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的亲情故事收集

文章 2019-07-16 22:23:16 1个回答   ()人看过

故事一:最后的告别

我们的生命中,让人不堪回首的告别比比皆是。

我父亲是个苦孩子,从小父母双亡,13岁时一个人闯荡到上海。后来进了工厂,扫了盲,过上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慢慢地,他从一个炼钢工人升到了技术员。我母亲是个小学老师,家里有两个男孩子,算不上小康但至少温饱不愁。

最后的告别父亲是个容易满足的人,而母亲却是个非常有挑战精神的女性。那时候,母亲辞去了工作下海到外地的私营厂去跑供销,非常辛苦,一周才回来一次。为了应酬,她学会了喝酒,学会了抽烟。

我遗传了母亲的基因,在课余时间也跟人到处跑,挣点儿零花钱来贴补家用。那天,我得到一个消息,有个演出小分队需要一个装卸舞台的小工,同时还可以在开场时上台去跳个舞。我兴奋得不行了,跟父亲说我明天早晨就要走了。

父亲说,你向学校请假了吗?我说,你帮我请吧。父亲说,你母亲明天中午回来,你等她一下吧。我说,火车等不及了,明早你用自行车驮我去车站。

当时,我们住在闵行,远没有现在这么繁华,那就是个都市里的村庄,去上海还要坐长途车。父亲骑着他那“二八”的自行车,我背着包坐他身后,夏天早晨6点多钟,路边已经有人卖早点和晨练了。

离车站还有一公里,轮胎爆了。我跳下后座就往车站跑,一边跑一边还埋怨。父亲推着车在后面追我,我们就这样冲到了长途汽车站。那时是20分钟一班车,正好有一班到站,我迅速地跳了上去,车门就在我的身后关上了。我看到站台上,父亲在说着什么,可是,什么都听不见。

我低下头去拿钱买票,这一低头……竟然就是一辈子啊。

父亲就在第二天下午脑溢血去世了,走的时候很安详,面如金纸,没有留下一句话。我跟着大篷车队在流浪,第4天,上海的朋友们才辗转在徐州下面的一个煤矿找到我。回到上海,正好是第7天,赶上父亲的追悼会。

之后很长很长的时间,我都闭不上眼。每次闭上眼睛,车站的画面就出现在眼前:一个大男孩冲上车,低头找钱,连手都没有挥一下。而车站上,一个中年人,推着车,极力地想说些什么,可是,我听不见,听不见……

生命中有最好的告别吗?其实没有,不管是什么样的告别都伴随着疼痛。告别伤病,我们要经历很多疼痛;告别离去的亲人,是撕心裂肺的疼痛。

可是,我们不能避免这些,我们只能对自己说:曾经,这些很爱我们的人,他们陪伴我们的时间已经够久了;他们要去到另一个城市,那个城市里有我们更多的亲人,他们在那里团聚了。

有一天,我们也要去那个城市,想到那个城市里有那么多我们熟悉和爱我们的亲人。

我们就不会害怕了。

故事二:民工父亲的“幸福”

刚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陌生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民工父亲的“幸福”“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看着他。

见我态度缓和,他一激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寒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漂亮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说清楚。”这个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望着我。

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

他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他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

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身体结实,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怯的神情。

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的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这面墙上原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方便,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对了,我的中级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他竭力地想向孩子描绘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著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

一会儿,这对父子看完了我的新居,他们几乎是一步步挪着遇到门边向我告别。突然,这位民工父亲一下子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了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睛里一片晶莹。

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就这一下子,我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我想,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故事三:公益大使濮存昕:“放养女儿”做慈善

公益大使濮存昕:“放养女儿”做慈善老爸发飙:教育子女不要“和事佬”

濮存昕1953年出生于北京,17岁时,濮存昕来到黑龙江当了8年知青。1978年返京后,他考进空政话剧团当文艺兵。但此后的几年间,濮存昕扮演最多的角色就是“路人甲”。尽管如此,这位帅气小伙还是赢得了一位舞蹈演员的芳心。她叫宛萍,不仅容貌俊俏还是上尉军衔!

有人劝宛萍:“你怎么挑来挑去挑个普通战士呀,他每月的工资才6块钱!”女孩笑着说,她只图对方的才气和善良。因此,相恋两年后,她毅然嫁给了他。婚后,他们的爱巢筑在团里一座筒子楼里,虽房间狭小,却充满浓浓的爱意。

1983年,小屋里传出了女儿濮方“咯咯”的笑声,初为人父的濮存昕高兴极了,经常哼着歌儿在门前的铁丝上挂起孩子花花绿绿的尿布。

1986年,濮存昕被调进北京人艺。随后,由濮存昕主演的电视剧《英雄无悔》的热播让他尝到了成名的滋味。

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濮存昕渐渐发现,小濮方身上有着许多独生子女的“通病”:霸道、自私、任性。有时候亲戚带着孩子来家里玩,濮方经常霸占着零食和玩具,别人一碰就要挨她的“粉拳”。有一次,见女儿又蛮不讲理地欺负同事的孩子,濮存昕生气了,当场就把小濮方锁在卧室里让她反省。但宛萍于心不忍,很快就将孩子“营救”了出来。濮方走出房间后嘿嘿直笑,那得意的表情似乎在向爸爸挑衅。

当晚,濮存昕认真地和妻子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希望以严父的形象来提高教育女儿的效率,可你对女儿太过呵护,老做她的‘挡箭牌’,这样下去非把孩子宠坏不可。”宛萍反驳道:“人家不都说夫妻俩教育孩子,应该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软硬兼施才好。”濮存昕反驳说:“我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应该一致,不应该一个异常严厉,一个温柔有加,那样孩子会不知道该听谁的,该怎么做。”

女儿上小学后,每天早上都要宛萍催促好几次才起床,为此,濮方多次迟到,在学校挨了不少批评。宛萍拿女儿没辙了,就对濮存昕说:“你不是说要严管女儿吗?先治好她赖床的毛病吧!”濮存昕胸有成竹地说:“看我的!”

