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泥鳅经典散文
江南水乡,盛产鱼虾。河流、湖泊,各种淡水鱼类应有尽有,即使在半干半湿的农田里,也藏着许多泥鳅、黄鳝、青蛙、田鸡,这是上苍赐给江南人的美食。
春耕之后,新翻的泥土散发出股股清香,冬眠过后的泥鳅和黄鳝开始活跃起来,它们借着夜幕的遮掩,从泥土里钻出,把春水当作棉被,盖在光溜溜的身上,然后像江南的农民一样,一边尽情地呼吸着春天的气息,一边躺在泥土上做着美滋滋的甜梦。青蛙和田鸡耐不住春夜的寂寞,它们聚集在稻田里或躲在草丛里,放开喉咙叫着、唱着,似乎要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唱完一年的歌,读完一年的诗,把整个春夜都闹翻了天。就在这时,它们便成了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照泥鳅是春天晚上最有趣的事。
在我的老家,照泥鳅主要是小孩子的事。大人们一天劳累下来,大多数人早早地进入了梦乡。当然,也有几个精力旺盛的跟我们一起分享着乐趣。
从清明开始,刚刚有人动过犁耙,我们就开始照泥鳅了。这个时候,天气还有点凉,只有少量的泥鳅出了洞,黄鳝还在冬眠。那时,我们村只有我们十几个小伙伴在一些排水沟或秧田里照泥鳅,虽然每天收获不大,但刚出洞的泥鳅比较麻木,躺在泥面上懒洋洋的,我们用钳子一夹一个准,很少有泥鳅从我们手中逃脱。
在我们老家照泥鳅、黄鳝使用的工具是一把类似烧柴火用的铁钳,只是握柄长夹柄短,开口处有两排牙齿,有的地方是用竹篾做的,这种工具对夹黄鳝很实用,因为黄鳝身长力气大,用这种铁钳夹起来很方便。但这种工具用来夹泥鳅难度就很大,因为泥鳅身短灵活,只有刚出洞的时候才比较麻木笨拙。
谷雨到了,泥鳅、黄鳝、青蛙、田鸡都出来了,还有许多小鱼成群结队沿着溪流逆进入了农田,这是一年之中照泥鳅的旺季。这时的泥鳅很狡猾,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往泥巴里一钻,逃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圈浑水。所以,照泥鳅的时候,我们都是侧着脚丫往前走,这样可以避免稻田里的水晃动。另外,春耕时把红花草埋在泥土里发酵,如果不轻点走,稻田里就会冒出一串串的水泡,这就等于给泥鳅发出信号。
黄鳝没有泥鳅短小灵活的优势,我们用钳子夹它就像捡稻草那么方便,只不过夹黄鳝的时候要掌握用力程度。如果用力过大,黄鳝被夹痛了就会竭力反抗,遇到大的黄鳝就会挣脱铁钳跑掉。所以,有经验的人拿钳子犹如握毛笔写字,手腕上有股阴劲,把黄鳝夹得舒舒服服的没有一点反抗就放进了鱼篓,整个过程轻松自如。当然,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一些狡猾的黄鳝,当你用钳子瞄准它的时候,它突然头部一缩然后拐着身子往后退,让你的铁钳落空。如果你连续几下没夹着,它就会贴着泥面拐着弯迅速游走。黄鳝在水中的姿势始终是弯曲的,这样能伸能屈便于应对各种危机。我们夹泥鳅、黄鳝和小鱼的时候都是瞄准头部稍后的位置夹去,这样即便它发现了想逃离,也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一般情况下,黄鳝、泥鳅和小鱼发现自己有危险的时候,就会急中生智往前逃离,这样我们已经留好了时间和空间。当它们往前一冲的时候,正好铁钳夹合就会夹到它身子,就像猎人打运动中的猎物,瞄准的是头部或头部之前,而命中的往往是在身上。夹泥鳅、黄鳝和小鱼也考虑了这种因素,所以命中率依然很高。有的黄鳝学会了往后退,这是我们预料之外的事。不过,偶而碰到这种情况,你也不要急,你只要跟着它,即使它把头扎进了泥巴里,但由于身子太长,后半截却露在外面,这时候你再用铁钳夹它也不迟。
照泥鳅也要看天气,如果天气沉闷傍晚下阵雨,这时的泥鳅、黄鳝几乎都会出来乘凉,而这时最热闹的不是泥鳅和黄鳝,是青蛙、田鸡和小鱼。
