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的心情散文

文章 2019-07-17 04:42:53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苍山素野

春末时节,与文友行于南洋,跃过它的每个美景,我们来到北寮。彷若是住这里多年的故人,没有隔阂亦没有生疏,亦象是出游多年的乡人,抬头闭眼皆是温暖,熟悉的气息,感觉每处风物都可以令我热泪盈眶。居然是心内最柔软处的旧相识,那是与故乡一样的气息。周遭的山环绕着茶树,精致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想象着再过不久的时间,人们采摘聚天地精华的芽叶忙碌场景,就是这三叶一芽养就的人们,一如我的父母坚定而朴实的背,他们欢欣的身影,总会让人感动而欣慰。

行于北寮“水仙茶合作社”一座简朴的二层楼房,乡间常见的小楼,立于那处,不避风雨地接纳着茶农时令的必要,亦包容我们一行人的侵扰。它的后山,一片茶园,像是一处风景画,每一处的泼墨都点到为止,齐整地在我的眼前。茶园里的八角亭,点缀万绿,不远处的“茶圣”陆羽象,伫立茶园,一如茶园的守护神,身形飘逸,眼光如炬。

农家的时令蔬菜,引着蜂绕,还有乡道间偶遇的小鸡,悠闲地令人叹息。这时的北寮是绿色的,是文人骨子里的陌上清愁,是农人的苍山素野,一展其韵,便是惊艳。

我放慢步履,走在那一片片茶园,想敲开那一排排三层小洋楼某一扇微启的门,讨一杯水仙茶,听听那独特的客家音,看一看远离故土的客家人,一群、朴素、有点“倔强”又透着亲的客家人。

我们不得不匆忙的脚步,告别北寮。往另一处美景,九鹏溪景区,景区门口的九只鹏于欲飞形态。再前行几步,便可见幽静小道,小道三五丈宽,铺就鹅卵石,路旁绿树正荫,正午的九鹏溪,宁静一处,几座客栈隐于林中,简朴古韵。

我们行于景区内的小道,路边的花随意开放,没有更细致修剪的花,更显它的妩媚,把这一切收入相机中,似乎,便是一辈子也不会抛弃。

随着景区经理的引导,我们坐船驶于原作“双洋溪”今称“九鹏溪”中央,清澈之水投出我们的影子,我们的倒影在这一湾清水里,仿佛经历一场涟漪后,此时静拥一怀淡雅,一怀悠然,感受一种凌空而舞的美丽。

从河中远观山中的徐霞客雕塑,似乎可以看见久远的他于香山跋涉山水从双洋溪沿头,乘舟而来,一叶轻舟,迎风而行,便有他那流传许久的《徐霞客游记》,翻出他那《《闽游日记》前后二篇,“十六日六十里,至双溪口,与崇安水合。又五十五里,抵建宁郡。雨不止。”风雨兼程中的人影,穿越几百年,于此刻仿若就在眼前,从此雕像便携古意,长久立于九鹏溪山里。

山风阵阵,随舟而来吹起我们的发丝和我们的衣裙。心内一直觉得有一些画面是可以亘久的,在时光的深处,虽有些褪色,有些古旧,却是可以保持鲜艳。一如眼前的九鹏溪。

再次踏行景区内的木质台阶,山中凉风拂面,不自觉得便感受到了一份薄凉。它的风景存在于我们的眼前,我用仰望的高度望向它,猝然发现自己渺如微尘。走上木质台阶,便感受到那古旧与厚重,透着一丝霉味。有些风景是令人伤感了,一如江南的小桥流水,无论如何都让人走不进去。这里的风景,是可以把你的心沉静下来,而后,一心一意向上攀走。它不让人伤感,亦不会骚扰你的心灵,如此让你踏实与安心。

水仙茶树再次以一种从容的姿势,不紧不迫呈现一片。眼触它们,温暖的气息拥抱周身。家中老者的影子也随之清晰,我那已逝的曾祖母亦曾于一样的茶园中,唱着她的山歌,于春末间采茶,眼中片刻湿润。我于时光洪荒的缝隙里再次拾起久远的记忆,捧于手心,一生珍藏,舍不得的心思万万千。

这里的每个石阶都有着它的故事与脚印,每一棵都为时光数着光阴,它们承载着人们的心愿与澄明。这里的山道,它每转个弯,都会让我怦然心动。半山腰的水,山路中的歇脚亭,亭角的刮痕。还有那延伸于山顶的水仙茶。叹于它们的惊艳,令我痴恋,以及欢喜,以及无语凝噎。

低头不理时光埋头走路,想着李白的敬亭山,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在他们的诗行里,用我独有的语气吟诵,在这样的水墨中咀嚼成了痕,或在这样的行走中,细数那一山一石一草一木。