当晚,女儿睡觉前,濮存昕拿出一个新买的闹钟,郑重地放到她床头,神情严肃地说:“你现在是小学生了,应该遵守学生守则。以后爸爸妈妈不再叫你起床,闹钟一响,如果你起不来,迟到了受批评是你自己的事情!”起初濮方撒着娇不同意,可濮存昕没有给她任何商量的余地。

濮存昕心里明白,孩子其实很看重自己在外人面前的形象。果然,濮方逐渐改掉了睡懒觉的毛病。严父式的教女方式有了成效,濮存昕夫妻俩很开心。

濮存昕长年在外拍戏,平时能和女儿待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但他对女儿的疼爱是很具体的,譬如一有时间就往家里打电话,总要听听濮方的声音和小宝贝亲昵。

严宽有度是真爱,放养女儿去留学

健康向上、坚强勇敢、不矫情做作,是濮存昕对女儿的要求。但在濮方8岁那年,有一次去医院体检,验血时不幸遇上一个实习护士,在濮方手腕上连扎了6针才找对血管。这时,疼痛难忍的濮方终于哭了起来。“扎了6针才哭,这小姑娘真够坚强的!”有位家长目睹了这一切,不由啧啧赞叹。

可濮存昕并不以此为荣,一回到家里,他就忧虑地对妻子说:“挨了6针她才哭出来,是不是我们平时的教育方式太凶悍了?”宛萍当即也附和说,濮方如果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将内心表达得更直接一些就好了。于是,濮存昕决定调整教育方式,适时地放宽对她的约束。果然,濮方变得更加活泼开朗了。

但好景不长。升入初中后,濮方和许多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一样,总喜欢和父母对着干。有一天,濮方和同学玩到很晚才回家,濮存昕发完火后让女儿赶紧睡觉。不料,濮方竟坐在客厅里默不作声地看起了电视,嘴里还忿忿地嘟囔道:“真讨厌!”濮存昕不由火冒三丈甩给女儿一个耳光:“不准对大人没礼貌!”

这是濮方有生以来第一次挨爸爸打,她摸着脸颊委屈地哭了。第二天,濮存昕坐在赶往河北片场的车上,想起女儿红肿的脸感到心疼不已。中午趁剧组休息,他赶紧往家里打电话,不料,任妈妈怎么哄濮方就是不接爸爸的电话。

更可怕的是,父女俩的感情仿佛从此有了裂痕。细心的濮存昕注意到,濮方和同学说话时嘴角是上扬的,一旦回到家里女儿的脸就会耷拉下来。后来因为濮方放学后经常不按时回家,濮存昕又让妻子责备过她几次,但都收效甚微。总不能老对孩子实施“武力”吧?两口子一筹莫展。

濮存昕开始反思,他和妻子为什么害怕女儿不按时回家呢?因为上小学期间孩子一直由家长接送,读初中以后,她突然间可以晚回家了,他和妻子都不适应。事实上经过一番“调查走访”,他发现女儿放学后往往是和女同学一起逛街,并没有做什么错事。这时濮存昕才意识到,孩子大了不由爹娘,严加看管只会让她感到不快乐。

想通了这个问题,濮存昕心里豁然开朗。此后,他和妻子干脆以“开放式教育”代替以往的严苛。在把握好大方向的前提下,两人不再管女儿细枝末节的东西。在赢得了尊重和一定的自由后,濮方和父母在一起时也有了欢声笑语。

1998年,濮方提出想去美国留学,接触多元文化。尽管濮存昕夫妻俩都很舍不得女儿,但还是尊重了孩子的选择。临行前,他送给濮方一本《诫子书》及三句话:“一定要健康;一定要自食其力;一定要懂得感恩。”

来到美国后,濮方谨记父亲的叮嘱,做人做事都很低调,课余时间还到中餐馆刷盘子、到车行洗车赚钱。尽管濮方并不缺钱,但她很愿意积累些打工经验磨砺和提高自己。

与女儿的成长同步的还有濮存昕的事业。2000年,卫生部聘请他为“艾滋病义务宣传员”。当时,不少好心人劝他:“你这是在往火坑里跳,万一被感染了怎么办?”于是濮存昕想听听女儿的意见。

接到父亲的电话后,濮方淡然地说:“就这事啊,在美国很正常。上个星期,我在这边也加入了反有毒物品宣传的公益组织呢!”没想到女儿才出国一年,就有了如此高的觉悟,濮存昕深受感动,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携手女儿做慈善,建立浓浓“战友情”

离开祖国和父母后,濮方才深切地体会到父母家人的好。拿到打工赚到的第一笔钱后,她分别给爷爷、奶奶和父母买了一份小礼物寄回北京。这份漂洋过海的孝心,令一大家人无比欣慰。

2003年7月31日是濮存昕50岁生日,当天他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濮方以她的相册为素材,特意制作了一部“微电影”在网上传给爸爸。在“影片”结尾处,濮存昕还看到一行温暖的文字:当身在异国他乡,我才感觉到家庭的温暖,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当晚,不太会打字的濮存昕生疏地敲击着键盘,给女儿发出了他人生中第一条微博私信:“你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在我今后的岁月里,你的一切都是我生命的支点。在你面前我不老,永远是你的朋友!”看着这些直击心灵的文字,想到曾经将自己扛在肩膀上玩的父亲,不知不觉间已是年过五旬的老人,濮方潸然泪下。从此,父女俩就开始通过互联网传递关爱。

