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人有,笑人穷美文
在我们这儿有种说法叫“穷磕”,指的不是拥有财富的程度,说的是一种心态,即“恨人有,笑人穷”。其意思不难理解,就是说当人贫穷时,就背地里嘲笑人家;而当人家有钱了,心里又老大不是滋味,恨不得均了贫富才解气。
不知是否准确,我以为最近有两件事情的意思与此相近。一件是赵丽颖捐资修路被乡亲指责,另一件是大衣哥朱之文也有同样的遭遇。
我不追星,对星们如果不上网查找,基本说不出所以然。比如我听说赵丽颖的大名时,首先就会跟已过世的老艺术家赵丽蓉联系起来,后來在网上看到是个长相清甜的女孩。但她演过什么角色我还是一无所知,其实也无所谓,因为今天我并不关心她作为演员的成就,只是觉得这事对她不太公平:她好心好意出钱为家乡修了一条路,反被乡亲责骂,没有别的原因,仅仅是觉得她修的路太少了。
赵丽颖出生在河北省的一个小村子,靠着自己的努力在演艺圈做了当家花旦。由于成名前曾演过各种各样的龙套角色,曾被网友戏称为“丫鬟专业户”,跑了六年龙套后她终于因《花千骨》中的小骨头一角窜红。不久前有人在网上曝出赵丽颖老家的照片,但见崎岖的泥土路上坑坑洼洼,有网友对赵丽颖隔空喊话说:“你赚钱多了也该出点力把家乡的路修一修吧,不能忘本啊。”赵丽颖迅速响应并出资修路,而且很低调未向他人提起。然而,对于赵丽颖的善举,当地受益人似乎并不领情。还是那个网友发帖讽刺赵丽颖修路修得不好,没过多久就又坑坑洼洼了。还有人吐槽赵丽颖修的路太烂,修得太少……据说这段路已经修得很不错了,而且赵丽颖出的是资金,具体修路的是施工方,可她的善举却依然被同村人这样吐槽。
接下来躺枪的是大衣哥朱之文。据说大衣哥出名、赚钱后也给闭塞的家乡修了一段水泥路,但他的乡亲也是一肚子意见:“就修这么点,太少了。”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人们对待财富的理想的状态,尤其是注重形象的演艺人员似乎更应该如此。然而能够做到的不会太多,尽管大都知道钱财这玩意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说,既然是理想就当它理想好了,你不能要求别人把钱拿出来供大家“有盐同咸”,事实上你自己也做不到,这种绝对的平均主义只能使人们生活的社会倒退至原始社会。你要求人家一定要将钱拿出来做公益、建设公共产品,其实是蛮横的道德绑架,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你说了,这样道德大棒挥上去,与强盗和绑匪无异。
然而,不管是赵丽颖的乡亲,还是朱之文的邻居,他们不约而同地埋怨捐款少了,就修了这么点路,这已经不能从经济角度抑或人之常情来考虑问题了,只能从群体心态分析原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殷实富足的生活只存在于人们的期盼之中,对财富的追求业已成为许多人的唯一目标,结果是极少数人富了,大多数人穷其一生依然过得紧紧巴巴、捉襟见肘。这也使得社会心态变得两极对立,即所谓的贫富分化,要么成为“舍命不舍财”的守财奴,要么成为“吃大户”的拥护者,有钱人越是捂紧口袋,别人越是希望用暴力手段“均贫富”,其矛盾在尖锐时几乎不能调和。而在相对缓和时期,人则会希望“有钱人”能主动解囊。能得到帮助就好比是拣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得不到就怨天尤人,就骂娘,骂为富不仁。所以民间向有“升米养恩人,斗米养仇人”的说法,这从吐槽赵丽颖、朱之文的人群中就可找到恰当注脚。
人穷志不能短,否则无药可救。有条件的话,一些人十分向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如果“要要要”就能达到“给给给”的目的,他们的思想、行为就会变得懒惰并缺乏创造性。因而,他们一方面求财神开恩,一方面又希望别人“好心”大大的。一旦失望则愤愤不平,而且只能愤愤不平,像个忿声虫。
这大约就是典型的“穷磕”了。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