突然想起那一句“此山即我,我即此山,此水如我,我如此水。”大气中,透出几份婉约。便有一种小情怀于此。

从山中回来,我们于茶舍间小憩,再次泡起水仙茶,再次提及它的宽厚,厚柔的叶片,随水而起,它的每一次续水各有滋味,各有姿态。今日,在一片山水与一杯茶面前,我的心绪重新跌宕起来,亦是心内诚明清韵难诉,用我不济的笔力,表达内心婉约的相思。

有些风景,有些痕迹可以逆行于时光,光阴愈久,时光愈宽厚,透着它独有的气息,缠绵于我的灵魂深处。松涛阵阵,天色已暮,回望九鹏溪,山河千隅,万言一默。从此,我是远行的故人。

二、赴一场荷约

于盛夏清晨,赴一场荷约,一次诗意的聚会。因荷而来,拱桥荷花园。与诗友乘车而去,欢喜见行。

或许是昨夜的雨,远山云雾不散,山尖微露,朦胧而现。于谈话间不久的时间,拱桥荷塘远远现于眼前。我们一群晨间早去,只见游人少许。隔岸而望,荷塘一片绿中露粉,见风轻摇,心突然见荷怯步,许是因爱而起。

只见荷塘边,白浊的溪水跌跌绊绊抚过溪底的石头,有声有色地响彻不息,顺岸而行,小桥,流水,人家。一片平和安居景象。我们必绕过这溪,再过远处的桥才可近看荷花。步行可静观,行于只此,见远山,见流水,见那远处一片清莲。为何不架浮桥而过?直接近观荷花?再深思,想必这是拱桥政府的良心用苦。如若要见荷,必走这一番路,远看与近观各有美感。亦必走过居民农家,户户门前栽树而建,树下三两妇孺老者,孩童嬉笑,妇女剥莲,老者倚树沉思。只见柴门微启,屋外摆莲子、莲蓬,新鲜莲花,亦放些菜干,笋干等当地土特产,经过的游人必会买上一些。乡野人家是不理会美景好喜,年年劳作,年年收成,家家便安居,这亦是政府喜见的。所以便有这一段徒步而行的观荷之路。亦形成河边栈道,鹅卵石铺就,光滑可映天之颜色,甚是好走,路边仿木栏杆,椅栏而站,提伞握荷便是一处拍照好景处。

过桥下几个台阶,一片的荷花便近距离相望,只见农人忙于采莲子,合了那一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想必与古时王昌龄亦可景诗相连。花开亦乐,欢于塘内。观荷需早,可见它鹅黄花蕊透着点娇羞,透着点霸气。粉色,微粉,白色,荷花开在莲叶间,秀而不媚,清而不寒。莲叶相连,见不到边,只见远山围护着荷塘,如绿色丝带守护荷花不理时光地开放,开得热闹亦开得高贵。不容你拒绝,便在这天地间摇曳。荷田间,有小亭,亭内游人小憩,无论认识以否,点头招呼,没有生分,亦没有架子。凉风习习,荷花轻动。有那么几处夏之枯荷,隐于荷塘一角,似有秋之萧瑟,但具生机。

有友买荷,握于她们的手中,见微开的荷瓣嵌于她们的额边,美丽而清雅,这是来自于天地间自然的美,来自于朴素精巧的雅,这美,无需多语,闭眼,便可感知。更有诗友为我们五女为“五美”之称,于我们是欢喜,诗友的爱怜与调侃之称,因荷而得,我们不再年轻的容颜,因诗、因荷、因友善而笑颜灿烂,美好安然。

再驱车另处,山间田陌,梯田漫延,经过一片竹林不过五分钟时间,便隐见人家,屋檐一角,透着古旧与朴素。老屋走出一中年男子,政府随从人员介绍,此男子便是拱桥荷花第一撒莲人。因为他的莲子,才有如今拱桥政府的领头之理,才有乡亲发家之路,只见这朴实的汉子,眼微露羞意。

屋子为旧式四合院,风雨不避,不紧不迫。与我家老屋极为相似,大堂与天井相连,明茶亮几,墙上有涂鸦,并不影响我对于这个小四合院的喜爱。屋边房前便是一大片荷田,真可谓: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莲子随梯田而洒,便见墨绿间那粉色之最,另一番风韵,透着清新,馨香袭来,醉于这一片山野荷塘。我驻足此间,看荷花绵延从山顶随田而下,一如绿中带粉的地毯,泼墨而来。它们自顾自地开放,令人不忍侵扰。我静伫其中,仿佛立在一张水幅画前,只可静观其美,静思于寂。

