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中国古典舞论文

文章 2019-07-17 10:14:07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 要:“中国古典舞”是我们各民族代代流传至今的古代具有典范意义的舞蹈,?是历代舞人经过不断实践演化和提升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舞蹈。中华五千年丰硕的文化底蕴,自古就有歌舞的传布,以其美妙之旋律,美丽之舞姿,让人心旷神怡。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身韵特征;古典舞与书法

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在中国舞蹈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堪称为中国舞蹈的艺术典范。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它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从戏曲舞蹈、武术身法和芭蕾舞步中提取精华,并结合中国古代舞蹈美学以及当代审美观点和原理,经过历代表演家的调整、提炼和创新,长期流传下来,具有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的舞蹈。它的诞生与发展,反映了人们对民族舞蹈文化的尊崇,显示出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独特风韵。中国古典舞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外形到内涵突破局限,整理和创造出了许多别具一格的古典舞。

一、中国古典舞的技巧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在技巧上一般默示为弹性节奏和点线连系的特点。表此刻节奏上多为附点(抻――赶)或切分(赶――抻)或是两头抻中心赶,或是两头赶中心抻,或是紧打慢做,或是慢打紧做等等。是以,所形成的动作的内在节奏,诸如则柔、动静、缓急、放收、吞吐……顿挫顿挫、点线连系等,中国古典舞根基练习中的扭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首要特色。

二、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典舞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外形到内涵突破局限,整理和创造出了许多别具一格的古典舞,更创建了古典舞的身韵。“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即身法,指中国古典舞的外部表现技法;“韵”即韵律,指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俗话说“无韵则神死,少韵则风格无”,身韵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身韵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在形体动作上要求以神似为主,主张将身法与韵律集中在“变其形而扬其神”上;二是展现出神形兼备的审美特点,集中体现古典舞的形神统一。

三、中国古典舞与书法的联系

书法与舞蹈之间也是不无联系的,《明皇杂录》说怀素和尚看了公孙大娘舞剑器后,草书大为上进,由于他从这种舞蹈中受到抑扬之势的启发。在这里两者之间就有着美学共性的四个方面。其一,力的运动与平衡。舞蹈是通过提炼和美化了的、有节奏的人体动作,来表现现实和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而汉字的书写在进进书法这个审美领域以后,也就是表现作者思想情绪和审美情趣的合于某种规律的笔墨的运动中透发出来的。这种力不是一种直线的冲力,而是那种“以锥画沙”的、逶迤宛转而前进的力。这种力不是单向的、光滑的而是不断内聚和逆着内聚的矛盾运动的力。所以,舞蹈和书法的相通的美学特性,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不断平衡和不断打破平衡的力的运动。其二,生命情调。舞者身体的韵律,造成舞蹈强烈的生命情调;同样,书家渗透个性而又合乎法式的笔墨运动,也使书法表现出郁勃的生命感。其三,感情的外化。我国古代舞论早就指出,舞蹈是表达感情的极致和最高形式。舞蹈的这种功能,书法同样是具备的。舞蹈和书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找出了美化了的人体动作、笔墨线条与所需要表达的感情、情绪的结构形式。其四,抽象性和表现性。舞蹈艺术和书法艺术以抽象美为特征,其根源正是由于他们要把本来不具备形式的感情、情绪,孤立地、无所依傍地抓取出来予以表现。这种表现又不是写实地再现事物的外在形貌,而是给出从生命运动中体现出来的一些精神概念塑造出丰富的、可以感受的动态形象。

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尽管它们的门类各不相同,载体各异,但是贯通它们之间的美学本质是相通的。它们与今天的舞蹈艺术是一脉相通的,它们在动势动态及审美价值取向上都有许多的共性。舞蹈在吸取这些姊妹花的时候,或取其形,变其神或取其神,变其形,将他们更加细微的与之相融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另外,我国的文化艺术,在辉煌的历史朝代中曾经播及周边的邻国。因此,在继承和发展我国古典舞蹈时,还可以从当今朝鲜、韩国等国的舞蹈中看到某些传承下来的中国古代文化痕迹,亦可为我们所借鉴。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专家、学者们的研究也进人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势。中国古典舞走入了一个多元发展的阶段。人们在追求创新的角度上都会对某一事物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而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切入点。我们知道宋明清以前歌舞结构之丰富,留给研究者们的是多视角的着眼点。因此,中国古典舞也应该向多元化趋势发展,只要是有利于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发展的元素,我们便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拿来。这里的“拿来”并非原封不动的硬搬。而应有一定的原则。这原则应当是、立足于本民族和舞蹈本体的基础上,以“我”为主的进行借鉴和吸收,强调“我”化“它”的原则、目的明确的进行吸收,去掉盲目性。也就是说,吸收“它”是为了解决“我”的问题。在吸收过程中,要注意吸收它们的本质和精髓,而不是无目的简单地模仿外形。吸收“它”应是为了弥补“我”之不足。在多元素的吸收之后,必须经过消化、融合,统一在中国古典舞的、民族的主体风格之中。总之,运用民族的原则与价值为取向来丰富它、发展它、雕刻它。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多层面的特点。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