雨后的夜晚,青蛙在新翻垦的水田里集会。它们趴在露出水面的泥疙瘩上,或浮在水面漂浮的杂草中鼓动着双腮“呱呱呱”地叫个不休。田鸡也在凑热闹,拉长着嗓子“咕——,咕——”地唱着,那声音粗旷而洪亮,就像草原上的民歌,让百里之外的牧民可以寻歌而归。照泥鳅的人循声而至,成片的青蛙就像跳水运动员一样摆一个优美的姿势突然钻入水中,片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此时近处一片安静,远处还是一片鼓噪,每到一处都是如此。田鸡声音洪亮却隐藏很深,夜晚很难逮到。捉青蛙也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不过此时的青蛙搅了一趟浑水,很难找到它们藏在哪里。只有等到浑水慢慢变清,才能看到青蛙缩着四条腿静静地趴在脚印窝里。在水中捉青蛙首先要把手轻轻地伸入水中,手掌成弧形,手心对着青蛙的头,然后迅速朝着青蛙罩过去,这样,青蛙往往会主动钻进你的手掌心。不过,一般像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愿耗费时间捉青蛙,而是集中精力照泥鳅、黄鳝和捉小鱼。
春天鱼上水,特别是下雨之后,水从山沟里流入水田,又从水田溢出流入菜地和灌水沟,这样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无数条溪流,吸引了无数的小鱼向上游去。这些鱼来自河流、鱼塘、水库,它们成群结队,争先恐后逆水而上,在春天的夜晚构成了一道奇特的景观。如果此时拿个鱼笼放在流水口,开口朝下游,这些鱼就会乖乖地钻进鱼笼里去。不过,夜晚照泥鳅我们只带一盏煤油灯,一把铁钳和一个鱼篓,再没有多带别的工具了,所以,我们习惯用手去捉鱼。捉鱼跟捉青蛙一样,也是手心朝着鱼头,然后迅速捉去,鱼就到手了。
我们村周边的农田都很肥沃,远处的山坳里也有耕地,但那里的水冰冷。由于气候和环境关系,村里人把那里的稻田叫作冷水田,每年只种一季稻,所以没人到那里去照泥鳅照,都认为那里没有泥鳅照。周边稻田里照泥鳅的人太多,除了我们村的,还有周边其它村的人。所以照泥鳅就像赶集市一样,每天早早地就行动了。可是去得早又有什么用呢?天没黑泥鳅不会出来,等到天黑了稻田里又踩满了脚印,满田的浑水看也看不清。于是我们村的小伙伴一起商量好吃过晚饭先睡觉,等到凌晨两三点钟再起来去照泥鳅,没想到这样一来我们有了意外收获。
那天,我们凌晨两点钟就起床了,大家刚刚走出家门就发现农田里有许多灯光,于是一起商量,决定到远处山坳里的冷水田里去看看。
赶到山坳里,大家就像发现了新大陆。只见稻田里的泥鳅和黄鳝又多又大,它们几乎集中在离田埂一、两米的地方,趴在泥面上,头部朝着田埂,这简直又是一道奇观。后来我才发现,每到下半夜,田埂上的蚯蚓就会从洞里爬出来,待天亮时又钻回洞里去,泥鳅和黄鳝聚集在田埂旁就是等着吃蚯蚓。掌握了这个规律后,我们每天上半夜睡觉,下半夜就到山坳里去照泥鳅,每次的收获都很大,特别是下了雨的晚上,有时候照的泥鳅和黄鳝太多,连鱼篓都装不下,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矩,照泥鳅不仅有“行规”,还有“行语”。我们进入山坳里照泥鳅,经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有事,必须用暗语联系。有一次,我在老岸(田埂的阴面)下看到一条特大的黄鳝,一高兴便张开钳子猛夹下去,没想到黄鳝被夹痛后用力反抗,挣脱钳子往我背后逃跑,要是小的也就算了,这么大的怎么能让它跑掉呢?于是我掉转油灯准备追赶过去,却发现一条银环蛇挡住了去路。晚上,蛇跟灯走,灯走蛇走,灯停蛇停,我没办法甩开它,只好向伙伴们发出求援暗语:“有绳子”。伙伴们一听,马上从四周赶来,大家同时张开铁齿钳,同时夹住蛇,然后把它放到油灯上去烧,直到把它烧死为止。
小时候,我们对蛇一点都不怕,如今想起来还真的有点心惊胆战!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