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四海都是情的散文

文章 2019-07-17 02:57:52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前言

秀山育才中学(含小学部),是最早密切关注留守流动儿童、实施关爱工程并且取得卓越成效的学校之一。

该校是一所民办学校,2000年建校,现拥有30个教学班,学生1300多人。该校学生中,留守流动孩子就有712人,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4.8%,占压倒多数。

该校教职工146人,主要来源于本土,也有外县、外省(四川、湖北、湖南、贵州)籍教师。该校教师队伍是一支素质较高的队伍,他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和“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非常牢固,特别突出;他们“创第一流学校,育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目标非常清晰,从而使他们把这些理念一点一滴地落到了实处,从而使他们在全县范围内成为最忙最能吃苦的一支教师队伍。他们热爱全体学生,对留守流动孩子的关爱更是无微不至。他们为留守流动孩子关爱工程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比较全面的经验,极具参考价值。所以,他们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认可。

2007年5月,重庆市妇联、重庆市教委授予该校“重庆市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光荣称号。

2007年6月,秀山自治县妇联、县教委授予该校同样称号。同时,又授予该校“秀山县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寄宿学校”称号。

秀山县有两万多留守孩子,重庆全市有100多万留守孩子。教育好这些孩子,乃是比百成了大移民工程难度更大、意义更其重要更其深远的工程。在这个前提了,秀山育才中学的探索与尝试,或许能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参考,所以值得重视。

为此,笔者受县政协、县教委关工委的委派,特到该校调查研究,历时一月,深为该校师生团结一心、开拓奋进的精神所感动,所以下笔时就有了一种深沉的责任感。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

这次调研的目的是:1、了解该校留守孩子的地域分布和其它相关情况;2、了解该校留守孩子关爱工程的运作、业绩和经验;3、了解该校在上述工程之中的先进集体与个人;4、以上述几项了解为基础,找出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的一般规律和特称规律,以供全县乃至全市承担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参考。

这次调研的方法:1、收集该校现在材料与成稿;2、对该校领导、教师与学生进行个别走访;3、参加家长会,与家长聊天;4、委托相关班主任组织学生写短文(相当于笼统的、非具体规定性的调查问卷)。

三、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1、该校特色之一:师生来自五湖四海,留守孩子与流动人员子女同在

该校处于秀山自治县城西郊。因秀山自治县是渝鄂湘黔四省市毗连之地,又是大西南的交通枢纽之一,商业比较繁盛,前来经商的客带来了流动子女。因此,不但教师来自五湖四海,学生也是如此。流动子女与留守儿童同在,他们都部分地或全部地缺失亲情。

该校的留守流动孩子712人中,来自外县、我省(湖南、贵州、上海、浙江)的50人,本县城区的180人,本县农村的382人。阶段分布:初中500人,小学217人。性别:男生450人,女生262人。代理监护人类型:祖父母、外祖父母与亲戚共占90%,单亲子女仅占10%。

这些留守流动孩子远离父母,亲情缺失,性格变得沉郁、压抑、固执、孤僻、寂寞,不守纪律,好动爱闹,任性胡为,缺点很多,难于管教。但是,该校用封闭式管理、母爱型教育把留守流动儿童教育得很好,阳光关爱工程进展顺利,效果比较显著。

2、该校对留守流动孩子的管理

(1)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管理

成立了以范慧校长为组长的“留守流动孩子”管理领导小组,小组基本组建情况如下:

组长:范慧

副组长:龚可中、杨再夏、胡亚破、周吉长

成员:各班班主任、全体生活老师

(2)登记造册,做到无遗漏

每个新学期开始,即对全校留守流动孩子进行详细登记。登记的基本情况除年龄、性别、家庭地址、家长务工地点与电话及代理监护人常住地址与电话外,还有详细接送地址。

由于做到了无遗漏、无疏忽,所以能确保各班班主任、生活老师(初中男性生活老师称“教官”)全面掌握自己负责管理的留守流动孩子的各方面详细资料。

(3)分班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班主任为责任人,生活老师为主管人。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到包含志居,使留守流动孩子一天24小时都处在责任人、主管人的服务与监督范围内,并且做到了“五落实”:教学活动点名落实,思想道德吕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监督管理落实,日常生活管理监督落实,护送学生安全落实,假期管理抽查落实。

