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读后感
唐五代时期,中原政权分裂割据,军阀混战。但此时的北部游牧民族地区却升起了一颗闪亮的“星星”,那就是在耶律阿保机领导下崛起的契丹。
阿保机登上政治舞台时,正值契丹族由原始氏族制向奴隶制过渡之际,阶级社会的出现已成为历史的必然。阿保机适应历史需要,排除种种干扰,建立起了统一的国家政权,使契丹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但智勇如阿保机者,也不能避免死后儿子们的权利争夺。中原民族政权如此,少数民族政权亦是如此。
阿保机与述律后有三子:长子也是太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李胡。但阿保机死后,继承皇位的不是名正言顺的太子耶律倍,而是次子耶律德光。按照中原政权的继承制度,应是嫡长子继承制,那么太子耶律倍继承皇位便是实至名归的。难道耶律德光也效仿唐太宗制造了玄武门之变,从而夺取了其兄太子耶律倍的皇位?
带着疑惑,我去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最后终于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传奇》一书中找到了答案。我总结了一下,原因大概有四:
其一是契丹族没有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我认为这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契丹族相对于中原政权比较落后,处于奴隶社会的契丹,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这就导致了耶律倍在与其弟耶律德光的皇位争夺中处于平等地位,没有中原政权中皇太子所具备的优势。
其二是述律后对次子耶律德光的偏爱,这也是导致耶律倍没有继承皇位的直接原因。在阿保机死后,述律后成为了契丹族的直接掌权人。因此,没有述律后支持的太子耶律倍自然就占据了下风。
其三是太子耶律倍当时已经远离了中央政权,而耶律德光则不然。在攻打渤海国时,太子耶律倍有功。因此,在攻下渤海国之后,太子被封为东丹王,管理渤海国事务。耶律德光则继续四处征战,胜仗连连。因此,耶律德光更受中央官员的拥戴,掌握中央军权。
其四则可以说是耶律倍生不逢时。无论从主观上和客观上看,耶律倍都处于下风。耶律倍和耶律德光其实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耶律倍足智多谋,耶律德光军事才能出众。这或许分不出胜负,但如果放在处于崛起时期、四处征战的契丹里面,优劣就可一眼看出。此时的契丹,更需要的是耶律德光。如果此时的契丹处于和平时期的话,事情完全是有转机的。遗憾的是,历史不能假设。
最后,我要说的是,虽然耶律倍在于其弟耶律德光的皇位争夺中失败,留下了不少遗恨。但耶律德光孙子之后的皇帝都是耶律倍的直系子孙,不知道耶律倍知道这一趣事之后,他的遗憾和失意会不会减少一分呢?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