花开半夏,一片清韵交叠,灵魂渐生缠绵,各自以独立的气质,徒步藏于朵朵莲花中。扰攘的人群尚在九垓八荒里沉沦,它已默然开谢。交言寥落的距离适可隔离,伏流于一种空山寂静的美好里。宛如旧识,因一场荷约,衔文字结巢,跻身于美丽清莲里,更欣慰于政府对民众的扶持。感慨于那填筑数桩轻重缓急日显积多的缘份里。荷之空灵,政之清廉,人之清然,一脉流云穿透花蒂,嵌入蔚蓝当空:清皎自如。

三、安居

我不是个要求太多的人。所理解的安居便是一处舒适洁净的住所就好。无要求它的所在地方,亦无要求它的大小。所最为安心的便是一家人平安健康就可。无要求大富大贵,亦无需要纸醉金迷。想来,大多人不是太喜欢这样的。

我所居住的小城,不如别地的一个小镇,人不太多,楼房亦没有太高,人们生活悠闲,不急不迫。我极喜欢这样的慢生活,没有太多的紧迫感亦无需太去拼命。小城没有什么名胜古居,亦没有让人骄傲的名人。但是,我喜欢这里不大不小的街道,不高不矮的房屋。你眼睛所能触及的,便是你能走到的。在小城的某个街道,可以随时见一个故人,所谓,三步一旧人,五步一亲戚,这便是小城的人情世故。随便一个转头,便会收到一个微笑。

我居住的地方,为小城的东部,小区的头顶是一个古旧新建的塔。人们于早间或傍晚时分,便结三携俩到塔下,锻炼,休闲,话家常,一片平和的意境。擦肩而过时,无声点个头,也算是一种默契。小区离闹市稍远,所以颇为寂静。四周满是树木,树间亦有竹子,风一吹竹叶沙沙响,你若在房中,会以为雨下的如此之大,骇得急忙推门关窗,才知,亦是一个可爱的“骗局”。小区内分为电梯房与别墅区,我所居住的别墅区不是通常理解的豪华,倒有几分古朴与简约。

我的房子于东面塔下。我与夫把它装成简中式,喜欢木头透出来的稳重气息,所以,房内大都以木为主。中国风电视背景墙是我们俩极为满意的,夫最为得意的是我们那转角楼梯,因为木料是他发万份心所得,出来的效果亦是出乎意料的透亮。所以,每次扶梯而上时,他都会感叹一番,我亦是心中欢喜。

小区的清晨是安静的,没有车水马龙,亦没有呼叫往来。最先叫醒我们的是后山的鸟儿,你听了并不觉得烦燥,倒听出悦耳来。如若再早点起来,便可听到对面小山若隐若现练嗓子的,亦可以听到晨间塔下练太极拳舒缓的古风乐声。再过不了多久,三三两两的孩童被放在车上急匆匆送学去。莫有吵杂,一切井然有序,有尘世的气息又离烟火的味道。

如若不小心经过哪个庭院,一簇簇的三角枚,艳丽清雅,还有哪家门前的炮仗花,爬藤而上,金黄色的花,随藤开放,生出几许悠然,几许稳妥,让我想到五柳先生那悠悠见南山的情怀来。每个庭院持有特色,或木头或铁艺,透着各家的品味及喜好,亦透着俗世中难得的一隅安然。

很是喜欢小区的暮色,伴着树叶响声,不远处的晚霞,有时感觉回到少年时期,出门可见山,抬头可望树。小区的忙了一天的人们,漫步于门前屋后,或遛狗,或散步,所见一时,大家点个头,说一句家常,没有城里的生疏感,多了几分亲切。邻里如孩提时,自然相扶,过往对笑。

最喜是小区的雨后,湿的墙,湿的石头。透着暮的微光,亦闪着它那灼灼其华的光彩。这时候的草于此间是零乱的,似是而非的疲惫的绿,会在那一瞬间,令人觉出冷清来。雨后的暮色,树亦是缄默的,一株株的,看着人都寂寞。一如伤感,很浓地体现着,这样的气息。远的山近的景,天际淡白的流云,还有那竹树边无意露出来的泥泞中的脚印,仿若能让人失神的亲默。这时候,你会听到几声冷蝉的鸣叫声,让人自然地想到王籍的那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于此处渲染小区山林的幽静虽不如古时那般,但也生生生出归隐的感觉来。这时候的幽静恬淡,恰是文海诗的那一种意境,起码,我今可以妥帖于心中感受出来。

我不经常于寂静中独行。倒时经常会抬头看远天中偶尔吹起的烟火。那应是远处工业区的浓烟,不那么美好,但会令我想起干净空气时的烟火。一直觉着烟是有颜色的空气,一如水中的墨渍,成就一幅水墨画。

我于此地,为安居,便也无端生出如陆游“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的美好感慨来。我默然于尘世,寂静于此处,也时常停下脚步审视自己,想起自已曾写过一句“慢三拍,静一生”,人生莫过于如此。亦是时时愿安。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