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学生谈如何锤炼语言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了指导学生紧扣时代特征确立主旨,写出故事的波澜以外,再就是怎样给作品披上一件美丽的外衣,即熔铸形象化的语言,以活生生地再现生活中的美好形象,让主旨更鲜明、让人物形象更鲜活,让故事更具魅力。
一、巧用比喻和排比,多方面强化形象。
句子的生动离不开形象的描写,也就是说描写要具有音乐性和画面感,达到朴实与优美、自然与清新的统一。不论是写景还是状物,表情达意,以求增强清新优美的意境。例如,郑振铎的《海燕》一段:“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沙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围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这样贴切新奇优美的比喻,点化了海天晴空之美,使之充满了吸引人的魅力。
运用博喻和排比,还能创造新奇的艺术形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音乐感。譬如《蝉与纺织娘》一文中写道:
“那虫鸣的作响,真不是凡响;如果你曾听见过曼杜令的低奏,你曾听见过一支洞箫在月下湖上独吹着你曾看见过红楼的重幔中透漏出的弦管声,你曾听见过流水淙淙的由溪石间流过,或你曾倚在山阁上听着飒飒的松风在足下拂过,那么,你便可以把那如何清幽的鸣虫之叫声想象到一二了。”
这段话连用五个比喻描绘鸣虫的奏乐,是作家高超的能力极力调动读者的生活感受,使他们进入自己所描绘的音乐情景中,参与创造“鸣虫之叫声”的艺术形象,把读者带进优美的意境之中。
二、寓灼热于沉静,化丰腴为平实 。
锤炼语言,就是在创作散文的过程中,要写得简洁遒劲,以白描见长。最好是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来写,把火热的感情倾注在生活画面和人物对话里,使散文语言充满内在的激动人心的力量。请看孙犁在《采蒲台的苇》一文中写道:
“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 ‘你村的八路大大的’! ‘没有’!
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
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 ,死是刚强!”
如此描写,只是反复强调了“不是”“没有”几句干脆的回答,渲染了一片“没有!没有”的喊声,就把人民的英雄气概以及作者对无畏人民的由衷赞美,表现的非常震撼人心!这样写,表面看来平静朴素,实际上,潜伏着汹涌的感情激流。这种沉静而平实的描写,恰到好处的突出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伟大精神;一连串的平常对白,反映了抗日英雄的铮铮铁骨,无不再现“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壮怀激烈与斗志豪情。这种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描写,犹如激流险滩里溅起的一股耀眼的浪花,好不令人敬仰。
三、注重“逼真”“如画”,做到物我两融。
苏轼曾评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说白了,文章要写的有诗情画意,不仅要写得分明具体可感,并且要讲究传神,气韵生动,以至活生生地再现生活中美好的形象。
以朱自清写绿色景物为例,看起来好似漫不经心的一抹,其实,是随心所欲的一抹,画面上就转瞬出现了令人心醉的形象。他写阴霾天游瑞士立玑山所见的景色:“……雨意很浓,四周陡峭的青山的影子冷冷地沉在水里。”看,多么清凉冷寂的境界啊,妙就妙在“冷冷地沉”,密云未雨之际,空气是湿漉漉的,山水更显得绿也更静了,冷冷地沉浸在水里,也好像沉浸于迢遥的梦境,也许只有看过桂林山水的人才能领略此中真味。
朱自清写梅雨潭的绿更是神来之笔:“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结着,像少妇拖着的裙摆;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的出呢?……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啊。”
他说梅雨潭的绿是“鲜润”的,又是“滑滑的明亮”,真像“蓝蓝的天空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绿色就显得水灵灵的,晶莹又润滑的,不但不给人清冷之感,却倒令人觉得温煦而舒坦,连蔚蓝的天也融化入绿了,这简直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绿得汪汪洋洋,醉人心灵。
我们欣赏了这些形象化的造型语言,知道“逼真”是近乎真,就像是真的。在以后写景时,我们尽可能写得有生意、有活气一些,真正把“形似”和“神似”融化为浑然一体,给读者留下“鸟啼花落,皆与神通”的物我相融的美好境界。
总之,我们写文章应该在十分平易流畅的基础上讲文采,求奇警,写各种各样的事物,要有各种各样的笔墨:或像怒潮奔马那样的豪放;或像吹箫踏月那样的清幽;或像咚咚雷鸣的战鼓;或像寒光闪闪的解剖刀。妙语、警语、精彩的譬喻、贴切的描绘等各种艺术一起用,使语言曲折尽意、精微传神,让作品的艺术形象跳荡在读者面前。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