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故事:喝粥过节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下面是关于腊八节的故事的内容,欢迎阅读!
腊八节的故事
从前啊,有这么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儿子!
爸爸最勤劳,他每天鸡叫就起床,天刚亮就下地干活儿。他说:“手是摇钱树,铺成金光路!”
很有意思的谚语哦!
妈妈最节俭,过日子精打细算,她补的衣服又密又好。她说:“天下哪有聚宝盆,勤俭才成富裕人!”妈妈的谚语也很受用哦!爸爸妈妈都是勤劳节俭的人儿!
他们家呀,米面满仓,鸡鸭成群,瓜果成架!
看来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道真是真理啊!
但是他家有个懒儿子,这个儿子整天吃饱了就睡,邻居叫他“瞌睡虫”。看看图画中的这个儿子,眯缝着眼睛,摇着蒲扇!懒散的样子!
老两口年纪大了。爸爸对儿子说:“要吃饭得流汗。你得学着种庄稼,光睡觉可不行啊!”爸爸开始教育儿子,可是儿子这么大了能教育过来吗?
妈妈对儿子说:“爹娘可不能跟着你一辈子,你不会过日子,老了可怎么办呀?”
爸爸妈妈开始着急了!
这种人,好姑娘谁愿意嫁啊?
结果瞌睡虫取了个媳妇儿,和他一样懒!
她太阳没落就睡,日上三竿不起,油瓶倒了都不扶。邻居都叫她“没底锅”
过了几年,老两口病重,他们不放心的嘱咐“瞌睡虫”和“没底锅”:“要想日子过得好,勤劳节俭不能少。饭要及时衣要暖,地要深耕细除草!”不就老两口就先后去世了!
“瞌睡虫”觉得老两口不会享福,他对媳妇儿说:“粮满仓,豆满仓,何必犯傻种地忙?”
“没底锅”觉得日子过得挺好,不用发愁,她对丈夫说:“有单衣有棉被,织布不如把觉睡!”
两人谁也没有把老人的话放在心里,每天除了吃喝玩乐还是吃喝玩乐,坐吃山空呀,没几年,地荒了,家里也没有存粮了!
这年腊月初八,北风“呼呼”地刮雪花飘呀飘,简直有巴掌那么大。“瞌睡虫和没底锅”没吃没穿,缩在破房子里,直打哆嗦!
“哆嗦嗦,哆嗦嗦,好想妈妈的白馍馍!”“哎呦呦,哎呦呦,扫把杂粮凑碗粥。”杂粮是从缸底,粮仓缝,墙边,老鼠洞……不容易找出来的。谁知道他们端起碗刚想喝,一阵大风刮来,房子呼啦一下塌了。
根据这个传说,每年的喇叭,家家都要熬上一锅杂粮粥,喝粥过节,用来提醒自己珍惜好生活!
【阅读延伸: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汉族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蜡祭的遗存。
《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我国古代天子,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腊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祷祝。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献,表示庆丰收之意。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在时间上,腊祭又是在农历每年的腊月初八日进行的。腊月初八日亦称腊八。祷祝是腊祭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确保农业丰收。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进行祷祝,称为腊八祝或称蜡八祝,祝与粥同音,于是就于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将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农神,以表示庆丰收之意,并进行祷祝。用腊八粥来谐音腊八祝的意思,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含义是用干物煮粥,敬献农神,进行祷祝,祈求保佑,以庆丰收。
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据说当年岳家军讨伐金虏在朱仙镇节节胜利,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来,在回师路上,将士们又饥又饿,沿途的河南百姓纷纷把各家送来的饭菜倒在大锅里,熬煮成粥分给将士们充饥御寒,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随后岳飞遇害风波亭,为了怀念这位民族英雄,河南民众每逢腊八这天,家家都吃“大家饭”,以示怀念。
另一种说法是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菩萨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
佛教中腊八粥的故事来自于牧牛女供养乳糜的典故,后来中国的佛教弟子乃起而效之,于每年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以五谷及诸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相沿至今,此习俗渐渐广传至民间,一般人家也大多要在这一天煮食腊八粥,成为民间风俗之一。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供佛供僧。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被认为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腊八节的故事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北齐诗人魏收在其诗作《腊节》里说: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嘉平就是腊日。而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腊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而腊八节食用的腊八粥,则是到了北宋才正式开始有腊八粥名称的记载,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
开封民间称过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腊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了,腊八也就是新年的开始。俗话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就是这个道理。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