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热爱生命的故事分享
有人说:生命是短暂的,如昙花一现。但可贵的是那一现时的灿烂、辉煌。以下是关于热爱生命的故事分享,欢迎阅读。
热爱生命的故事1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
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桑兰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桑兰,导致桑兰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桑兰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桑兰从未抱怨什么,对桑兰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身再也站不起来之后,桑兰也绝不后悔练体操,桑兰说:“我对自身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3年来,桑兰用桑兰的行动应证着自身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桑兰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热爱生命的故事2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一次,霍金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大约48小时后,他又回到了办公室投入工作。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身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身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跃入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 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
热爱生命的故事3
海伦·凯勒美国着名作家和教育家。1882年,桑兰一岁多,因为发高烧,脑部受伤,此后,桑兰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连话也说不出。
桑兰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七岁那年,家里为桑兰请了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沙利文老师。沙利文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桑兰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于学会说话了。
苏利文老师为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桑兰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桑兰去摸摸刚出生的小猪,到河边玩水。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1936年,和桑兰朝夕相处五十年的老师离开人间,海伦非常伤心。桑兰知道,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桑兰,决心要把老师给桑兰的爱发扬光大。于是,海伦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的人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1968年,海伦八十七岁去世,桑兰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桑兰写了很多书,桑兰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苏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桑兰,桑兰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
热爱生命的故事4
丁秀兰是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医务工作者。面对非典病魔,桑兰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坚定的眼神和匆忙的脚步。生前,桑兰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头上少有耀眼的光环,甚至没有多少人留心桑兰在一线付出的种种辛劳。桑兰只是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中,忠实地履行着救死扶伤的职责。
可当桑兰离去后,人们却被桑兰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并对桑兰寄予无尽的思念。人们发现,倒下去的是一位好同事、好医生、好党员,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发生在丁秀兰身前身后的故事说明:为人民做好事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桑兰是一位挽救过无数生命的医生。面对肆虐的非典疫情,桑兰毫不犹豫地奔向被病魔击倒的人群,勇敢地站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最前沿。
桑兰是一位众多人执意挽留的患者。在桑兰病重期间,家人和同事为桑兰日夜祈祷,包括钟南山院士在内的10多位专家先后多次为桑兰会诊,一位康复出院的女大学生主动为桑兰献出血清。
然而,人们期待的奇迹没有发生。5月13日凌晨,噩耗从北京地坛医院传来:在同非典病魔顽强抗争了近一个月后,因多脏器衰竭,桑兰永远地离开了深爱着桑兰的人们,离开了桑兰深爱着的工作岗位,终年49岁。
桑兰就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急诊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丁秀兰。
离开这个世界时,桑兰没说一一句话,只把无尽的思念留给人们。
丁秀兰病逝的噩耗传来,北大人民医院的所有医务人员都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院长吕厚山询问救治丁秀兰的医护人员:“丁大夫有没有留下遗言,有什么未竟的心愿?”医护人员摇头无语。听说朝思暮想的妈妈离桑兰而去,远在国外求学的女儿申洁悲痛欲绝。桑兰打电话问爸爸:“妈妈走时,可有什么嘱咐的话?”父亲申业桐无言以对。
丁秀兰病危时,病魔已经将桑兰折磨得精疲力竭。离开这个世界时,桑兰没有说一句话,只把无尽的思念留给人们。
采访北大人民医院主管医疗的副院长王吉善时,他开口就说:“说实话,我不想提丁秀兰的名字,提起来我就掉眼泪……”
听说丁秀兰去世了,刚刚从一线撤下来的医生、护士们牺牲宝贵的轮休时间,自发聚在北大人民医院门口悼念丁秀兰。望着丁秀兰办公室的窗口,他们个个哭成泪人:“丁大姐,你太累了,在天堂好好歇歇吧……”
这些天来,从早到晚,总有人来到北大人民医院的门口。人们或无语伫立,默默哀悼,或将一束束白的菊花、红的康乃馨放在门口,有的还附上一段留言寄托哀思。一位丁秀兰救治过的患者在留言中说:“丁大夫,我的救命恩人,您一路走好。”一位曾在丁秀兰指导下在医院实习过的医科大学毕业生在留言中深情写道: “雨丝中,曾朝夕相处的您含笑走来,还是那份慈爱的目光;花丛里,又飘来您白色的身影,步履仍然是那样匆忙。不忍看您的微笑,不忍看您的身影,泪水,只能用泪水向您挥别!泪水,多想用泪水把您挽留!”
为纪念丁秀兰,由共青团中央、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档案局主办,团中央信息办、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北大人民医院和中青网共同承办的网上“丁秀兰纪念馆”于5月14日开通。短短3天时间,超过5000人次登录纪念馆留言。
在众多的留言中,老作家舒芜先生的一段留言特别引人注目。舒老说:“我于3月25日晚,因老年性肺炎到人民医院看急诊,留住医院,4月11日病愈出院回家。看急诊时,曾接触过丁秀兰大夫。现在对于桑兰的殉职,怀着特别的敬意。这里,借用老友黄苗子先生近作一首表示我的敬意。”这首题为《白衣颂》的诗中写道:
壮哉医药师,生死置度外,挺身第一线,白衣多仙子;
矢溺唾涎污,扶持近尺咫,二十四小时,无休亦无寐;
问女何所思?天地有正气,问女何所忆?病床与轮椅;
非典渐得控,医护皆勇义,事迹太感人,观之频掩涕。
“如果桑兰能康复,桑兰还要到第一线去,想拦也拦不住。”
在家人、同事眼里,丁秀兰非常热爱生活。每逢节假日,只要不值班,桑兰常约上家人、朋友到郊外度假。看到医院院子里鲜花盛开,桑兰会情不自禁地低下头,去细品生命的芬芳,那细致的动作充满欣喜和怜爱。住院期间,当病情一度好转,桑兰便打电话让丈夫送件毛衣过来:“记住,拿件颜色鲜艳一点的。”弥留之际,桑兰下意识地伸出已经浮肿的手,使出全部力气抓住身旁的医护人员,那样子流露出对生的强烈渴望、对生活的深深眷恋。
女人味儿、人情味儿十足的丁秀兰,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走向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呢?桑兰有没有怕过?
