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课堂教学方案

文章 2019-07-16 23:49:53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导语

古老的湘西,同样古老的沅水悠悠流淌,流过沈从文的童年,流过他心中的桃源。这里的白云清风,覆盖着一个人类远古的沉沉大梦。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边城,那是古风犹存的童谣,那是美善同源的人性之歌。面对文学重镇《边城》我们只能通过它的云蒸霞蔚一睹它的风采,下面就请同学们只言片语,共话《边城》。

二、新课教授:

师: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介绍一下“沈从文”,听好要求,突出介绍他经历当中传奇、浪漫、唯美的色彩。哪位同学想好了,请举手。

生:沈从文是生于1902年,死于1988年,是湖南凤凰县人,苗族,我们知道苗族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有庄子和屈原,这也就增加了沈从文的个人的神秘色彩。

师:非常好。在这里他联系到湘西,湘江。作为湘西来说,是浪漫异族的发祥地。我们说,浪漫的始祖庄子可以说这是它文化的一个滥觞;另一个,我们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也是屈原的故乡。解释的非常好,还有哪位同学补充?

生:沈从文是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和文物研究家,我觉得一个人能把三家集于一身,这本身就代表着传奇经历和浪漫主义色彩。

师:成一家尚难。集三家于一身的确是个传奇。我们说现代文学史上第一座里程碑应该说是鲁迅先生,他集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于一身。在这一点上,沈从文可以说毫不逊色。还有哪位同学补充么?

生:沈从文14岁就当兵,而且回来之后他从来没上过大学,可他却创作出优秀文学作品。代表作有《边城》、《阿黑小史》、《长河》、《湘行散记》等。

师:沈从文最高学历同学们能准确的回答老师么?(学生一起回答,小学毕业)小学毕业的沈从文却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还有西南联大做著名的教授。我们知道北京大学可以说是五四运动的一个发祥地了,它是我国一个顶级的学校了。在我国顶级的学校,他做最有名的教授,比如说,后来的江青,江青可以说目中无人,是非常傲慢的,但在她晚年回忆的时候说,在我所有的老师当中,我最崇拜的是沈从文。由此可见一斑。同学们知识量非常大。还有补充吗?我想提一个问题,沈从文一生都致力于文学创作么?晚年也是在致力于文学创作么?(生齐答:不是)那他晚年做什么呢?

生:1949年以后,他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和物质文化史研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师:那你觉得这浪漫、传奇吗?

生:我觉得中国文化本身就是非常浪漫的。

师:东方文化本身就承载着悠悠的大梦,是浪漫的文化。服饰更是充满了民族的灵性。他作为一个服饰研究家,所以他是传奇的,浪漫的。好,请坐。法国有一个文艺理论家布封,他说“文如其人”,我们关注沈从文的一生,也是在关注他的作品及他的《边城》。

师:下面同学们再想,小说为什么定名为《边城》,《边城》有什么含义呢?思考一下。

师(启发引导):“边城”,你们说哪一个字是中心词呢?(学生答:边)边是中心词,那么“城”是什么词?修饰语?(学生思考,答:城)城,好,边起到了修饰限制作用。同学们语感非常强,知道“边”修饰限制的定语在表意上,感情色彩十分强烈,所以就冲口而出了,我理解。那么,“边城”几个含义呢,你怎么理解?请同学们举手回答。同学们回答问题非常精彩,哪位想好了?

生:通过对《边城》的阅读,我就感觉到,他写《边城》的时候,是在革命战乱时期,而在他的作品当中,并没有战乱的那种氛(fèn)围,我感觉写得象世外桃源一样。

师:好,“世外桃源一样”,你真会用词,但是有个词要注意,氛(fēn)围,好,请坐。说的非常好,在这里,“非常象世外桃源”这个比喻非常形象。还有同学补充吗?

生:我觉得还可以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看。因为“边城”是在古老的湘西,是在几个省的交界处,很靠边的城镇。从现在的角度来讲,他属于一种过去。

师:属于永远的过去,因为有了一种过去,变有了一种回忆;有了一种回忆,便有了一种距离,有了一种距离,便有了一种美。还有同学补充吗?

