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飘》读后感
朋友推荐的《Gonewiththewind》(飘,个人觉得译作往事随风比较好)在kindle里躺了很久很久,点开过许多次都无法坚持一次看完。说实话,我看过的外国名著屈指可数,篇幅的冗长、人名和关系的复杂、翻译的无感和时代背景的不熟悉,每次都让我看得比较艰难,这本也不例外。
2017年2月22日下午,在自己做完两个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选择后,为舒缓心情,一个人去电影院看了《上海王》。影片结束之后怅然若失地坐在影院大厅的沙发上无意又点开了这本书,看到很久之前标注的笔记:
“他从来就没真正地存在过,除了在我自己的想象里”她不无厌倦地想着,“我爱的只是自己虚构的一尊偶像,一尊没有生命的偶像。我自己做了一套漂亮的衣服,然后就爱上它了。艾希礼骑着马走过来时,那么英俊,那么与众不同,我便把那套衣服套在了他身上,也不管他穿上是不是合身,而且我也不愿看清楚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一直爱的是那套漂亮的衣服而根本不是他本人。”
直到今天我才能想明白,也许很多时候,我们撞见的并不是爱情,只是在我们寂寞的时候刚好碰见了这么一个人,这个人让你内心对爱情的所有臆想有了安放。
其实你脑海中爱着的那个她,或许根本就没有真正地存在过,你把你想要的爱情的样子,和想要的爱着的人套在了她的身上而已。就像是把自己做的漂亮的衣服套在了走向你的艾希礼身上,其实你喜欢的只是自己喜欢别人的感觉。
引申推广,同样,很多你想要做的事情也许并不是你真的想去做。只是年少时你看着别人拥有,觉得很美好,然后在少年的心里埋下一颗理想的种子,你便开始追求那些不适合也注定不属于你的东西。年少不可得之物终究会困恼你的一生,但切勿力小而谋大,这比一辈子碌碌无为还要悲凉。
《飘》的结尾很伤感,郝思嘉在青春殆尽的时候,才愿意揭露内心对自己的蒙骗,去接受一个无比简单的事实:他不爱她,他只是软弱得不知如何拒绝她罢了。而瑞德对这场漫长的爱情赛跑也终于完全厌倦,才带着一颗疲倦的心离开。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人们对于真正爱自己的人通常是很冷酷的,得不到的才是一生的痛,尽管那个人其实并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
基于这种思考,所以前段时间我在微博上做了两个问答:
1、人这一辈子从来没有彻底地爱过别人,和不顾一切爱过后却一身情伤,哪种更不幸?
2、人这一辈子一直都是碌碌怯怯平凡地度过,和痴狂不顾后果地追逐一件事后却失败得狼狈不堪,哪种更不幸?
调查的结果是,两道题目大家都觉得前者更不幸。其实在大家的意识里还是很渴望爱和理想的,当然我不否认这种调查的结果需要刨除时间和现实成本,毕竟口头上不必承担责任和后果的选择谁都会做。
所以怕什么,人生何须顾及他人眼光,勇敢去爱,勇敢去做,去追逐,去伤感,去体验,你可能会后悔,但绝对不会有遗憾。
就像萧景睿说的那般:
我之所以这么待你
是因为我愿意
若能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
固然可喜
若是没有
我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
真诚地祝福每一对相爱的情侣都能与爱偕老
每个在等待爱情的人都能等到对的人
每一个追逐梦想的浪子都能成功
每一个心里埋了理想种子的人都能勇敢第迈出第一步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