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栖霞美文
好久不见。身为异乡人,来到南京,转眼已有三个月。从最初的不适应、排斥,到之后的理解、认可,到此刻,更多的是随着了解深入而产生的逐渐加深的喜爱。这段时间,利用课余时间行走了南京的很多地方,从初秋的中山陵到玄武湖,清净的鸡鸣寺到颐和路,南大到南师大。。。。。。在南京这座充满文艺腔的城市留下了点点足迹,而南京,同样也在不经意间带给我太多惊喜。这一次,走进南京的深秋,醉美,栖霞山。
或许是因为思乡,总是喜欢把南京与山东联系起来。在家乡山东,有座名山,也为“栖霞山”。我没有去过山东的栖霞山,但在异乡遇见另一座栖霞山,想必也是缘分使然。
走进栖霞山,自然最先来到栖霞寺。怀着虔诚的心,踏着寺门脚下的莲花,步步生莲,我触碰到清净的栖霞。“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建于南朝的栖霞寺,至今仍淡然地静默着。如一位宽容的老者,看游人如织,观众生求姻缘、求学运、求平安,众多的善男信女,手持三柱清香,轻阖双眼,长跪在观世音菩萨脚下。作为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栖霞寺有着最清明的禅宗之心,她俯瞰世人,大慈大悲地望着世间的爱恨痴嗔,只是远远观望,却早已看透。想起前些天看过的纪录片《冈仁波齐》,西藏的朝觐者长跪到圣城的坚定信仰,是对禅宗最好的祝礼,在朝觐的途中,禅宗永存。我虽是俗家,但飘过这一片清净之地,也得到久违的宁静。
绕着栖霞寺慢慢走,来到千佛塔。曾在三毛的《飞天》一文感受过甘肃敦煌的飞天,心中对其十分神往。信念的驱使,此次,我有幸在千佛塔里寻到两对飞天,为中国发现的最东部“敦煌遗迹”。望着佛龛,慈眉善目的观世音菩萨仁慈地俯视我,我看着菩萨的脸,感受到三毛笔下的“神灵”。此时的心,竟被隔着半个中国的敦煌所牵引,那一片大漠之下,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怎样的人生呢?三毛笔下的飞天,是否与栖霞的飞天有着某种不可言说的联系呢?或许这便是佛的魅力,无论何时何地,心中存佛,随处既是净土,身边即是空山。
栖霞寺大门西门,是一片澄澈透明的湖。名为“明镜湖”,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湖相连,亦为“彩虹明湖”。湖面整体呈现碧绿色,与纳木错的湖色相似,是那种一眼望不到底的绿。时有几片枫叶落下,飘飘落落,在空中,蝶般飞舞着,旋转着,然后落入湖中。我始终相信叶是极有生命里的存在。在树上,是生命里的象征,土中,是默默腐朽的守护者,沉睡在明镜湖中的叶,我更愿意相信是另一种生命无限延伸的姿态。谁说叶落必要归根,归于雨露,或是归于尘土,世间没有我,却又无处不是我。
来到栖霞山,自然少不了看枫叶。满山的红透的枫叶,层林尽染,染红了一整个栖霞山,染透了南京一整个秋天。山岚吹过,几片叶子翩翩落下,随手拾一片,便是一整个秋天的诗意了。或是红色,或是还未红透的黄色,层层叠叠,落下的是秋意,留下的是诗意。
读过这样一首小诗:一重山|二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秋天红似火的枫叶,在许多文人心中,是如南国红豆般相思的象征。抬头,一片火红充满眼眶,令人迷醉的耀眼。短暂的秋,像是奔赴一场奋不顾身的感情,栖霞山的所有枫叶肆意地灿烂着,紧握着时光,在有限的秋色里完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约定。
夏是离别,冬是孤独,春是连接两者的桥梁,唯独秋,渗透所有季节。阿多尼斯如是说。秋,自古是太过个性的存在,我也爱秋。爱秋天的寂寞,喜欢秋天的慢节奏。更确切地说,是南京的秋让我爱上南京这座城市。童年的广州,少年的山东,青年的南京。九八年到一七年,在从南国回到北国又来到南国,唯独南京的秋最令我心醉。比广州多一份凉意,却比山东多上几分秋色。片片枫叶,一座栖霞山,便是我最心爱的南京秋天。
每座城市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味道,每座城市的每座山亦有其无可替代的魂灵。春、夏、秋、冬,每一次季节的轮回,在我看来,都是一次生命的涅槃。但是在秋季,这种重生似乎更加热烈些。
耳边放着朴树的《且听风吟》与李志的《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有人跟我说话》,两首属于秋天的歌。秋天的南京,有着一丝朴树的冰凉,带着些许李志的沧桑,我在那里沉迷。秋天的栖霞山,承载南京太多的故事。如果有时间,来一次栖霞,放空一切,枕着秋色静静蜷缩在栖霞山的云深不知处。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