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的遗产精选故事

文章 2019-07-17 08:36:28 1个回答   ()人看过

1931年6月27日, 位于美国衣阿华州的斯潘塞小镇上空骄阳似火, 炙热的阳光将黄灿灿的麦穗烤得劈劈作响, 而正在抽穗吐须的玉米则被晒得蔫蔫的;镇子里的狗早已躲在高高的橡树下, 呼哧呼哧地吐着舌头;偶尔, 会有一只金翅雀从小镇上空飞过, 一眨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酷热的天气并没有阻挡住忙碌的人们, 此时, 小镇的八个街区依然人潮如涌。铁匠们赤着上身正在工棚里乒乒乓乓地敲打, 露天集市里的小商小贩们依然在高声叫卖, 而混凝土厂、砖厂的工人们也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虽然斯潘塞并不是座工业小镇, 但勤劳的人们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度过眼下正席卷整个美国的经济危机。

下午1时36分, 气温上升到40摄氏度。有人中暑了, 有人实在无法忍受这滚滚热浪, 准备收摊回家。就在这时, 从小镇最为繁华的西四大街方向传来了轰的一声巨响, 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 大火冲天而起。很快, 热风推动火势, 蔓延了整条大街, 随即又呼啸着向临近街区窜去。就在大家惊诧间, 小镇已和红彤彤的天空融为一体……

这场大火烧毁了大半个小镇, 不仅成为小镇历史上, 同时也成为衣阿华州历史上最为惨重的人为灾难。火灾的原因很快被查出来了:当时, 一个年纪大约8岁左右的男孩, 在西四大街的水獭药店外玩耍, 趁人不注意时点燃了一个花炮。突然响起的鞭炮声, 让旁边的人吓得尖叫起来, 男孩一惊, 将花炮扔到了一大堆正在展销的烟火爆竹里……

该如何惩罚纵火男孩呢?有人提出把男孩交给警察, 有人提出把男孩的名字公布出来, 让他在小镇上一辈子都抬不起头。就在大家激烈地争论着哪种惩罚更有力度时, 镇长站了出来, 建议大家可否考虑对男孩不予任何惩罚, 理由是无论将他交给警察, 还是公布其姓名, 都会毁掉他的一生, 而那个男孩将来有可能会成为造福小镇的富商巨贾, 有可能会成为给小镇带来莫大荣誉的艺术家, 甚至会成为美国总统。这些可能性, 远远超过了小镇现在的损失。何况, 惩罚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只能在人与人之间制造猜忌甚至仇恨, 这对眼下的救灾工作不仅无益, 反而有害。

小镇居民被这番话深深地折服了, 但这时却有一个人以嘲讽的口吻说:“那个男孩肯定是个黑鬼, 白人的孩子怎么会干这种坏事?而一个小黑鬼怎么可能会成为美国总统?”衣阿华州是密西西比河以西第一个废除奴隶制的州, 种族歧视在小镇早已不得人心, 因此那个满口“黑鬼”的人立即遭到了所有人的鄙视。

最后, 小镇全体居民一致同意不对肇事男孩进行任何惩罚, 并且永远不公开他的姓名、身份。接下来, 小镇居民又一致通过, 要尽一切力量把新的小镇建设得更加漂亮、抗灾。

这场大火成了经济大萧条时期小镇人的精神抚慰剂和黏合剂, 大家齐心协力, 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很快, 一座崭新的小镇建成了:大街比以前更宽阔, 教堂比以前更雄伟, 房屋比以前更坚固、耐火。更重要的是, 小镇上的居民变得更加和睦了, 全镇一万多人, 几乎彼此都可以叫得出对方的名字, 即使不认识的人相遇也会互致问候。

这个真实的故事, 在美国畅销书《小猫杜威》中有简短描述。作者即出生于斯潘塞, 关于那场大火, 她动情地写道:我们是一个镇。我们共同担当。我们解决问题。我们不要互相指责。我们管这叫“进步”, 如果你问“进步”是什么意思, 我们会思索片刻, 然后回答:“说起来, 是那场大火。”我们的小镇是1931年大火的遗产, 它让我们懂得, 年景艰难时, 要么齐心协力, 要么分崩离析。家庭、城镇, 甚至民众, 都是这个道理。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上一页:等待之中散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