2008年暑假,回国探亲的濮方忐忑地告诉父母,她恋爱了。濮存昕在惊讶之余,心平气和地说:“你独身在国外,能有个男孩子爱你、照顾你,我们很感动。不过,要保护好自己,不然我们怎么能放心?”一席温暖的话语,听得濮方眼眶湿润。

转眼间暑假结束,女儿要离开了。临行前,濮存昕在她的行囊里放了一盒避孕套。濮方被父亲的举动惊得目瞪口呆。濮存昕严肃地说:“爸爸没有别的意思。你的安全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带上。”一瞬间,濮方懂得了父亲那无声的父爱。她搂住濮存昕的脖子羞答答地说:“爸爸,你就是我的‘情人’,你给我的爱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

2009年,濮方学成归国,考虑到自己对国内的情况不够了解,她便应聘到北京一家公司工作,边干边学习。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半年后她就被提升为部门经理,薪水十分丰厚。但令人惊讶的是,不久濮方却选择了辞职,并宣布她要开一家公司全力做慈善。理由很简单:她想像父亲那样为公益事业奉献自己。那份因帮助别人产生的幸福感,是赚多少钱都无法体验到的!

2009年底,濮方成立了北京悦宁文化传播公司,并担任总裁。该公司主要致力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的组织和倡导。

申办公司、租办公楼、跑项目、招员工……濮方一个人办妥了所有事。其间虽遇到不少困难,但她都一一克服了,从未求助过濮存昕。因为她不想让别人嘲笑自己是靠拼爹取胜的“星二代”,她只想继承父亲的公益心,做个对社会有益的“善二代”。

濮方虽不会利用父亲的关系去赚钱,却愿意通过濮存昕的影响力来做慈善。2010年5月12日,她策划了“汶川大地震三周年慰问义演”活动,请到的演员大多是爸爸在演艺圈内的朋友和同事,在为灾区群众献上精彩的演出后,濮存昕父女俩还带领着众多志愿者,为汶川的孩子们送去了衣服、玩具和学习用品。

2011年,为了让更多年轻的朋友献出爱心,濮方首次尝试“微公益”,利用微博与网友互动,号召大家参与。在短短的一个月中,就募集到价值30多万元的捐赠物品。濮存昕感叹说:“原来微博还能用来做公益,看来我这个50后还要向你这个80后好好学习啊!”

2011年8月18日,濮存昕父女带领志愿者团队前往海拔4000米的青海玉树,其间,父女俩接触到一些面部有残缺的孩子,他们整天戴着口罩上学,难以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濮存昕和濮方商议后决定,联合西部儿童基金会帮这些可怜的孩子做整形手术。

2011年11月28日,濮存昕父女俩带领10名玉树儿童走进了北京一家著名整形医院。手术成功后,孩子们都拥有了梦寐以求的漂亮脸庞。父女俩想:比起这些孩子的健康和未来,车马劳顿、高原反应、向企业筹集资金时遭遇的白眼等,又算得了什么呢?

曾有人向濮存昕请教他的“驻颜术”,这位拥有“少妇杀手”称号的儒雅之士微笑着说:“热心公益的人不容易老,因为爱心是生命的源泉。”28岁的美女总裁濮方则表示,她愿意和父亲并肩作战,一直把爱心传递下去!

故事四:蒋大为隐身加拿大,13年的泪水与感动

2012年龙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蒋大为的一首《思乡曲》,唱得低回婉转,唱出了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也是蒋大为阔别春晚多年后再次在全国观众面前亮相。

有人疑惑,蒋大为这些年在忙什么呢?蒋大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答:“我一直在加拿大为女儿陪读,为了陪伴女儿,我在加拿大‘隐居’了13年。”蒋大为亲自作词作曲的《思乡曲》,就是他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

蒋大为隐身加拿大,13年的泪水与感动为了女儿,全家移民

蒋大为今年65岁,他出生于天津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和父母、爷爷奶奶还有一个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而瘫痪的小叔一起生活。虽然小叔行动不方便,但是精通美术和唱歌,在小叔的熏陶下,蒋大为喜欢上了唱歌,并多次在公共场合一展歌喉。在一次天津和平区宣传队招演员时,宣传队长张佩君一眼看中了蒋大为,把他招进了宣传队,对他认真栽培。这位伯乐后来成了蒋大为的妻子。

小叔和妻子把蒋大为带进了音乐的殿堂,1975年,蒋大为凭借自己作词作曲的《采伐工人心向党》留在了中央民族歌舞团。1976年,张佩君也调入该团,两人定居北京。

1978年,31岁的蒋大为迎来了女儿蒋怡的诞生。为了让蒋大为省心,也能更好地照顾这个家,张佩君辞职回家做起了家庭主妇。

在妻子的支持下,蒋大为的事业突飞猛进。1985年,蒋大为开始担任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此后多年,蒋大为的歌声传遍海内外。他演唱过上千首歌曲,演绎过上百部电影电视的主题歌,其中《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牡丹之歌》《骏马奔驰保边疆》《敢问路在何方》《北国之春》等在海内外脍炙人口,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因为演出繁忙,蒋大为和女儿相处的机会就非常少,无意中疏远了父女之情。那时,蒋大为大多数时间想的是想办法为女儿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

