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密码》的读后感
一直很喜欢看侦探类的小说,高中的那段时候《达芬奇密码》的书和电影都是好评如潮的,因此对这本书怀有极大地兴趣。《达芬奇密码》不仅给人悬疑跌宕的内容,还包含着大量的历史知识和宗教文化,读完小说,让人回味无穷且从生活的现实情境穿越到欧洲宗教起源发展的那段时间。
本书的故事情节紧张有序,随着主人公的逃亡历程,我的心情也跟随着跌宕起伏。故事的画面性让我仿佛就置身于巴黎,穿梭于巴黎街头的名胜古迹,将其一一欣赏。本书不仅画面性强,最主要的是书中提到的文化冲突,作者对达芬奇等人的理解,让我对西方宗教历史的认知得到延伸。可惜不是在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对于宗教我望尘莫及,只凭着我对宗教那么一点点的认知实在不能够解读如此庞大的信息。不仅如此,他直接颠覆了我以往对天主教、基督教的认识。以前总认为宗教知识单纯的一种信仰,而基督教就是信耶稣,会经常去教堂祈祷,饭前会祷告感谢上帝,是带给人和平安详生活和美好愿望的宗教理想。但是在达芬奇密码中我看到的是对由宗教信仰而引发的到底谁是神谁是人的争论,以及用信仰来获取权利的暴行,和对于信仰的偏执。书中不乏对梵蒂冈为了防止异教徒权利过大而展开大屠杀的揭露和因对于信仰的不同而因此残害当时无数女性的批判。在探知剧情的同时,又对西方宗教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以及启发。
丹·布朗写《《达芬奇密码》》, 却用反叛的眼光要告诉大家, 一切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一切都是男性为夺取女性权力处心积虑设下的阴谋、隐瞒、清洗、抹杀,谎言重复一千遍终于变成事实。起初的被迫现在成为自愿、自然, 甚至进入潜意识, 成为超自然——神是这样先被人造, 然后才有了自己的生命。假如玛利亚抹大拉真是基督教女传人, 又没被男性对手夺权, 我觉得男女不平等的历史也不会被改写。男胜女败,是历史必然 ,看看没受基督教影响的其他文化就知道了。裹小脚虽然比剿巫温和一点, 打击面更大。佛教思想算是最接近自由平等的, 当与世俗相结合后, 也立刻成为性别统治的工具。东方文化好在没有一神独尊,当然小说毕竟是小说,总某种程度上都是虚构的,尽管写得如此真实,但是书中的观点早在六零年代就被提出,美国大型的科幻节目《Discovery》也报到说这个纯粹是某个疯子的恶作剧,当然人们都说历史是不能改写的,但历史毕竟是人记录下来的,所以改写是有可能的,所以会出现很多野史,但是它门毕竟不入主流通常会被遗忘掉。耶酥地位毕竟在基督教稳固了几个世纪,要是能用一本小说推翻真是太荒谬了,但抛开这些小说还是写得很精彩的丝丝入口虽然没有大量文学词汇,但是却让人欲罢不能!
我对于宗教仅仅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往往一些新的信息都会让我重新衡量,所以我实在佩服作者能够如此系统性地评论一个宗教,虽然不能说对和错,但是他有自己充分的理解。而且他对于数字的敏感,密码的解读,密码筒的设定,都让我整个人雀跃不已,我很喜欢这些小东西,虽然我不是很懂,并且用中文看英文和希伯来文,总是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意思,但是单单这样就让我觉得很兴奋,很想能够实物触摸和感受整个解密的过程。并且他对达芬奇几幅画的解释也让我耳目一新,对于达芬奇的了解也让我重新又认识了一次达芬奇。虽然暴露了达芬奇的一些隐癖,但是丝毫没有负面影响,而是加深了我对他的喜爱,他时时刻刻都在开玩笑,不是吗?他那些隐藏性的小动作就让我觉得他极其可爱。在这里,要说的是,书的真实性,可以看出我喜欢作者对达芬奇的解读,不管事实真的是否如此,我在潜意识中已经把它当成是达芬奇真实的意图。虽然很荒谬,但是隐隐约约让人觉得达芬奇画那些画的时候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作者写得如此真实肯定让很多读者都觉得似乎真有其事,已经迷糊了到底这是小说还是纪实,不过我觉得这已经不重要了,就如同最后到底能不能找到圣杯一样,这仅仅是心灵上的一种信仰,不是吗?
小说的结尾处从探寻苏菲爷爷的密码筒,找到圣杯后裔所在之处,变成了苏菲的寻亲。有点小小突兀,但是那种皇室血统的流传还是给人以神秘的气息。每每想到这本书不仅能在脑海中想起人物们逃亡寻密的画面还能在自己心中似有似无的感觉到一种信仰的光芒,虽然宗教自古以来就和权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每当遇到困难和痛苦时,总是不自觉的想起自己的信仰,如同书中兰登在落入井中后,一直在祈祷上帝,希望能救他。信仰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自己给于自己的支持,一种精神的永存。因此,当信仰掌握在自己手中,握紧拳头,感谢那些力量,就是一种潜意识的坚持以及抗争。
我希望宗教只是那么一种纯粹的精神,但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信仰有不同的对待方式,无论对与错,只要不偏执激化都是感谢自我,感谢信仰。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