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将初十作初八精选美文

文章 2019-07-17 02:29:05 1个回答   ()人看过

进入腊月,离年也就不远了。前几天,连续参加了几个朋友孩子的婚礼,初五竟然没有喝上“五豆粥”,初八没能吃上“腊八面”。对于守旧的我来说,的确是憾之又憾的事情。

我善于怀旧的,也是固守传统的。腊月初五那天,就忙着给人帮忙写对联。初八那天,正好在西安参加朋友儿子的婚礼。见了不少故旧和曾经的邻居。酒宴上,爱喝几盅的几位故旧,专门调剂到一桌上。喜酒且作聚会酒,婚庆自做友朋聚了。

宴席结束,去了朋友家。我们谈起了民俗文化,自然少不了谈“五豆粥”“腊八面”的。在我看来,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与家庭主妇关系密切。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家庭女性,可以影响一个家庭。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女性群体,自然可以影响到整个社会。

孩子自小吃母亲做的饭菜,久而久之,对母亲饭菜的味道,就有了偏爱。这种味觉上的记忆,往往影响孩子终生。饮食上所寓意的文化,也会烙下深深的印痕。

在我们渭北,风俗确有独特之处。我们和全国的腊八节,有很大不同。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腊八节喝粥。而渭北一带,则是将全国的腊八节分成两个节过。腊月初五喝五豆粥,寓意来年五谷丰登;家族五世其昌;家庭五福临门。腊八则不喝粥,流行吃臊子面。其寓意是,好日子长长久久,家人福寿绵长,好运接二连三。

记得小时,每每五豆节,母亲都会提前一天准备五种以上的豆子。品种不够时,母亲会端上粮食到邻里兑换调剂。有些豆子大,晒干了,如不提前用水浸泡,一起下锅,熬的粥饭,往往夹生。熟的熟,生的生,吃起来牙碜,影响五豆粥的质量。

缺吃少穿的年月里,腊八面就是我们的饕餮盛宴了。一个漫漫的冬季,几乎很少能吃到细粮。不是玉米,就是高粱,要么是红薯或糜子谷子。吃顿面条,比盼星星盼月亮还要艰难。杂粮吃一点,觉得好吃。但将杂粮当主食吃了,就会引起不适。

玉米、高粱、红薯,含糖高,吃多了吐酸水,严重时甚至会吐出胆汁。我上小学、初中、高中时,几乎都是这些杂粮充饥。时至今日,看见玉米红薯,下意识就会酸水上漾,反胃,甚至恶心呕吐。

腊八节的下午,我心里一直不快。我想小时候的腊八节了,想母亲做的腊八面了,想一家十几口人挤在一起吃面的场面了,想那个再也聚拢不到一起的温暖之家了。越是这样想,越发令人怅然。

朋友一直要和我一起去下馆子,吃炒菜。又让我去餐厅吃饺子。我没有客随主便,我一直想吃碗渭北地域特色的臊子面。于是,我以散步为名,与朋友一起在附近的几条巷子逛悠。巷子里的餐馆不少,卖面的饭店,一街两行,足有十数八家,但就是找不到一家做臊子面的。走困了,感觉希望渺茫了,也就无精打采拖着疲惫的身子往前拽。前行数百米,看见一家“同州饭馆”,门头上赫然有“臊子面”三个字。

进入餐馆,的确是大荔人开的。我要了碗臊子面,朋友要了碗粉汤羊血。他还想要几个凉菜,我婉拒了。中午喝了酒,晚餐再喝,岂不成了十足的酒鬼。面端出来了,量不少,面条很筋道,臊子肉多菜少,关键是没能吃出母亲腊八面的味道。我既满意,又不满意。满意的是,好赖吃上了臊子面。不满意的是,没有吃出记忆里的味道,更没有吃出记忆里的欢欣与幸福。

回到家,我耿耿于怀的是,没吃上腊八臊子面。念念不忘的是,母亲煎煮的肉臊子味道。我躺在沙发,一个人独自回忆母亲制作臊子的程序以及添加的佐料。

我想吃肉了。想起膘肥的肋条肉,就不停下咽唾液。我没出息在于吃,更没出息在于咥肥肉。这两年,只要体验,血脂高,粘度稠,甚至是中度脂肪肝。去年,不知什么原因,又增加了高血压。我的身体,已经不允许我三天两头犒劳谗嘴了。于是,植物纤维,取代了肉食。时间稍久,嘴馋得个蝎子吃。实在忍不住了,会割点肥瘦肉,生炖抑或红烧,以解解谗,慰藉慰藉嘴巴。

管住心容易,管住嘴特难。世上的胖子,没有几个不是吃出来的。为了既满足嘴,又满足欲念,我决定亲自制做肉臊子,补上未曾吃到的腊八面。

想吃肥肉,却碍于健康,不得不自我节制,的确令人纠结。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折衷办法。我从冰箱取出肉皮,清洗,去掉尚可看见的猪毛。又取出前些日子让人制作的麻辣香肠。香肠全是精瘦肉,晾晒时间长了,干瘪得失却水分。放在锅里蒸熟,吃起来干柴干柴的,咀嚼往往难碎。儿子吃了,嫌干嫌柴。向朋友请教,他建议我给香肠补水。

于是,我先将洗净的猪皮煮煎,再倒掉水。又将香肠在开水锅中焯一下,又换上干净凉水微火煎煮。半小时后,再将猪皮入锅,一起慢慢炖煮。等香肠肉烂了,皮熟了,再捞出。等冷透了,再将其切成小块。后又切了萝卜丁,豆腐丁,白菜去掉嫩叶,只留帮帮,切成和豆腐萝卜一样的小丁。再切了点姜、蒜苗、蒜片、大葱。此外,还切了点木耳与珍金(黄花菜)

我开始学做煎臊子。锅里加油,烧至烟油滋生时,先放入小尖椒,再放入姜丁,蒜片,将猪皮丁和香肠丁倒入,翻搅爆炒,再将豆腐萝卜白菜丁一并倒入锅,再加煮肉时的腥汤倒入,微火煎煮一个小时,再加入生抽、精盐、胡椒粉、生姜粉、花椒粉、十三香,少许味精。等快煎煮好时,再将蒜片蒜苗葱白末放入,搅拌均匀后,出锅入盆,居然满满一大盆子。

锅里加水,烧开,下柳叶面。两开后,盖锅盖,焖三五十妙。回软了,熟了,捞在放心老碗里。浇两大勺臊子,加一勺面汤,再调点食盐,陈醋,油泼辣子,蒜末,搅拌均匀,满屋飘香,揪一筷子,一唏噜,就爽歪歪的入口入胃了。一碗臊子面的核心是面,而精粹是臊子,味道悠长且值得回味的,是面吃完后碗里的汤汁。辣辣的、酸酸的,再加上肉香和各种调料味,喝一口,闭目,不是神仙,胜似神仙。令人荡气回肠的,是荐荐的蒜味。咥一碗,饱半天。我吃腊八靣的梦圆了,只是梦圆的迟了些。

初九两餐,一顿馒头一顿面。初十两餐,两餐全是面。我对面条豆腐的钟爱之情,弥久不衰。连吃三餐臊子面,也没有吃厌嫌。我终于通过自己劳作,找回了童年的味道。也通过臊子面,温习了节日的饮食文化。

别人初八吃臊子面,而我,却在初十这天吃上。我的梦圆了,念想实现了,纠结没有了,我不仅开心快乐,也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且将初十作初八,聊将昨日当腊八。满满一碗臊子面,甜美似梦心开花。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