生:我觉得《边城》具有一种几何美。因为“边”在几何中是一条直线,两条边就构成一个角,三条边就构成一个三角形。而且我发现作者沈从文在描述的时候,不谈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他希望这个小城能象这个边一样,能够构造出重建民族品格和重建民族灵魂的作用。我觉得这是沈从文先生心中理想的,所向往的一种境界。

师:在这里,这位同学用他的巧妙思维,将数学和语文结合起来,在座的听课老师,有数学老师,有外语老师和语文老师,的确,这三者可以互动。这里体现的一种几何的美上是我没有想到的。

生:“边城”这个词给人的感觉就是远离尘嚣,有一种远离现实的宁静和淳朴。我觉得这也正是作者极力所追求的,也正是他想讴歌的,讴歌那种人类所遗失的东西。

师:“讴歌那种人类所遗失的东西”,很好。我们人类在匆匆的步履当中,追随者科学的步履,但是我们也遗失着我们属于原始的追求。这位同学非常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还有更好的么?

生:我觉得这个“边”有天边,有海边,都是一种非常美的地方。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幻城》就是幻想当中的一座城,我相信沈从文也是想把这座城变成一座幻想的城,一座他希望、理想的城,这也代表着他的一种寄托和心愿。

师:我不仅欣赏你的这种敏捷的思维,精彩的表达能力,我更喜欢你的手势,非常的感人。很好,边城是一种幻想,而它又象一座幻城,联系现实,非常好。在这里我们解读了一下名称,下面我们研究一下,这样的一部小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情节,怎样的故事。中国的传统小说特别重情节,所以我们经常问,后来呢,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那么请同学们读一下24页的小注释,这就是《边城》的情节。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读一下?好,这位女同学。(学生读注释)。

师:我们再一起看看关于《边城》,进一步了解一下情节。

翠翠有一个天籁般美丽的名字,她有着十五岁的花样年华;她有一个为爱而死,飞扬着生命的母亲,对她来说,是永远的宿命一般的憧憬和向往;她有一个爱她、疼她,与她相依为命的白发的爷爷;她有一个爱她,为她闯滩而死的天保;她有一个爱她、他爱,为她不要碾坊要渡船的傩送;她有一个初雪无迹、美梦无痕的梦幻;她的生命因美丽而曲折的误会而精彩滟滟,她有过雁过、风过、云过、雨过的甜蜜的忧愁。湘西的这一方水土养育了美的精魂—翠翠,翠翠是自然的女儿,青春的女儿,水的女儿,城的女儿。翠翠有着千种美丽,万种风情,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谈“翠翠”之美》。

师:翠翠有哪些类型的美丽?前后桌讨论一下。哪位同学想好了请举手发言。

生:我找的是课本24页最下面那一段。主要写翠翠“娇痴”之美。这里描写的是翠翠幻想着,如果有一天傩送在出走之后俞会回来,所以我觉得这体现了一种娇痴之美。

师:体现了她的“娇痴之美”,好,请坐。平伯先生曾评价过《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痴”是情的最高境界,于是贾宝玉被称为“情痴”。“痴”之前加上一个“娇”字,这是翠翠独有的。关于“娇痴之美”刚才这位同学举了一个例子,还有没有其他的补充。

生:我找到的是25自然段,第25页倒数第二自然段,“在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的回答”,我觉得这样的答话有种很亲切很自然的感觉,而且翠翠表现得很清纯,有一种娇痴之美。而且我觉得与祖父的描写放在一起,感情很真挚,很感人。

师:非常好的感受能力,一个“娇”字写出了小儿女所有的情态。下面同学可以自己站起来回答,好吗?