在教育孩子上,蒋大为要求苛刻。蒋大为有一个喉科名医朋友,在对蒋大为全家检查后发现,这一家子嗓子结构都特别好,都很适合唱歌。但蒋大为知道搞艺术混饭吃不容易,想出人头地更难,坚持不让女儿走唱歌这条路。有一次,北京市举办中学生歌唱比赛,蒋怡偷偷报了名,还在比赛中进了前十名,后来为了不惹家人生气,她主动放弃了后面的比赛。

对于女儿,蒋大为总是充满了愧疚,他一直想多陪陪女儿,想为她做出点什么,可无奈工作太忙,他的这种舔犊之情总是无法表达得淋漓尽致。

蒋怡快高中毕业的前一年,蒋大为来到加拿大温哥华演出,看到那里开放的教育环境和人文氛围,开始有了让女儿移民加拿大的想法。在他看来,女儿很聪明,马上就要高中毕业了,正好可以让她移民加拿大,让她在自由的环境中发挥出潜能,健康成长。

然而,蒋大为找到不少移民机构,却碰到了难题,当时的移民局不好通过。这时,律师就建议蒋大为也移民,因为他是一个大名人,只要他肯移民加拿大,不仅不用花什么钱,而且还可以带着妻女一起移民,女儿读书的问题就解决了。

律师的建议,让蒋大为陷入了沉思。如果移民加拿大,他就必须放弃如今蒸蒸日上的事业。而在加拿大,华人歌唱家也没有多大的市场,没有了万人敬仰、粉丝追捧的荣耀。然而,蒋大为的选择还是偏向了女儿。

蒋大为纵观自己的前半生,小叔和妻子张佩君这两个伯乐的无私奉献,是自己取得如今辉煌的关键所在,家人都能为他默默付出,自己为什么就不能为女儿而放弃那些名利呢?现在是该弥补女儿的时候了。经过考虑,最终蒋大为决定:放弃国内的一切,全家移民加拿大。

陪读女儿,空中“飞人”

1998年6月,蒋大为办完一切手续后,带着张佩君和蒋怡飞往加拿大温哥华定居。并将蒋怡安排进一所大学就读。

万事开头难,虽然加拿大在很多方面都优于国内,但蒋大为在移民加拿大后,并没加入加拿大国籍,只是拿了绿卡在这里定居,目的只是陪女儿读书。在他看来,他和孩子将来还是要回到祖国的。

为了避免女儿崇洋媚外,蒋大为把爱国教育渗透到了女儿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总是提醒女儿不要忘了自己是龙的传人。比如吃饭,女儿已经适应了西方的刀叉,蒋大为就会强调在家里吃饭必须使用筷子;平时可以吃西餐,但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必须吃中国传统的饺子;在外面可以说英语,但回家说话不要夹杂任何外语,而且要求字正腔圆,掷地有声。

刚开始,蒋怡还觉得父亲太苛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蒋怡开始理解父亲的一片赤子之心,并按照他的要求做到最好。因为这些,蒋大为一家在加拿大华人界被推为爱国楷模。看到女儿听话了,蒋大为在国外寂寞的心情也开朗了许多。

移民加拿大后,蒋大为的事业处于停顿状态。在加拿大,内地去的华人都在奋斗,经济条件不太好,一般不太会去娱乐。移民的孩子基本都已经洋化,已不听中国歌曲,港台去的人对民族音乐根本不感兴趣。只有老的从内地去的移民是民族艺术的观众,但也只有在华人聚会的时候才会有人把蒋大为请出来演唱,还是义务的。所以,没了工作的蒋大为,干脆什么都不干,每天都在休息。早睡早起,每天都去练声、健身、打球,没事的时候就练书法。

在父母的全心陪伴下,蒋怡在学校开始显现出她的潜能。虽然在学习上蒋大为夫妇帮不上女儿的忙,但在看到他们移民加拿大后,女儿取得的成就和脸上越来越自信的深情,他们都为当初放弃国内的一切移民加拿大的决定感到值得。

然而,好景不长,蒋大为遇到了经济上的难题。刚移民加拿大时,蒋大为还有点积蓄,但几年过去后,蒋大为手中的积蓄已经差不多坐吃山空了,而蒋怡高昂的学费成了横亘在蒋大为身上的难题。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歌唱家,蒋大为在加拿大没了用武之地,怎么办?

这时,国内有演艺圈的人士听说了蒋大为的困境后,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蒋大为回国参加商演。此时的蒋大为已经55岁了,本已在安享晚年的他,最终为了按时交上女儿昂贵的学费,保证女儿完成学业,蒋大为接受了演艺公司的邀请。

此后,蒋大为开始出现在国内的各种演出活动中。这样一来,他就得经常在加拿大和中国两地之间来回奔跑,这对于体力好的年轻人来说都成问题,更何况50多岁的蒋大为。渐渐地,蒋大为总是无缘无故感冒,头晕头疼成了家常便饭。

一年,正在患感冒的蒋大为接到重庆方面的邀请,为当地桃花节献声。蒋大为马不停蹄地从加拿大飞到北京,又从北京飞到重庆,一路下来感冒加重,嗓子已经发炎,因此失声已成必然。但是,蒋大为性格秉直,在唱之前就声明自己感冒,有可能失声,希望观众给以谅解。果不其然,在唱到一半时,蒋大为的嗓子里再也发不出一个音符……

然而,失声现场,观众却给蒋大为报以热烈的掌声,为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当时,为了节省费用,张佩君没有陪同他回国,而是选择在家和女儿蒋怡通过网络观看蒋大为的演出。看到蒋大为现场失声,母女俩都为蒋大为如此辛劳而非常难过。

