模、提升档次、彰显特色。继续推进园区提档升级,推动智慧园区建设,选择1-2家园区开展智慧园区建设试点。深入推进市区工业经济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市区工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引领作用。推动集聚化发展。推动开发园区、区中园、集群和集聚示范区等产业园区载体建设,促进开发园区功能提升,建设标准厂房150万平方米,继续争取省经信委和省国土厅关于标准厂房建设土地指标奖励。力争培育百亿级工业园区2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14个。全面开展化工园区和省级以上开发区生态园区创建工作,力争创建生态园区5个。
4、合力于“融”,打造智慧城市服务民生。围绕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及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立足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重点实施信息化提升七大工程建设。实施顶层规划落地工程。进一步理顺智慧南通建设顶层设计规划中编排的167个项目与《国家智慧城市建设任务书》明确的17个项目的衔接关系,重点健全上下联动、部门协同、企业参与的推进体系,进一步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实施智慧设施提升工程。以建设“光纤化、宽带化、广覆盖、深覆盖”接入网为目标,全面实现城市光纤化,加快农村地区光纤宽带建设。大力建设以3G/4G为主、以WLAN为补充无线高速宽带网,力争4G网络主城区、县城及重点乡镇全覆盖,市区20个公共场所免费wifi覆盖;重点加大苏通产业园云计算中心项目推进力度,推进浪潮、中兴云计算中心、如云科技“建筑云”等重点云计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智慧产业培育工程。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投入”的信息化投融资机制,引进社会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奖励补贴等市场化方式运营智慧城市公共服务项目;加快推进中兴、华为、软通动力、凯捷、神州数码等智慧产业项目有序落地,积极引导中兴公司重点开展4G网络研究和应用,发展大数据及云计算产业,推动软通动力打造南通市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大力推进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力争全年实现销售150亿元,确保苏中、苏北领先。实施智慧民生普惠工程。加快建设智慧公众服务、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17个重点智慧应用项目,重点推进市民卡工程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经济发展、政府事务、企业管理、百姓生活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公共服务均等普惠水平。启动建设城市公共数据库和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打造城市级大数据中心。实施智慧政务优化工程。统一部门数据资源技术标准,实现部门信息资源“连连通”;整合集成相关部门业务应用和数据服务系统,集中构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应用体系;大力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向社会逐步开放,支持社会力量应用信息资源发展便民、惠民、实用的新型信息服务。实施融合创新示范工程。推动信息网络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开展工业企业融合创新示范培育工程建设,提升制造业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大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品牌创新、营销网络和商业模式创新力度,在嫁接与融合中增添实体经济发展新动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统筹布局大数据、云计算等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电商换市”,推动一批重点电商发展项目和电商平台普及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点,积极创建国家第二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重点开展信息化服务企业及走进园区、行业活动,提升企业、园区信息化应用水平,力争培育创建融合创新示范企业30家。实施信息安全保障工程。健全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要害信息设施和信息资源安全防护。建设南通市党政机关信息网络监测平台,摸排确定全市100个重要信息系统并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力争在通建设电子商务数据保全中心和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安全研究与服务中心(南通)分中心。
5、致力于“优”,提升服务水平优化环境。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打造区域发展“暖环境”。服务发展培育新优势。认真落实市政府提升服务效能减轻企业负担意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契机,在精政简权和服务转型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企业能力水平的提升,完善服务企业“直通车”制度,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培育一批省、市级管理创新示范和优秀企业,积极落实企业减负工作。研究探索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更优途径,为广大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招工难、市场开拓难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政策扶持拓展新模式。在抓好现有政策及时兑现的同时,研究出台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产业扶持政策,注重定向发力、有的放矢,强化政策的聚焦性、撬动性和催化效应,着力解决交叉重叠、使用分散,重分配、轻管理、轻绩效等问题。创新政策资金使用方式,逐步转向以创投、风投、贷款风险补偿等有偿使用为主,补助奖励等无偿拨款为辅的方式,切实发挥政策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修订中小企业扶持资金实施细则,使专项资金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进一步落实好中小企业相关扶持政策,深入重点园区、特色基地宣传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扩大中小企业政策知晓率。要素保供落实新举措。电力保障上,加快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年完成电网建设项目投资17亿元;保持电力供需平衡,力争全年完成工业用电量250亿千瓦时;优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进大用户直购电;总结推广重点用电企业电费预结算试点经验,力争更多企业得到实惠。资金保障上,组织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服务产品,积极开展新型互联网金融服务,探索推介P2P产品;引导各地设立中小企业应急周转和应急互助基金,为正常经营企业提供应急周转服务;做大融资担保平台,积极发挥国有资本增信功能,引导各地财政或国有企业加大资本投入,力争全年新增担保贷款150亿元;健全再担保基金运作模式,突出再担保基金的政策导向作用,修订市区再担保基金管理办法,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初创型、科技型、税源型、成长型企业,采取再担保分摊风险方式,鼓励担保机构进行担保;加强银企矛盾协调,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资金链等风险。煤炭保障上,积极做好保供工作,以市场为手段、企业为主体打造区域煤炭交易中心,力争全年煤炭购进3300万吨,煤炭销售3200万吨。无线电监管上,根据无线电应用的新趋势和用户需求新变化,科学合理地配置有限的频率资源,满足重点行业、重大项目需求;严格落实重要时期维稳、重点频率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情况处置任务;加大打击查处伪基站、黑广播、卫星干扰的机器和考试无线电作弊力度,及时查处有害干扰,切实维护好我市无线电安全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平台建设打造新空间。充分发挥南通市中小企业合作促进会作用,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做到更新正常化,扩大平台对外影响;依托中小企业服务大联盟,整合招行小贷中心、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南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市总商会人才培训中心、人社局创业服务中心、南通律师协会等多方资源,力争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进一步延伸拓宽服务空间。信用体系营造新气象。制订信用管理失信惩戒办法实施方案,促进诚信体系建设长效化、制度化;完成信用平台升级改造,建设平台数据清洗、整理质量保障系统;完善文明交通系统,扩大公示范围;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做好南通信用网“红黑榜”发布工作,利用媒体集中宣传企业信用管理贯标及示范企业,宣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法规、计划措施和典型案例;开展企业信用管理贯标和国家助理信用管理师培训工作。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安全,联合安监、质监、供电等部门加强监管督查,确保电力、早修船行业安全生产。
6、聚力于“实”,强化机关作风履职尽职。积极打造机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不断提升机关组织能力和履职尽职水平。组织教育常态化。强化党组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的监督责任,坚持与中心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继续结合中央、省以及市委关于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做好整改到位、回头看等工作。扎实开展三解三促活动,深化“三家两员”服务品牌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围绕一评五制、创先争优,推动公务员管理工作规范化,上水平。监督管理常态化。加强效能作风建设,着力在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根据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进一步拓展廉政风险查找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对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十项规定的贯彻执行,进一步强化三公经费使用管理,防止“四风”问题复发反弹。法治建设常态化。加强依法行政,强化制度硬约束。围绕执行规章制度狠抓落实,不断增强制度执行力,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做到按章办事、令行禁止,推动权力在制度的框架下阳光运行,维护制度的刚性约束。
推动南通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在新时期更大力度、更高质量的跨越,为早日建成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作出应有贡献。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