生:在25页,倒数第四段,有这样一段话,“天夜了,有一匹大萤火虫尾上闪着蓝光,很迅速的从翠翠身旁飞过去,翠翠想,看你飞得多远!便把眼睛随着那萤火虫的明光追去”。我觉得这里体现出这个小女孩非常天真,这应该是翠翠的天真之美。

师:翠翠的心象萤火虫一样在飞舞着,很好,还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翠翠还有一点忧郁。因为“她坐在悬崖上,很觉得悲伤。”而且作者写到很多次翠翠哭了,因为翠翠正处于花样年华,她碰到许多问题,开始有了心事,生活又很单调,又无人可以倾诉,所以很忧郁。

师:钱钟书有一部书,叫《写在人生的边上》,翠翠处在人生的一个临界点,十五岁是人生的一个边上,的确,她的青春刚刚苏醒,她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自然,看这个社会,苏醒的时候于是带着一种忧郁。我们时常说我们的祖先在诗经时代就唱着无忧无虑的歌,到魏晋时期才觉醒,这个时候觉醒了才有一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感受,这是成长的忧郁。同学们说得特别深刻,都有自己的体验和见解,继续说吧。

生:我想说一点,就是当翠翠在月光下,听祖父将父亲母亲的浪漫故事,她联想到自己和傩送,然后就梦到自己到山崖上摘了一把虎耳草,我觉得这里体现了她的纯真和梦幻之美。

师:梦幻之美,我想问这位同学,“翠翠摘了一把虎耳草”,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扉页上写到“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许多艺术大师将自己的笔触深入到纯情少女的内心世界,写她的情窦初开的感受,比如说林黛玉,比如说《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生补充:黛玉葬花)对,黛玉葬花,因为黛玉是十八世纪的贵族小姐,作为乡村世界的女孩,她只能做什么,摘虎耳草。这是翠翠独有的方式,她摘到虎耳草之后,体会到的是什么?是“情”字,摘了虎耳草她知道送给谁么?文中怎么说的?“我却不知道送给谁”,表现出她对爱的感受,就象是对杜丽娘的评价“情不知其所起,情又不知其所终”。

生:我在文中看到一句话“翠翠哭了,爷爷说,如果没有我,你该怎么办?”从爷爷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到,翠翠是个非常天真的小女孩,从来没想到过以后是怎样的。在自己天真快乐的环境中,非常无忧无虑。

师:十五岁的花样年华,还来不及想为什么,她和七十岁老人的心态绝对不一样,爷爷联想到的是死亡,想到祖孙二人分开,而翠翠只想到,“如果一天我走了,爷爷会怎么办?”人物的心理刻画得非常细腻,哪位同学还能说?

生:我看过《边城》的全文,我看过一个情节,就是二佬邀请他们俩去看龙舟,爷爷问翠翠去不去,翠翠说“我不去,但爷爷要去,我陪爷爷去”。显示出翠翠特有的灵动之美。当她说完这句话,脸色又显粉红,表现出她特有的青涩之美。

师:这位同学的这段话充满了色彩之美。既有粉红,又有青涩,太清晰,太明丽了。这位同学读过整部小说《边城》,非常难得,我想问这位同学,在小说的结尾,傩送会回来吗?翠翠在痴情的等,痴痴的等,永远的守候一个无望的日期,我想问,傩送什么时候回来,沈从文告诉你了吗?

生:沈从文没有告诉我,他告诉我的同学了。

师(笑):告诉你的同学了,好,谁替他回答一下。

生:我替她回答一下,我感觉翠翠会离开这个小城。她一直想看看小城以外的世界,因为我记得原文提到,每次有人家结婚的时候,翠翠总是跟了出去,为什么?或者有的人坐船眼睛盯着翠翠看,翠翠也用眼睛看着他,她心中有一个梦想,希望这个人能把她带走,带到外面的世界。我觉得二佬似乎给了翠翠一个希望,她可以离开这个小城,去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师: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不仅在这里,在庞龙的《宽容序言》中也有一个种族,生活在山的这边,但却总是想着山的那一边,山那边是个美学的概念,也是我们生活的准则,我们总是在向往,山那边的世界,翠翠向往,唤起了我们的共鸣。你没有正面回答刚才那位同学的问题,但是你的回答同样精彩。好,请坐,我们接着探讨,那么小说的结尾怎么说的呢?“那个人也许永不回来,也许明天就回来”。我们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生:我觉得这里有一种含蓄的执着的美。在结尾翠翠的等待含蓄的表现了翠翠所具有的一种执着、坚强、而又充满希望的美。因为我在看《边城》这部电影的时候,看到翠翠一个人坐在渡船里面,在等二佬,电影里的旁白说,二佬可能明天就会回来,也许二佬永不回来,当时我觉得翠翠会永远等下去,即使二佬不会回来,翠翠也会坚强的活下去,她会成长,逐渐变得成熟,会找到自己的世界,幸福。在他心里会有一种爱的力量,善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善的力量会支撑着翠翠,让她面对生活,面对现实,同时具有一种唯美主义色彩。