“爸爸,可怜的爸爸啊!”蒋怡看到老父为供自己读书还在拼命工作,心里犹如油煎,她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努力学习,早日回报父亲。

“看看你爸爸多辛苦,以后可要学乖,将来找个好工作,你爸爸也就能轻松了!”张佩君对女儿哭着说。不知道真相的人,可能以为身为歌唱家的蒋大为在加拿大有多风光,实际上,由于两国发展差异,蒋大为夫妇的积蓄以及他们的赚钱能力,在加拿大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然而,为了女儿的未来,蒋大为夫妇觉得付出再多也在所不惜。

重庆失声事件之后,蒋大为在加拿大的家中休养了很长时间,失声带给他的不仅是病痛,更是经济上的入不敷出。

蒋怡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在获得奖学金后,蒋怡就在思考着如何报答父亲。“我爸爸的嗓子出现了问题,身体免疫力也很低,这边治疗需要很多费用,谁能帮我在国内找找好的中医,弄一些疗效好的中药?”蒋怡知道父亲心疼钱,不会去医院治疗,她只能通过网络请国内的同学帮忙寻医问药。不久,一个同学向蒋怡推荐了一款中药“洋参雪蛤”,其疗效正好针对蒋大为的症状。这让蒋怡高兴不已,迫不及待地要了同学的账号把钱打过去,

半个月后,一百盒洋参雪蛤邮到了,看着像一垛小墙的药品,蒋大为皱起了眉头,女儿哪来那么多钱给他买药?“不要心疼钱了,这都是我的奖金买的!”说完,蒋怡拿出自己的奖金证明,蒋大为这才高兴起来:“太好了,爸爸没白疼你,就凭你这份孝心,爸爸失声一百次也值!”女儿开始心疼父母了,蒋大为觉得自己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在孝心女儿的监督下,蒋大为老老实实地服药,不久就欣喜地发现头晕头痛减轻了,而且感觉嗓子湿润,说话声音开始洪亮起来。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养,蒋大为终于恢复了健康。

遭遇勒索,柳暗花明

由于蒋怡在学业上的优秀表现,她被推举继续深造。蒋怡本来想放弃这个机会,她知道父亲为供她读书实在太辛苦了。但蒋大为坚持让蒋怡读下去,如今供养蒋怡读书,已经成了蒋大为生活的最大动力,他要尽自己的全力,扶持女儿走得更高更远。

蒋怡要继续读书,蒋大为就必须继续回到国内赚钱。可就在蒋大为为经济奔波时,却遭遇了一场差点让他身败名裂的官司。

还在1993年时,蒋大为在一场由美国华人举办的接待中国艺术家代表团的宴会上,结识了在美国留学的国内某省领导的女儿姚曼,此后,两人成了朋友,并常有联系。2004年,为了能在国内有更多的演出,赚更多的钱,蒋大为和已回国的姚曼商量,让姚曼利用自己的朋友圈以及其父亲的影响,组织几场商业演出活动。

姚曼为了帮助蒋大为,几经斡旋,还真的办成功了几场演出,为了感谢姚曼,蒋大为给了她丰厚的报酬。初次合作成功,让蒋大为看到了姚曼的能力,于是邀请她一起合伙搞演出。

姚曼欣然应允,此后,蒋大为负责演出,姚曼负责商谈出场费等琐事。那时,基于两人的熟络关系,他们在金钱上的往来都十分随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蒋大为除了演出外,还给一些商家产品代言,收入大大增加,姚曼看在眼中,开始想法设法从蒋大为那里多拿一些分成。

姚曼表现出来的贪婪,让蒋大为开始警觉,并逐渐远离她。姚曼岂肯轻易放过蒋大为,开始胡搅蛮缠,终于在张佩君和女儿蒋怡回北京探亲的当口,向蒋大为发难了。那天,姚曼带着一个帮手,在蒋大为楼下将其拦住,要挟蒋大为给她90万的分成,否则将会让他身败名裂。

蒋大为为了息事宁人,被迫写下了90万的借条,不过,蒋大为也多了一个心眼,故意把借条日期写成他不在国内的日子。

为了拿到钱,姚曼向法院提起诉讼,她自称曾是蒋大为的经纪人,蒋大为借了她90万不还,有蒋大为亲手写的借条为证,将蒋大为告上法院“索债”。而蒋大为也通过律师指出借条系姚曼非法胁迫他所写,反过来向警方指控姚曼敲诈勒索。

最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敲诈勒索罪判处姚曼有期徒刑5年,随着判决的下达,这场纠纷终于平息了。

随着案情的明朗,蒋大为一度受损的声誉和事业开始回升。2011年7月15日,他成功在北京举办了个人演唱会。与此同时,应观众请求,中央电视台2012年龙年春晚节目组向蒋大为发出了邀请函,邀请他在“春晚三十年”时间段演出。

接到邀请函的蒋大为感慨万分,阔别春晚舞台多年,国内的观众并没有忘记他,他开始作词作曲,创作出深情浓意的《思乡曲》。这首歌在表达对观众热爱的感谢的同时,也表达出了他“隐居”加拿大13年中,一个游子对中国的涓涓思念之情。

春晚表演结束后,蒋大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向记者透露,如今蒋怡已经进入加拿大一家著名的化妆品公司担任设计师,已经取得了让他欣慰的成就。

蒋大为用自己13年的海外陪读生活,向我们证明了什么是拳拳父爱!无疑,蒋怡将为自己拥有天下最棒的父亲而自豪。

故事五:养女哭述“板车哥”:苦难雕刻了爸爸的好身材

近期,一组照片蹿红网络。照片中,一个头戴牛仔帽,穿五分水洗牛仔短裤,留着浓密络腮胡子,打着赤膊,裸露出古铜色肌肤和六块凸起坚实腹肌的、酷似美国西部牛仔的汉子,在烈日下,青筋暴跳地拉着板车。人们惊呼“型男在民间,完胜犀利哥”!并亲切地称其为“板车哥”。

