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姐”的故事
“阿姐”是闽南地区农村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称谓,多是对长一辈女人的尊称,如:奶奶、母亲、伯母等。
——题记
阿姐是我的伯母,也是我们老庄家的童养媳,她离开我们已经有25个年头了。25年里,她频频入梦。梦中的她一头乌黑油亮的长发在脑后盘成一团髻子,素色的碎花布衫,修长的双手环抱着我靠在她那柔软的胸前,一口一个“我的命仔啊,我的心肝宝贝儿啊!”
阿姐一开始可不喜欢我这个女娃子。听妈妈说,祖屋里头哪家媳妇儿头一胎要生女娃,她就“恨”得不行。原因很简单,阿姐一辈子就生了四个女娃,无奈之下,将自家的老三给了邻村的一户人家作童养媳,才换来了个男娃传宗接代。妈妈说,奶奶晚年得了肺痨,近不了孕妇和孩童的身。在妈妈肚子刚冒尖儿的时候,阿姐在担起照顾我们娘俩的同时,天天摸着妈妈的肚子说:“宝贝儿啊,你可一定得是个男娃啊!”偏不巧,我就是个女娃!所以,阿姐在我刚刚落地时,就气得拂袖而去,整个月子里不曾再踏进妈妈的房间一步。
真正走进阿姐的“爱里”是在隔年的夏天,在我牙牙学语时第一次叫“阿姐”之后。那时候,阿姐在生产队的食堂工作。放工时,她总会带着偷偷藏起来的三两颗烤花生、烤土豆之类的口粮,嚼碎后塞到我嘴里,然后看着我吧唧嘴巴,呵呵地搂着我,“命仔、心肝”地叫着。
弟弟出生后,为了不让妈妈过于疲劳,阿姐就把我接到她身边睡。和我们同睡一张床的还有阿姐的小女儿,我的四姐。每天晚上,我总是爬到床里头,偎依在阿姐的怀里,在她 “厝拢厝,厝拢拢,阿公去播田,阿嬷去种田……”的哼唱下甜甜入梦。因为床小,四姐只能一个人在床的另一头蜷着身子睡,夜里经常会随着一声“咕咚”而爆发四姐的嚎啕大哭声。这时候,阿姐会迅速地起身,一把拽起四姐,简单而粗暴地呵斥:“别哭,吵着‘心肝’了!”
小时候,我要肚子饿了,就端着碗找阿姐;拉臭臭了,就撅着屁股找阿姐;挨妈妈打了,就藏在阿姐背后躲骂……童年的岁月里,和我形影不离的正是我这个像母亲一样的女人——阿姐。阿姐把我捧在手心里,或许多少是因为我讨巧,但更多的是:在她男尊女卑占主导地位的意识里,妈妈生了男娃,给他们老庄家续了真正意义上的“香火”,是个大功臣,所以“女凭母贵”,我自然地也就成了她骄纵的小公主。
然而爸爸说,阿姐是善良的、聪明的、博爱的。家族里、乃至村子里,不管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亲切地尊她为“阿姐”!阿姐其实是我姑奶奶的小女儿,因为当年战乱、贫穷,姑奶奶狠狠心地把阿姐交付给爷爷抚养,然后和姑爷爷闯荡南洋,直至90年代中期才回国。
10岁的阿姐乖巧懂事,她来我们家不久后就被安上了一个新的身份:童养媳。爷爷的眼神不好,所以略知数理的阿姐,除了帮着打理家务外,还学着替爷爷计算每天往来的账目。阿姐很能干,撬海蛎、种紫菜、种海带都不在话下。每年海产品收成时,阿姐总是冲在前头完成本属于她的以及本不属于她的任务。但阿姐从不领功,因为她知道,那些家伙们要是在规定时间里完不成任务的话,等待他们的将是爷爷劈头盖脸的一阵训斥。所以,祖屋里和阿姐同龄的孩子们都非常服她、喜欢她,有什么喜事、愁事,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她。
阿姐说:“远日若无冤,近日便无仇!”所以,阿姐从不和人结怨,也从不在人前论是非。年轻时候的阿姐,梳着两条大大的麻花辫子、扑闪扑闪的丹凤眼、秀气的鼻子、小巧的嘴巴,那模样像极了画上的人儿。那时候,暗恋阿姐的男子指定不少吧!在躁动的青葱岁月里,阿姐应该也有自己的梦吧!可是,阿姐还是遵从了父辈们的安排,和伯父拜了堂成了亲。
婚后的生活阿姐过得不是很幸福!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在婚后接连生了4个女儿,还因为伯父是个不善言辞且孤僻、高傲的大男人。妈妈经常说:阿姐临了的病就是憋出来的。这一点,我略微赞同。因为从我记事起,阿姐和伯父就分房睡,偶尔坐到一块儿时,也极少有言语上的交流。家里的大事儿,基本上是伯父说了算。在我看来,那时候的他们,纯粹就是搭伙过日子。
伯父很精明,是个做生意的巧手。在80年代末,在他几个孩子陆续成家后,手头终于宽绰了,于是就在祖屋前建起了一座两层高的砖房子。在物质上,阿姐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但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阿姐被诊断为“肝癌晚期”……
从拿到结果到逝去,就三个月时间。在这短短的三个月里,蛰伏在阿姐体内的癌细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得以扩散,全身上下每一处关节陆续地隆起了大小不一的脓包,挖心地疼。全家人慌神儿、心痛的同时,四处寻问偏方。某个医生说:把懒蛤蟆裹在蓖麻叶子里敷在脓包的地方能减少疼痛。于是乎,家族里的小孩儿全体出动,夜里打着手电筒在草丛里、田堤旁苦等癞蛤蟆的出现。某个朋友说:有人在得癌症后靠吃水鸭奇迹还生。于是乎,我们每天炖一只水鸭子,可是阿姐总是咽下又吐出、咽下又吐出……那一段时间,我们以切肤之痛体验了何谓“寸心如割”、“回天乏术”……
91年的7月,阿姐终究还是散手人寰。刚刚荣升为奶奶的她,那年才56岁。出殡那天,三姐——那个从小被送作他人童养媳的三姐几度昏厥。——她哭诉阿姐的一生多沧桑;她哭诉命运捉弄,让自己接连生养了三个女儿,中间堕了两次胎,仍未求得一子;她哭诉自己明知无奈,却无力反抗,随波追流……但不管是三姐,抑或我们,任谁都无法接受那曾经跳动的身影、天籁的声音、慈祥的脸庞瞬间凝为堂屋里那尊清瘦的遗容;任谁都无法接受轻轻唤起“阿姐”时已是隔世;任谁都无法接受阿姐的爱已成往事。可悲伤、不舍如我们,她还是去了一个叫“天堂”的地方。或许,那儿天更蓝、云更白、草更绿、花更红;或许那儿有人更需要她的呵护、她的拥抱、更想听她唱那首“厝拢厝,厝拢拢”…………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