其中对护送学生安全工作慎之又慎,实际操作细而又细。护送学生分若干条路线,每一条路线都落实责任人,接送时积极和家长或代理监护人取得联系,交接到人;若无人接手,责任人将这生带回学校统一管理。

在长达三个月的寒暑假中,班主任承时与留守流动儿童家长或代理监护人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假期生活情况,关爱热线始终不断。

(4)该校特色之二:所有教师热爱全体学生,特别注重呵护留守流动儿童

该校所有教师都注重用爱心呵护留守流动儿童,做到了“四个是,一特别”:确保安全是关键,医疗防疫是保障,家校联系是补充,心理教育是基础,特别关心女童身心健康。

他们高度重视对留守女童的关爱,尤其对处于青春期的女生的教育更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女孩对青春期产生羞涩甚至恐惧的心理,因而该校注重对又孩进行青春期教育。为此,该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二至三次心理咨询讲座。对心理咨询工作,学校兵分两路,男生心理咨询与青春期教育由德育处和各班班主任(定期班务课)负责;女生心理咨询与青春期教育由范慧校长和医务室女性医生负责。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其自我保护的能力,确保他们身心健康、顺利完成学业。

(5)该校特色之三:该校小学部各班生活老师全年给住校生洗衣服,初中部的生活老师则在冬天给住校生洗衣服。他们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特别是留守流动孩子,不是歧视,不是排斥,而是爱心第一,感化第一。部分教师接近于养父母,对他们关怀得无微不至。

该校中学部初一(3)班的老师苏玲娅(今年48岁),是最早关爱留守儿童的老师之一。她经常为学生洗补衣裤、钉扣子、补书包,当好留守儿童的“妈妈”和贴心人。她所教的学生中,有一个男生张怡芝。张怡芝才8个月时,因父母离异而由父亲养大。有次张怡芝在写题为《我的家庭》的作文,在作文里哭喊:“妈妈,你在哪里?”

苏老师决心为张怡芝找到妈妈,她像侦察员破案一样,寻找分析了一条又一条线索,沟通了一条又一条渠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张怡芝的妈妈被苏老师的爱生精神所感动,千里迢迢从昆明到育才中学来看望自己多年不见的儿子。母子相见,抱头痛哭,母子俩对苏老师感激涕零,一再拜谢。

武隆籍教师李红与配酉阳籍教师冉春芳来该校才三、四年。每年寒暑假他们身边都有几个留守流动孩子。他们免费为留守流动孩子提供膳食。这些孩子中有个李森山,秀山钟灵人,双亲在外打工。李森山好学上进,但有个毛病,就是不大方,别人把他书上画一下,他把书都撕了。冉老师看他不会交际,就教给他宽容;见他内向,就教给他开朗。如今,他乐观开朗、抢着拖地,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主持节目,演唱歌曲,走出了个人世界,孤僻的性格完全改变了。李森山周末、假期、有的年份的春节,都跟李、冉二位老师一起生活。李、冉二位老师确定恋爱关系后,假期中要回武隆、酉阳,他们也把李森山带去。从小学四年级一直到初中一年级,李森山都是拔尖学生。

55岁的女教师李全珍,在该校任教已6年,从小学1年级一直教到6年级。对临时到她家度周末、度部分假期的留守流动儿童,她都免费提供饮食。有个黄杰,几年中一直与她形影不离。黄杰的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是个事业型女性,务工经商赚钱,就是无暇顾及儿子。黄杰的母亲每天给黄杰10元生活费,由李老师代管。除了辅导小黄杰学习我,李全珍还带黄杰去花灯广场等处玩耍,玩体育器械、玩跳跳床等。笔顺黄杰:“你把李老师看作什么人?”黄杰不假思索地说:“她就是我的奶奶!”刚好黄杰的妈妈来看儿子,对笔者说:“我非常感谢李老师,她确实像黄杰的亲奶奶一样。”