养女哭述“板车哥”:苦难雕刻了爸爸的好身材网络红人层出不穷,“板车哥”横空出世,这到底又是一场炒作,还是另有所图?近日,本刊对“板车哥”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挖出了这位硬汉身后催人泪下的沧桑父爱……

收养弃婴

下岗汉子再苦再难不喊累

在武汉市汉正街有一个群体,他们或拉着板车或扛着扁担,专门为过往客商运送大宗货物,人们统称其为“扁担”。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群,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都要在这极端的环境中讨生活!严家满就是其中一员。

严家满1966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1982年,他在武汉一家床单厂找到了工作,1989年与其同龄的罗群翠结婚,住在硚口区一铁路小区内。新婚后的小夫妻非常幸福,然而,苦恼的是,结婚3年,他们一直没有孩子。

1992年7月4日,严家满去上班时,看到一家餐馆门口围着一群人,他挤进人群,赫然发现地上放着一个弃婴!此时这个婴儿在30多摄氏度高温的炙烤下已奄奄一息了,连哭都哭不出声了。这时,一个工友说:“小严,你不是一直没孩子吗?干脆收养算了。”听了这话,严家满心里很不是滋味。

此时,那个弃婴的嘴唇在有气无力地蠕动,像是在寻找妈妈的奶头;几经努力失败后,她睁了一下眼睛又慢慢闭上了,仿佛是想最后看一眼这陌生的、冰冷的世界!

善良的严家满再也看不下去了,他把所有的顾虑都抛在脑后,含着眼泪抱起孩子飞快地向家中跑去……

有人说母爱是一种天性,这话一点不假。妻子罗群翠抱起孩子便舍不得放下,嘴里嘟囔着:“遭孽呀,天下哪有这样狠心的父母?”见儿媳这样喜欢这个孩子,严家满的父母也满心欢喜地跑出去买奶粉了。见此,严家满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当孩子吃饱后,罗群翠打开襁褓时发现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生于1992年7月3日。原来这个孩子才出生一天就被遗弃了!严家满夫妇俩禁不住心里一阵酸痛,决心一定要把这个苦命的孩子抚养成人。

从那天起,一个叫“严思思”的小女孩在严家满家“诞生”了。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一个多月后,罗群翠竟怀孕了!

以严家的条件,他们无力同时养活两个孩子,必须二舍一。经过良心的较量,严家满夫妇选择了思思,做掉了自己的亲生骨肉。然而,意外的是,仅过了半年,罗群翠再次怀孕了!

打掉第一个孩子后,夫妻俩一直在痛苦和愧疚中挣扎。这一次,他决定就算生活再艰难也要留下这个孩子。

1994年,严家满所在的床单厂因效益不好而倒闭,严家满下岗了。

此时,罗群翠即将临盆!为了安慰她,严家满没将自己下岗的消息告诉她,每天照常“上下班”,四处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

当时,武汉大街小巷到处都有“麻木”(电动三轮车), 严家满觉得开“麻木”载客很适合自己。于是,他托人买了一辆二手“麻木”。开“麻木”也不容易,经常风里来雨里去,但生意好时每天也能挣百拾元,他感到很满足。然而不久,武汉市全面整顿市容,“麻木”被取缔了。严家满再次失业!

1994年3月,严家满的小女儿严佩思出生了。严家满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他不停找工作,但因没有文化和技术而连连碰壁,后经朋友介绍,他加入了“送奶工”行列。送奶工的工资实在太微薄了,根本养不了家。于是,他又兼职“拾荒”和“摆地摊”。屋漏偏逢连阴雨。一天晚上,他刚把地摊摆好,一辆城管的汽车悄然而至,下来几个城管员,不问青红皂白便将他的货物没收了。望着绝尘而去的城管汽车,他流下了无奈的眼泪……

为女儿打拼

型男“板车哥”情动汉正街

思思和佩思慢慢长大了。这时,逐渐懂事的佩思不解地发现,父母对待姐俩的态度截然不同,无论什么事,父母总是向着姐姐,全然不顾她的感受!难道自己不是他们亲生的吗?

对于严家满来说,工作上无论多么辛苦,他并不害怕,最让他感到手足无措的是对两个女儿爱的方式。因为,两个女儿一个亲生的,一个抱养的。为了弥补思思失去亲生父母的缺憾,他们一家在平时生活中处处向着思思,小的时候为思思买了很多玩具,而佩思只能在旁边看着姐姐玩;到了上学的年龄,思思高兴地在父母的陪同下走进了校园,而佩思连上幼儿园的权利都被爸爸剥夺了。每天早晨,佩思都会孤独地将脸贴在窗子上,羡慕看着姐姐被爸爸牵着手送往学校。

2002年8月,8岁的佩思终于上学了,她高兴得像燕子一样,张开双臂在屋子里跳啊,唱啊。然而,她还没高兴几天,便又一下子回到了从前。

2003年新学期开始了,为了争取好成绩,思思想报课外补习班,严家满马上用准备给佩思交学费的钱为她交了补习费。3天后,佩思哭着回来了!原来因学费没交,被老师点了名,同学都嘲笑她。她一进家门便跟父母摊牌了:“我到底是不是你们亲生的?为什么姐姐什么都用最好的,而我连学费都要拖!……”听了这话,严家满心里锥刺般的痛,四处借钱为佩思交了学费,并为她报了拉丁舞培训斑,因为他知道佩思喜欢拉丁舞。他只能用这种办法来平衡女儿的心理,但为此,他背上了几千元的债务……

沉重的负担压得严家满喘不过气来,这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小人物,只能更加拼命地出卖自己的体力了。2005年9月,严家满在汉正街找到一份为物流公司运送大宗货物的工作,就是每天用板车给别人拉货。

为此,严家满将送牛奶的时间提前到凌晨3点。送完牛奶后,便赶往汉正街把包裹一包一包扛到板车上。每车货重量都在1吨左右,而他的体重只有70公斤,货重是他体重的14倍!