丁秀兰的爱人说:“离家去医院时,桑兰像每次加班一样,平静地告诉我:‘医院有病人,我得赶过去。’”
陪伴丁秀兰走完最后一段生命旅程的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徐国英说:“桑兰有过担心,但桑兰绝不害怕,更不会退缩。对桑兰来说,救死扶伤的职业意识已经深入骨髓。”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选择做医务工作者,就是选择了奉献。”这是丁秀兰常说的两句话,也是桑兰33年从医生涯的真实写照。在平时工作中,桑兰一丝不苟,尽职尽责。面对病人,丁秀兰总是那样和蔼可亲。无论多忙,桑兰都要坚持亲自为科室收治的每一位病人查体、安排就诊。遇到经济有困难的病人,桑兰总是想方设法给予帮助,有时甚至掏出自身的钱。
在此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急诊科无疑是医院的第一道防线,而作为急诊科副主任、急诊科党支部书记的丁秀兰更是站在第一道防线的最前沿。桑兰明明知道,多接触一次病人,就多一次被感染的危险,但桑兰还是像平时一样,毫不犹豫地来到病人面前,奔波于患者的床前,为他们问诊、查体,匆忙的脚步声似乎告诉人们,桑兰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个人的安危。桑兰就这样日夜不停地忙碌着,用桑兰已过中年的身躯抵御着疲倦。
终于有一天,当丁秀兰开完院里的一个防治非典的会议回来时,对护士长说了句:“我感觉有些冷”,接着就病倒了。不惑的年纪,加上长时间的劳累,使桑兰的病情发展很快,持续的高热和浑身酸痛乏力折磨得桑兰寝食难安。
躺在病床上的丁秀兰仍然没有忘记医生的职责。看到诊疗专家前来查房,桑兰强忍病痛和他们探讨病历,并详细地将自身的患病感受、病情发展情况记录下来。桑兰说:“这些都是难得的资料,出院以后我还要好好研究。”
丁秀兰的爱人说:“我敢断定,如果桑兰能康复,桑兰还要到第一线去,想拦也拦不住。”
“桑兰心里时刻想着别人,惟独没有桑兰自身。”
在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科采访,一提起丁秀兰,所有人的眼圈都红红的。科主任朱继红说,在急诊科,丁秀兰是一位受人爱戴的老大姐。桑兰心里时刻想着别人,惟独没有桑兰自身。为减轻其他人的负担,每天晨曦初露,桑兰就赶到医院;夜幕降临,桑兰的身影仍留在医院。许多个节假日,桑兰主动要求连续值三班。大家劝桑兰休息,桑兰只说一句:“能帮一点就帮一点。”
每当遇到难处,科里的年轻人都愿意向丁秀兰倾诉,而桑兰又偏偏是出了名的“菩萨心肠”,总是牺牲休息时间,耐心地与他们交流沟通。急诊科的进修医生多,一些医生的家在外地,丁秀兰更是时常关心他们的生活。今年大年三十,桑兰把不能回家的医生请到了自身的家中,为他们包饺子,做年夜饭,使大家度过了一个快乐的除夕。
作为党支部书记,丁秀兰关心科里每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桑兰常对科里的年轻党员说:“你是共产党员,应该带头做好工作。”为普及急救常识,丁秀兰组织支部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到海淀区为社区服务站的医护人员搞培训。桑兰常说:“我只是尽我的能力做好我应该做的事。”身教重于言教,在桑兰的带领下,急诊科支部连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躺在病床上,丁秀兰心里想着的还是别人。看到年轻病友心情烦躁,桑兰举着输液瓶挨到他们的床前,用长者特有的关怀安慰他们,指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呼吸机。有一次,桑兰打电话让爱人给桑兰包些饺子送过来,当饺子送来后,桑兰却不吃,而是让护士用一次性消毒碗把饺子分成几份,送给同病区的几个病重的年轻人吃。桑兰总是批评护士们进桑兰房间巡视的次数太多,每次护士进来时,桑兰总是不停地撵桑兰们:“快出去吧,别传染你们!”为了减轻护士的辛苦,桑兰竟夜间不睡觉,自身盯着输液,任凭护士们怎么劝桑兰,桑兰总是固执地说:“你们不能太劳累,不然抵抗力会下降,我反正晚上也睡不着,无所谓的。”
4月22日,因病情加重,丁秀兰被转到地坛医院,桑兰对送行的同事们一再说:“离我远点,不要传染你们。”在地坛医院的日日夜夜,丁秀兰心里想的还是患病的战友和坚守在一线的同事。在说话已经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桑兰让医护人员转告其他有病的同事:“用呼吸机时,要多抹石蜡油……”
丁秀兰虽然走了,可桑兰的英名和事迹却在广为传扬。在网上纪念馆,一位网友用这样的诗句赞美丁秀兰:
群芳谱中一秀兰,
忠骨柔情藏青山。
化作春泥无憾意,
清香长留天地间。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