师“好,请坐,非常精彩。在中国古代一直弘扬的上是对爱情这种执着的原始的古风,我们有一座最高的纪念碑,是等待的纪念碑,它矗立在长江岸边,同学们知道吗,那是哪座山峰?那就是神女峰。有人说,中国女性的梦再高,也不会飘过神女峰了,因为她痴痴的等待,最后化成了石头,与山陵做伴,与日月长存,所以同学们要记住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一朵传统的玫瑰。对爱情的一种忠贞,一种执着。

生:虽然我没看过全文,但我觉得翠翠一定会等到的,也许她等不到二佬,但她一定会等到象二佬一样的人。我认为过“春天来了,夏天还会远么?”(同学们笑)

师:非常精彩的仿词,原句是雪莱说的“如果冬天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对于翠翠来说,十五岁是她的春天,于是她在等待一个盛夏的果实,很好。(生继续补充:我相信她一定会等到的,同时我也会祝福她的。同学们鼓掌。)

生:我觉得这里有一种异域之美。(师,我想问一下是哪个“异”,哪个“域”?学生回答)因为那里上是湘西,而我们这里是北方,所以觉得翠翠有一种特别清新、自然的感觉,不同于北方的人的粗犷、豪放。所以觉得她这种小女孩之美是很特别,非常漂亮的。

师:“异域之美”在这里用得其实也是非常漂亮的。那么在“南中国”有着它自己独特的婉约和灵动,再加上那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于是异族的情调就油然而生了。

生:我想说翠翠等傩送,我想即使翠翠等不到傩送,但他们彼此的心都连接在一起,就会知道对方在想什么,那该是多么美,所以不会有任何失望的。

师:“不会有任何失望”,好,其实这就是一种美,虽然是一个无言的结局,依然是美的。这是美的一种极致。

生:我想接着前面老师说的,最后她能不能等到傩送,我感觉这个结局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悲惨的结局,因为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因为当时大佬为了成全弟弟二佬,他就去闯滩,结果不幸被淹死了,其实在二佬心中,因为二佬和大佬是亲兄弟,二佬在心里觉得非常内疚,觉得非常对不起大佬,因为他俩同时都非常喜欢翠翠,他觉得如果他要和翠翠在一起的话,那他的哥哥怎么办?我感觉首先二佬他非常善良,但是翠翠并不知道二佬是这么想的,我感觉她非常的单纯。

师:我想多问你一个问题,你刚才做了一个比较深刻的思考了,就是既然我们对《边城》已经探讨了二佬是翠心中的桃源,永远的梦想,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在这里写出这么多的问题,比如大佬的死,或者可以说远走他乡,她爷爷的死亡,白塔的倒塌,为什么在这里一个美的世界当中,他要写这么多的故事,它影响美吗?这是你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你可以想好了再回答,所有同学都要想一个这个问题,为什么写了这么多不如意的东西?

生:我认为最美的最感人的并非是喜剧,而是一种悲剧,从本文《边城》来看,在翠翠身上发生了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包括她的父亲和她的母亲的爱情,然后还有翠翠对大佬二佬的感情,从翠翠身上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来看,这些都并非是非常如意的,也是一种悲剧吧,所以,在本文看来,这些东西给人一种压抑的感受,而是非常深切的体会到翠翠的那种心情,我认为这是沈从文先生在本文体现的那种最高的境界,用悲剧来衬托出那种唯美的,尽善尽美的那种感觉,让读者读起来,虽然是一种悲剧,但是让读者读起来会有一种唯美的感觉,我认为这就是沈从文先生最成功的地方。

师:好,所以有一个著名的美学题,叫“美是忧郁的”。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