24岁的杨玉兰,借住在胞兄家中;她的哥哥住在红梅巷66号附8号,她就在周末、假期把留守流动孩子带到哥哥家搭伙,少时6人,我时12人。有时她自己做饭,多数时间是她嫂子做。每月生活费仅150元(日平5元),留守流动孩子们都能吃到非常满意的伙食。如果他们到食品摊点去吃,150元仅够吃10天。

(6)民族团结情深深,盛赞“育才”是“天堂”

该校师生以本县为主,但外县、外省的也不少,那些外省籍师生,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全国各地。该校初一(一)玉得这个方面的典型。

班主任杨羲和本县籍科任教师,都对外省籍学生(他们多是流动留守儿童)格上关爱,帮助他们解决语言障碍(他们多是流动留守儿童)格外关爱,帮助他们解决语言障碍?(要求所有师生把普通话讲准),帮助他们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生活、学习都奶愉快,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因此,他们和家长都很喜爱育才中学,把育才中学视为“天堂”;他们觉得各族学生共处一个教室,团结非紧紧密,气氛非常和谐。

他们应笔者之邀,交了一组特殊答卷,与笔者作了如下笔谈。

湖南籍学生黄康:自从我离开老家的学校以后,一直担心交不到新的朋友,跟不上老师的教程,听不懂老师的话。一进育才中学,我的烦恼全消失了。我的同学,一个个乐于助人;我们的班主任杨老师和蔼可亲,上课时无比严厉,下课时去成了我们游戏的伙伴。育才中学使我天天开心,这里是我的天堂。

贵州籍学生吕松:我初进育才中学,以为学校不怎么样,我就乱来,被老师严格教育了一次以后,我又以为万事大吉了。于是,我就在操场上乱扔垃圾玩,被值班生发现,罚我打扫操场,我敷衍了事,扫了一次又一次。第二天早上,学校的广播又点了我的大名。从此,我才逐步注意控制自己的行为习惯。生活老师钟老师教我们把日常用具洗净、放好,教我们有空就打扫寝室;我们听了老师的话,勤打扫,注意保持,所以我们的寝室卫生经常得满分。我班同学都听老师的话,所以我们的学习成绩渐渐地得到提高。

浙江籍学生林宁:育才中不管理严格,学生间没有打架、骂人现象,我们心里都有一种踏踏实实的安全感。老师讲课很耐心,使我们都能听懂。育才中学使我从一个懦弱者变成了一个奋发向上的人。因为一有困难出现在我面前,老师、同学都会伸出手来帮我一把。在育才中学,我确定了人生的目标,我要为以后的事业做了一切准备。育才中学是培育人才的地方,我们从这里放飞理想。

贵州籍学生梅成伟:育才中学是座好学校,她使我们体质强、素质高、智力好,真是名副其实。比如生活老师每过几分钟就要检查一次寝室卫生,如果发现垃圾,一定要值日生重新打扫一次。到了冬天,老师怕我们烧火取暖时发生事故,所以管得很紧。老师越管得紧,我们就越安全。老师给我们上刘要,让我们自学后,他们才讲课,所以没有一个人懒惰、懈怠。我们都听老师的话,所以我们的学习成绩在逐渐上升。

上海籍学生李扬:我生在上海,长在上海,在上海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一直以为上海是全国最好的地方。自从我转到育才中学,因为开如时不习惯这里的生活,我十分苦恼和厌烦。但才短短三个月,我的心态完全转变了。我爱上秀山的特色风情,还操上了一些秀山话,不过讲得非驴非马、怪腔怪调,逗得老师、同学直乐。班上的老师、同学都把我当亲人看,所以我忘却了思乡的悲伤,每一次上课都有一种亲切感。育才中学把我内心的潜能激发出来了,给我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我在上海的小学里数学不及格,我转到育才中学一读初中,数学却能考上90分。育才中学给了我力量,给了我进步。育才的校风、校才的特色,使我一直想唱出一支《育才之歌》:“……育才的面容多美丽,育才的道路多宽广,老师用钢铁般的双手,在托起明天的太阳!”

