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何去何从散文
随着城乡统筹进程的加快,人们思想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从农村涌入城市,以农民工的身份成为各行业的产业工人,并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读完书就到城市务工,对种庄稼的知识是一概不知。在城市工作的他们,因为没有城市户口,便不能享受城市人的待遇,从而成为一群被城市遗忘的对象。农村的家不能回,城市的地不能息,处在边缘地带,注定了只能游走于夹缝之间。
在这只大军中,也不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但面对城市的身份认证时,仍处于尴尬境地。现在的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都从事公司生产工作,因为有一技之长,一般被安排到关键岗位。通过两三年的努力,优秀者一般能混个主任、班长之类的职务,在公司里也有了一定的地位。但在公司之外,他们仍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首先是户口问题,公司一般是私营企业,不具备存放户口关系的资格。其次是住房问题,两三千的工资根本买不起城里的房子。两大问题的出现,使他们难以成为城市居民,因而难以享受城市人的社会保险以及福利待遇。在与城市人的同台竞技上,他们已输在了起跑线。为了更直接地得到城市身份,很多大学生热衷于进国营单位和考公务员。而前者,一般需要人员关系,农民的子女哪有多少关系的,这一条路被否决了;后者呢,在本着“公平、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之下,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也是有机会成功的。于是,近几年出现了强大的“考碗族”群体。
新生代农民工中,未接受高等教育人的占大多数,他们既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有学历优势,只能靠着苦力挣钱。他们通常呆在生产车间,每天重复着机械运动,领着微薄的薪水。他们的收入,除去个人生活开支,便用于贴补家用。对于他们而言,城市的工作让他们感到前途渺茫。
“让有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落户,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这是城乡统筹发展鼓励农民工进城的又一举措。以先富带动后福的思路,提高农民工入驻城市的积极性,进而加快城乡统筹一体化的进程。愿景是美好的,但如何现实这一美好蓝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有身份认同感。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称谓中,我们看出了农村的痕迹,为消除受歧视之感,有人提出取消此种叫法。倘若真的取消了,改成“产业工人”之类的,在没有专为农民工排忧解难的政策法规支撑下,也只是徒劳无益。
其次要加大技能培训。他们年轻好学,只是缺乏指引,若相关部门能定期举行培训班,针对学员的实际情况,开展行之有效的技能培训,将能大大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竞争力。
再次要纳入廉租房受益对象。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建设功不可没,共享社会的发展成果也应有他们的一份。但针对中低阶层而修建的廉租房,却只是城市人所有的特权。有人说,城市人没有土地,如果再没有住房,便会引起社会混乱。但新生代农民工也回不了农村,他们也种不来地,家里又有父母需要扶养。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