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董其昌的官场故事

文章 2019-07-16 21:45:50 1个回答   ()人看过

古时候读书人自幼便学习用毛笔写字,毛笔也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共用工具。历代士大夫中,兼善书画的比比皆是,而在中国书画史上官做得大,艺术成就又被肯定的,莫过于董其昌(1555一1636)了。

董其昌是晚明最有名气的书画家、艺术理论家、鉴赏家和诗人。他出身于松江华亭(今日上海)的一个没落大家庭,家境并不富裕,穿不起续罗绸缎,日常只能穿白布袍,后来更因为没有钱买纸来练习书法,于是拿自己的袍子来写字,使白袍变得花斑斑的,最后更成了黑袍子!这位穷书生终于凭着努力,三十五岁时考取进士,开始了其四十五年的官宦生涯,跨越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七十七岁时更做到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去世前一年还担任太子太保,即王储的老师。董其昌的仕途虽然称不上一帆风顺,但基本上是扶摇直上的。身处在明末宫廷政治的黑暗时代,历经东林党争和宦官横行,国家政治一团糟。董其昌却从未遭到贬滴,更未被罢官,在这个动辄得咎的政治环境下仍能明哲保身,可想而知他的交际手腕何等高明。每当他察觉到祸患将至,安全受到威肋泌全,便会用养病、归隐等借口离开官场,一去数年,直到情况稳定下来,朝廷召回,必重出江湖。

董其昌每当回到故乡时,便会积极参与艺术活动,例如创作书画、搜寻古书画、到收藏家的家中鉴赏珍品、畅游江南名山大川以启发创作灵感等。绘于天启六年(1 626)的《佘山游境图》,是他游览佘山时在船上所绘的。这一年,董其昌面对激烈的党争,他知道自己很容易受到牵连,于是向明熹宗呈《引年乞休疏》,以年迈退隐为由回乡。《佘山游境图》是他寄情山水时的纪游作品,展示了江南水乡秀丽幽雅的风光,水面波平如镜,连房舍中也空无一人,一片宁静安逸的境界,与董其昌之前所面对的朝中纷争形成强烈对比。可以想象这幅画是他的心灵写照,他刚刚逃离党争,回到江南,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心中实在有说不出的平静畅快!

谁知五年之后,董其昌再度被召回京,更当上了礼部尚书。礼部尚书是明代六部尚书之一,相当于现代的文化部兼外交部的高官。论官职的高级,艺术成就的全面性,历代艺术家可谓无出其右。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