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不算懒政的议论文
前几天学校要评选一位最美老师,一位师德形象大使。我私下想,这里面该有老师的爱岗敬业,该有老师的爱生如子,该有老师的为人师表,甚至包括一个老师的外在形象,内在气质吧?事实证明我想多了,想复杂了。结果是按照老师们全年的量化积分,按名次排队,第一名做最美老师,第二名当师德形象大使。
乡里进行“最美家庭”的评选,我想这里面也该牵涉到许多繁琐的评价指标吧,诸如夫妻,婆媳,邻里关系是否和谐,家庭成员是否文明守法,儿女教育是否出色,庭院布局是否别具匠心?可是等到评选结果揭晓,在电视台一亮相,我不禁大跌眼镜。我们村的“最美家庭”花落谁家呢?一个给了村里的计生主任——村里最显赫的女人;另一个给了曾经做过村里首富的儿媳妇。最美的内涵被我们的乡镇干部简单解读了:美和金钱还有权贵站在了一起。(原创投稿 )
做班主任的时候,每年评选贫困寄宿生,除掉单亲,父母有大病,本人有残疾,父母离异等特殊情况之外,剩下写申请的学生家庭情况往往大同小异,不是“父母务农,上学人口多,”就是“父母年迈,家庭贫困”。谁在前,哪个在后,如何做到不厚此薄彼,做到相对的公平公正,颇费踌躇。学校让成立班级评审小组,调查写申请的学生,排除那些有违纪行为的学生,甚至还要深入村里进行实地走访。我请教一个效率很高,早就搞掂的邻班班主任,他回答得很轻松“费那个劲呢!你把最近一次考试成绩单拿来,按名次由高到低排队,不就完了。谁没选上,就怪他们成绩差,怨不得别人”。
诸如此类的评选,一旦指标简化到就剩下数字,就剩下名次,再棘手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我的问题是,这样处理问题,我们算不算懒政呢?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