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扛竹竿进城

文章 2019-07-17 00:44:39 1个回答   ()人看过

引导语:下文是小编整理的古代寓言,我们一起来学习与了解我们中国的寓言故事吧。

有一个鲁国人扛着一根长长的竹竿进城去卖。当他走到城门口时便犯愁了,因为他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将竹竿扛进城去。把竹竿竖起来进城门吧,竹竿比城门高出一截;把竹竿横起来拿着走吧,竹竿比城门又宽出一截。他横着、竖着比划了半天,搞得满头大汗,就是进不了城门。

这时,一个老头经过城门。他看见那人愁眉苦脸的样子,非常自信地走过去对他说:“我虽然不是什么圣人,但一生经历的事情比你多。既然是竹竿长、城门小,你为什么不把竹竿从中间截成两段呢?那样不就变成竹竿短、城门大,可以毫不费力地进城了吗?”

拿竹竿的人听了非常高兴,说:“太好了。”

于是他找来锯子,将竹竿锯成两段,然后进了城门。

可是,这个卖竹竿的人在城里转了一天,竹竿就是卖不出去。因为他没想到,锯短的竹竿虽然是扛进了城,但是由于其用途不大,无人问津,所以几乎成了废品。

这则寓言既讽刺了鲁国人的愚蠢可笑,更嘲笑了那个自以为见多识广、喜欢乱出主意、好为人师的老头。正是类似这老头的一些人的瞎指点,使许多好事都办糟了。

古代寓言:瞎子摸太阳

有一个人生来就是个瞎子,他从来就不知道太阳是个什么样子,而平时又总听别人说“太阳”、“太阳”的。于是,他便去向人请教太阳是怎样的。

一次,瞎子碰到一个人,便问他道:“请你告诉我,太阳是什么样的?”那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个大铜盆。”说着,还顺手拿起一只铜盆敲了敲,说:“喏,太阳就跟这一样。”瞎子听到了铜盆的声音,心里记下了这声音的特征,自言自语说:“原来太阳是这样的。”过了些日子,瞎子走在路上,一阵钟声传进他耳朵里,他以为是太阳来了,他高兴得喊起来:“太阳来了,我听到了它的声音。”

又有一次,瞎子碰到一个人告诉他说:“太阳有光亮,就像蜡烛一样。”那人还顺便将一根蜡烛给瞎子摸了摸。瞎子又记住了蜡烛的形状,心想:原来太阳是这个样子的。一天,别人给他一只短笛,他用手将短笛摸了一遍,他感觉到这不是太阳吗?于是他又高兴地喊着:“我有了太阳了,我拿到太阳了!”

其实,太阳和钟,太阳和短笛,彼此之间的差别实在太大了,可是瞎子仅凭一点局部的感知,始终也没有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

那些只靠道听途说,粗略了解一点皮毛的人,便以为自己获得了真知,实在是可笑的。要想掌握知识,就必须亲身实践,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与整体,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古代寓言:两小儿辩日

大教育家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次往东方的一个地方去,半路上看见有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于是就让马车停下来,到跟前去问他们:“小朋友,你们在争辩什么呢?”

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不约而同地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做“裁判”,判定谁是谁非。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老先生也难住了,因为当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很难说明两小孩所执理由的片面性,也就不能判断他们的谁是谁非了。孔子只好哑口无言。两个小孩失口笑了起来,说:“谁说你知识渊博,无所不知呢?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啊!”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生有限,知识无涯。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看法,而要克服片面性就必须深化认识,进行辩证思维。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