(7)该校特色之四: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参与综合教改,他们密切了家校联系

该校从建校的2000年开始,就一直注重家校联系。由学生家长选出若干人组成家长委员会,负责收集家长们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协调家校双方关系。目前(2007年)的家长委员会成员有50人,主要负责人是姚祖金、田景玉(二人分别是官庄镇鸳鸯小学的校长、教导主任)。

学校的规章制度,凡与学生有关的,都让所有学生家长特别是家长委员会了解。有不同看法的,由家长直接向校方提出,或通过家长委员会向校方提出。校方对这些意见和建议,或者采纳,或者解释,都是为了增进家校联系,改进学校工作。

每学期召开两次家和会议,一次在期中,一次在期末。每次家长会议,同时又是一次家长培训。家长会议期间,学校分班向各班学生家长作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情况的全方位汇报,家长委员会也汇报家校联系工作,并征询各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1月29日,该校召开家长会议。800多家长聚集育才校园,家长不到10%,90%以上是代理监护人。笔者与一些家长交谈,他们对校方都很满意,他们赞赏该校在文明礼仪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很有特色,出了实效,特别是赞赏学校对留守流动儿童的全方位管理;当然,也提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家长委员会有联系权、建议权、特别是监考权,凡是大型的考试,必由家长委员会成员监考。

家长委员会成员直接参与并监督综合教改,参加听课、平课。

家长委员会提出的建设性建议,学校无不采纳。在2007年,该校采纳家长委员会提出的建议最重要的就有下列4条:(1)严格管理住宿生(90%是留守流动儿童);(2)转化潜能学生工作要进一步加强;(3)对个别不合格教师有敦促校方解聘的权利;(4)综合教改力度要加强。

3、爱心到位,学子踊跃;管理到位,硕果累累

七年来,该校在留守流动孩子管理教育中付出了艰辛与努力,为秀山全县“两基、普实”验收和迎国检工作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解决了100多名大学生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资助了400多名特困生完成学业。该校的高中升学率连续五年居全县单设初中第一位,先后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了近500名合格学生。张又川、杨川等52名学生已考上重点大学或其他院校,圆了大学梦。

七年来,该校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肯定和社会的信任,先后获得了许多荣誉。

4、结果分析

该校在留守流动儿童和理的工作中,热情、细致、周到、扎实,因而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究其原因,有如下凡点。

(1)县政府、县政协、县教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县长黄长武亲自关注民办学校事宜。县政协、县教委领导多次莅临该校检查、指导工作,对该校已做出的来绩及时肯定和表彰。县政协最近于11月16日到该校进行了一次现场办公。该校凡是遇到困难,县政协、县教委都加强指导或积极给以支持帮助。县政协主席陶正信、副主席彭洪明多次对该校各方面的工作给予及时、具体的指导。

(2)该校领导班子团结一致,依靠全校师生治校,有正确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办学目标,对留守流动孩子工作有严密的制度、适当的方支和得力的运作机制。

(3)所有教师对潜能学生特别是留守流动孩子热心、热情、热爱,视若子女,待若亲人。

(5)密切家校联系,使家庭、社区、学校配合一致,形成关爱合力,所以成效显著,学校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爱和拥护。

四、结论

1、对留守流动孩子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对这一弱势群体必须给予无私的足够的全方位的关爱,对育才中学业已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应该大力推广。

2、农村综合教改必须与留守孩子阳光关爱工作结合进行,决不能顾一头丢一头。

3、把留守孩子教育好、管理好,就是为民族复兴献力,就是为振兴中华献力,利国利民,功德无量。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