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和乾隆睡前故事

文章 2019-07-16 22:21:48 1个回答   ()人看过

乾隆十九年(庚午,1754年),31岁的纪晓岚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有了与乾隆皇帝接触的机会。但是,纪晓岚相貌平平,并且是个近视眼和结巴子,而乾隆却喜欢俊男靓女。起初,纪晓岚没有多少在乾隆皇帝面前充分展示的机会。要想让皇帝了解自己的文才,确实需要一番心机和功夫。

首先引起乾隆注意的,是纪晓岚进入翰林院次年(1755年)的元宵节出的一副灯谜。这年春节,乾隆命大小臣工上进灯谜,以供元宵节紫禁城悬挂。纪晓岚所献灯谜为一副对联,通过疏通各种关系,将其悬挂于灯会的入口处,注明上下联各猜一字作为横批:

上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下联: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也是妙文。

这幅对联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形式相通、上下衔接,文字严谨、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音符和谐,言简意赅、面底呼应,可谓华夏文化之瑰宝。

灯会那天,其它灯谜一一被人揭底,唯有纪晓岚出的这副联谜无人猜到,乾隆皇帝当然也不例外。当皇帝打听到这个谜面是纪晓岚出的题,便召其回复,结果得知答案,特地大加赞赏。纪晓岚的座师刘统勋等人也乘机在乾隆面前夸奖纪晓岚。此后,纪晓岚名声更著,一步步被乾隆皇帝所器重。

清高宗弘历,国号乾隆,是位风流才子。在民间流传着不少他在朝与刘墉、 纪晓岚等汉臣的传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灯谜有关。

这一日朝罢,乾降命太监传纪晓岚东暧阁候驾。纪晓岚奉命来到东暖阁侍立候驾。乾隆换罢朝服由阁后出来,纪晓岚参驾。乾隆说:“早朝已过,你我君臣还是随意些,不拘大礼。”

落座之后,乾降问:“纪爱卿,朕近日听说,你在家研究灯虎颇有心得?"

纪晓岚忙回禀:“灯虎实乃雕虫小技,何劳皇上挂齿。”

“今天你我君臣,就以灯虎取乐,你看如何?"

“臣才疏学浅,恐难使皇上尽兴。”

“纪爱卿,今儿个你就给朕出个谜猜猜。”

“请万岁爷出个题儿,臣自为之。” “好,这么着,就以朕的这个为题。”说完乾隆指着脚说:“以朕的脚为题吧!” 纪晓岚一听,心里犯嘀咕,今儿个得 留神,闹不好招翻他,我可吃罪不起,遂回答:“皇上,灯虎乃戏笑文字,恐有不礼之处,万岁爷得恕臣不恭之罪。”

乾隆摇了摇手:“今儿个咱们是找乐,一概全免,何谈罪也。”

纪晓岚琢磨了 一会儿说:“就以‘皇上的脚’为题目,打一字,皇上请猜。”

乾隆听了后,沉思一阵:“纪晓岚,朕 猜谜不行,你还是宣了,朕的脚到底打个什么字啊?”

纪晓岚说:“臣借皇上的御笔一用。" 说罢在书案上拿起一支笔,舔饱了墨,在左手上写了一个字,转身冲乾隆说:“‘皇上的脚’,就打这个字。”把手向乾隆一张。

乾隆一看,大为恼火。

“好你个纪晓岚,竟敢亵渎朕,该当 何罪!”

纪晓岚急忙上前:“皇上,您可说了一概全免,您是皇上,说话可得算数。” 乾隆一听,“也是,哪有说话不算数 的皇上。纪晓岚,这么着,你把这个字讲 明白了,有道理,朕还有赏。”

纪晓岚用右手盖住左手上字的右半边:“皇上,这是什么字?怎么讲啊!” 乾隆一撇嘴:“这是足字啊,还用讲 吗?就是‘脚’!”

纪晓風又用右手挡住足字,说:“皇上,可在这大清国,谁敢称得上这个字 啊!不就是您吗?您的脚,就打这个字! 没错儿!”

乾隆一看这个字闹得张口结舌,生气地说:“纪晓岚!往后说灯谜,谁也不许说这个字了!知道吗?”

纪晓岚忙应声:“臣遵旨。”

纪晓岚学识渊博且机敏诙谐,其轶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据史书记载,他喜联、擅对,是对联奇才。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千叟宴”,席间有一老翁141岁高龄,乾隆帝得知,便以此为题出一上联,命众人答对,联曰:“花甲重逢,又增三七岁月。”

60岁称“花甲”,“重逢”等于120岁,“三七岁月”即21岁,相加恰好141岁。纪晓岚稍加思索后随即对曰:“古稀双庆,再添一度春秋。”70岁称“古稀”,“双庆”等于140岁,“添一度春秋”也是141岁。

时值旧历除夕,瑞雪初霁,梅花傲放,红装银裹。纪晓岚伴乾隆帝到户外赏景,不料乾隆帝叹道:“老叟扶持观梅花,唉!青春已过。”纪晓岚悟出这是一题上联,脱口而出:“幼童侧耳听鞭炮,哟!又是一年。”

纪晓岚为乾隆帝五十寿辰而作的寿联,也堪称流芳佳联:

“四万里皇国,自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五十年圣寿,自今而后,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全联36个字,字字歌功颂德,句句阿谀奉迎,尤其说乾隆帝“五十年圣寿”之后,还要活“九千九百五十年”,前后相加,正好是“万岁”,妙不可言。

在民间传说中,纪晓岚风流倜傥一表人材,他与乾隆这对君臣的关系是贤明的君主、能干的臣子,相互间洋溢着信任、调侃和幽默。纪晓岚正直、机智、英俊、洒脱,他与和珅针锋相对,时时伺机捉弄对手,出他洋相;自己又每每能够成功避开和珅的报复,整的假亦真时真亦假。传说毕竟有人们想当然善意美化的,与史实仍有出处。

故事一的谜底是猜“猜谜”,故事二的谜底是“蹄”,你猜对了吗?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