驾驭这么重的板车,没有这方面经验的人是很难控制的。为了迅速适应工作,严家满不得不向资深的“板车工”请教,从他们那里他学会了诀窍:装车要把货装好,关键一点是平衡;一根绳索两头用,人与货物齐绑定;脚步沉稳腰弯下,中途不要把车停。

从此,汉正街的人们总会看到一个中年汉子吃力地拉着板车上坡下岗,汗水在他脸上恣意流淌,身体几乎贴着地面,绳索深深地陷进了肌肉里……

在这种高强度劳动的磨损下,一件衣服穿不过3天必被磨烂。为了节省,严家满只好光着膀子拉车!每当冬季来临,街上常常因雨雪变得湿滑,每迈出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一天早上,严家满拉着一车货在泥泞的路面上艰难前行。由于地面打滑,板车在不停地摆动。在一个斜坡路段,严家满突然脚下一滑,身子重重地摔在地上,沉重的板车脱离了控制,向坡下滑去。坡下车来人往,如果不马上控制住板车,就会危及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这紧急关头,严家满用身体死死地拖住板车。板车下滑了10多米终于停下了,而在这十几米的路上,却留下了一行血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女儿的学习费用越来越多,严家满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供女儿读书,他将房子租了出去,临时搭建了一间30平米左右的平房,一家四口就挤在里面。他每天都要看天气预报,提醒妻子要根据第二天的天气安排好两个女儿的衣服;为了给女儿增加营养,他每天都要与妻子商量第二天给女儿做什么饭菜,而他自己却一个多月没见过荤腥了。

2006年5月的一天,佩思放学回到家里激动地喊:“我获奖了!”严家满接过证书一看,原来是她在武汉市拉丁舞比赛中获得了铜牌!他高兴地把女儿举过头顶,满地转圈……

佩思性格活泼,经常和父亲一起嬉闹;而思思内向沉静,不善与人交流。一天,在拉完货回来的路上,他发现思思的学校就在路边,于是,他给思思买了点好吃的,便走进校门。这时下课的铃声响了,思思和一帮同学走出教室。他走上前,大声叫女儿:“思思,思思……”想不到思思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高兴,她眼睛不停地在地面扫视,显得格外窘迫。一旁的同学好奇地问:“这是谁啊?”“我家街坊。”思思回答的声音很小,却依然被认真关注着女儿的严家满听到了,他的热情瞬间凝固了,他简直不敢相信心爱的女儿竟然不敢认他这个爸爸。多么令人心痛啊!可随即他又想开了:自己胡子拉碴,又打着赤膊,女儿肯定会觉得没面子的。这样一想,他心里感到好受了许多,他对思思笑了笑,将吃的递给她就快步离开了。

当天晚上,思思放学回家,走到小区门口,发现一群街坊在闲聊,只听一个大婶说:“你们说老严何必把自己搞的那么辛苦,养一大家子人本来就不容易,还对一个捡来的女儿那么上心,你说这是何苦呢!”另一个接着说:“听说他那捡来的女儿也算给他争气,成绩好过他的小女儿呢。”什么?捡来的女儿?思思什么都明白了!

如同晴天霹雳,思思蒙了!回想起从小父母对自己的偏爱,竟然比对妹妹好上百倍,而自己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份优越。今天,她无意之间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也就是在今天,她还伤了父亲的心。她一时百感交集,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刚进门,严家满就听到了思思的哭声,他吓了一跳,难道女儿还在为自己去学校的事烦心么?他不安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连大声说话都不敢。父亲越是这样,思思的心里越是愧疚,她捂着脸哭着跑了出去。严家满感到事情严重了,急忙跟了出去。

此时,夜色越来越重了,沉闷的空气预示着大雨将至,严家满心里急得不得了。他追上思思,拉住她的手说:“思思,快下雨了,咱们回吧。”看着父亲一脸沧桑,思思一下子抱住了他,哭着说:“爸,你和妈妈辛苦了,我对不起你们啊!……”严家满明白了。他想认真地与她谈一谈,但他有一肚子话,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面对女儿痛苦万分的样子,他的眼泪也默默地流了下来……

此后,思思改变了很多,她想明白了,不管自己是不是亲生的,爸妈对自己比亲生女儿还亲,这份养育之恩一辈子也报答不了。

2006年9月,思思考入市重点高中。严家满激动不已,逢人便说,其骄傲无以言表。为支付昂贵的学费,他更加卖命地挣钱。在有“火炉”之称的武汉,炎日将打着赤膊的严家满晒成了古铜色;一双手掌被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为节约开支,他将自己的饮食压到最低限度,每天只吃6个馒头。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严家满满口牙齿已经松动,加上他拉车时经常是咬着牙爬坡上岗,松动的牙齿逐渐脱落,到2009年时,他的牙齿已经荡然无存了,他不得不安上了一副假牙。那年他才43岁呀!

