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是思乡的情书散文随笔
亲爱的,我还在北方。
几天的时间,气候的不同已经有所适应,这几天我都在自然生物钟的影响下醒来。其实我不用像在羊城一样,每天清晨早早起床再出发去工作,但那种长年累积下来的生活习惯,不是说换一个地方便能随意改的掉,我依旧很早起床,拉开厚重的不可透光的窗帘,再掀开窗户,让北方的冷空气涌进房间来,顿时,神清气爽。
窗外正对面是一间幼稚园,正放着优美的儿歌,三三两两的车在园门口停下,或父亲或母亲带着孩子从车上下来,带着进入园内,小朋友们挥手向父母告别。这场景,与我小时候一模一样。我有些想念,儿时母亲送我进幼稚园的时光。我那时上幼稚园比现在的小朋友更加幸福,虽然没有车接送,且学校远在五六公里以外的隔壁乡村,但我的母亲每天坚持背着我去学校。小朋友们很羡慕我,只要看到远远的一位漂亮妈妈背着小朋友走向学校,便欢呼的说:你们看你们看,小华的妈妈送小华来咯。母亲的背部,散着暖暖的体温,母亲的双手有力柔软。亲爱的,这种记忆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空气里散发着干燥的味道,我的双手干燥得皮肤发皱,双唇开始起皮,轻轻一咬,便可
咬下已经发白变脆的唇皮。还是南方湿润的空气好啊。还好,很快便要结束北方之行,我已想念羊城,还有羊城的美食。
亲爱的,在这里,寻找食物是个技术活。我在陌生的街道上,慢慢行走,看着一排排低矮的房屋,有些炫晕。每一间房子都长相一样,四四方方,连结成行,挂着某某某餐厅招牌的房子显得有些孤寂。我进入一家小小的餐厅,屋内陈设简单,几张桌子配以相应的凳子便是餐厅的布局,稀稀寥寥的坐着正在用餐的人。这里没有羊城餐厅,哪怕很小很小餐厅里用餐人的人来人往,没有进入餐厅便饭菜香扑鼻,令人食欲大增的味觉向往。
我感到很奇怪,难道这里的人们不需要用餐吗?后来与朋友在畅聊时才知道,北方的人们顾家,用餐时间,只喜欢与家人们坐一块儿享受美食时光,尤其北方男人。这令我这个南方人羡慕。北方男人与南方男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北方男人很顾及家人的感受,享受妻儿在身旁,老人在高堂之上的家庭幸福,工作赚钱这种物质上的给予永远排在家庭幸福之后;而南方男人,先顾及赚钱,满足自己的欲望,然后才会顾及家庭的和谐与幸福。我想这应该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中国南方的离婚率高过北方。
我依然选择了最简单方便的简餐。虽然我不擅长于厨艺,甚至有朋友说我对厨艺属于脑残级别,但,不代表我不能好好品味美食。只是在这里,我没有找到能够让我食欲大增的用餐地方。在这里饼是家家餐厅的主食,而我不是太喜欢面食,偶尔吃吃会觉得特别香,但若是天天吃便觉得受不了,南方人嘛,就是吃米饭长大。
四川生活的时候,基于气候的湿冷特质,荤素菜系无麻辣不欢,哪怕喝口汤,也得加点辣椒和味。吃辣的人脾气与辣椒一样,看着红彤彤或者深绿深绿的颜色,便让人视觉上为之欣赏,做成调料之时,那味道令人唇舌兴奋,面发红眼放光,血流通畅,心跳加速,会食用的人觉得美味无比,不会食用的人眼泪鼻涕一把抓,到达五脏六腑哪儿哪儿不舒服。四川女人便如同这辣椒一样。小巧玲珑,清秀水灵,肤白貌美,怎么看怎么都是一朵漂亮的花。温柔时似水似月光,刚烈起来,多少男子都汗颜。因此,从四川走出去的女子,便承借了辣椒的味与女性的美,称之为辣妹子。亲爱的,我就是地道辣妹子。岁月无情,已失去了美,只留下味。
羊城生活多年,粤菜唤起了对营养的需求。羊城无春秋,只有冬夏,而夏季占了主导地位,长年的阳光照射,对于饮食的要求只能是味薄清淡。羊城的女子,大多肤色黝黑,肤质较差,这与阳光的紫外线脱不了干系。因为太过火热,体内的热气自是重过巴蜀圣地四川,因此,菜系烹调方法以蒸煮为主,一来保持其原汁原味,二来驱逐燥热。吃粤菜,令人体会的是生活的本真:人生有味有清欢。粤菜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气氛,是一种渲染,是一种和谐,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健康标准的体现。
我的生活一半在四川一半在羊城。忘不了红红火火的辣味,也舍不下清清淡淡的原味。我在这里,因着时间关系,没有花时间去探寻食物的根源,去了解食物与当地人的文化。在这里,我想念着平日里喜欢的食物,想念着与食物有关的地方。
亲爱的,都说,食物是思乡的情书,我可以写两封情书吗?一封给四川,一封给羊城。寄予它们,慰籍我的思念。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