2010年大年三十,公司老板向员工宣布:三十这天拉货,价格调整为平时的两倍!严家满马上来劲了,他正想在年初一给两个女儿封两个大红包。

这天严家满不知道自己拉了多少趟,到了晚上,其他工友都走了,只剩他一个人还在坚持着。此时,满天的烟花在不停地闪烁,除夕的爆竹不时地在街边炸响,餐馆里、各家各户的门缝里都飘出了酒香和肉香,而严家满却依然弓着背,绷着腿,一步一喘地在爬坡!

就在严家满想着派发红包,女儿快乐的表情时,突然听到大女儿思思的一声呼唤:“爸爸!”他抬起头,看见思思一脸惊讶地站在自己的面前!

思思怎么也不能相信,大年三十父亲居然还在拉板车!难道父亲所说的“好工作”就是做这个吗?看着父亲一言不发,思思明白了:父亲为了供自己和妹妹读书,竟像牛一样在拉板车!要不是妈妈让她来找父亲,她也许永远也不会看到眼前这一幕!思思再也忍不住夺眶的泪水,跪倒在父亲面前,抱着他的双腿哭出声来……

替养女寻亲

“板车哥”绝世父爱令人动容

2011年6月14日中午,严家满在一根电线杆上看到了一张寻亲启事。启事中写的是一个叫Jenna的耶鲁女孩回国后,打算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jenna是1992年被人抱养的,跟他捡回思思是一个年份。就是这张寻亲启事,严家满心里再也平静不下来了。

耶鲁女孩的养父母远在万里,却领着孩子来武汉为其寻亲,这令严家满第一次想到了女儿也有寻亲的权利。但一旦思思找到了亲生父母,被领走了,自己能承受得了这份打击么?如果帮助女儿寻亲,思思能理解自己的心意么?生活上的操劳与心理上的纠结深深折磨着他。很多个夜晚他都辗转反侧。这时,思思正在准备高考,严家满只好将这事压在心底,准备等女儿高考完再说。

高考结束了,思思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江汉大学。这让严家满感到非常骄傲。他把街坊邻居都请了过来,摆了一桌简单的宴席,以示庆祝。就在这时,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打乱了严家满一家平静的生活。

2012年6月10日,网络上曝出了一组汉正街“板车哥”的照片,照片上的“板车哥”古铜色肌肤,戴着牛仔帽,穿一条五分洗白的牛仔裤,腰间挎着一个小包,留着络腮胡子,光着膀子有六块完美的腹肌,正在烈日下拉着高出他一倍的一板车货物!这个人正是严家满。这组很“潮”的图片一时间在网上疯传,“板车哥”也一夜爆红!

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啊!有多少青年男女为了走红网络,不惜代价刻意炒作,而他却在无意中获得如此殊荣。从没有涉猎过网络的严家满非常惶恐。

2012年6月末,湖南卫视《完美释放》节目组突然来人邀请严家满一家录制一期节目。是否应邀,严家满一家人进行过一场激烈的争辩。佩思说:“被媒体包围的日子可不好过,爸爸你还是别参加了。”而思思却很坦然,她想这也许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天意,上天让辛苦了一辈子的父亲得到应有的荣誉。

湖南卫视《完美释放》节目组只给严家满家报销3张火车票,而他们家却有4口人,怎么分配呢?去湖南卫视的一晚,思思对妹妹说:“佩佩,我知道自己不是爸爸的亲生女儿,爸爸为了培养我们两个,吃尽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他是一个好爸爸。从小爸妈就对我比你好,我理解他们的心情,这次去录制节目,你和爸妈一起去吧。”思思知道湖南卫视是受年轻人喜爱的节目,能上湖南卫视,妹妹一定会开心的。6月30日,思思以考试为由,拒绝了上湖南卫视的机会,将票让给了妹妹。

2012年7月3日,湖南卫视《完美释放》节目组播放了严家满拉板车培养女儿的事迹。直到这个时候,佩思才知道父亲为了养育自己,一直在汉正街拉板车。她一下子哭了起来:“我做梦也想不到爸爸为了养活我们,竟然还做着这种牛啊马啊应该做的事。”直白的哭诉感动了所有人,在场观众纷纷擦起了眼泪!

望着女儿婆娑的泪眼,严家满愧疚地说:“我心里很清楚,自己没本事,人家小孩的父母都开着小汽车,自己是拉板车的,我对不起两个女儿。我没有办法,我真的没有办法了,为了挣钱给女儿读书,为了我的两个女儿,只要不生病,再苦再累都不算什么。”多么朴实的语言啊!这就是一个中国普通家庭的爸爸,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心声,但却那样铿锵有力,铁骨铮铮,怎不让人为之动容呢?

20年的超体力劳动打造出“板车哥”的钢筋铁骨,也让他收获了沉甸甸的父女亲情。如今,他的两个女儿都上大学,这对他来说是最大的回报。对此,严家满无比骄傲地说:“我的两个女儿虽然是人群中最平凡的,不过她们就是我的骄傲。”他的这些话赢来了观众的热烈掌声,而他却哭了,在那浑浊的泪水里包含着多少沧桑父爱呀!

在得知父亲向媒体公布了自己的身世,将寻亲的权利交给自己后,严思思语气平和:“没事,爸,我晓得。”从她那平静的语气里,人们似乎得到了答案……

人活着最大的精神动力就是爱。严家满能忍受常人无法承受的劳苦,完全出自于一颗对女儿、对家庭无私的爱。他从来没有时间与精力去体会自己的得失或艰辛,他也不懂得什么人生的大道理,可他却懂得人世间最珍贵的爱!他那双布满厚茧、伤口累累的手,为女儿撑起了一片晴空!这位平凡又伟大的父亲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