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束花送给我们美文

文章 2019-07-16 21:04:01 1个回答   ()人看过

不知道为什么,出于怎样的一种心情,才用这样一个题目作为此刻我对他们的喜爱。或许一直一来我并没有这么孤单,这么迷茫的踏入这个曾经充满了幻想的领域。而时至今日,我又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靠着理想生活的人,而理想又决不能当饭吃,所以对于文字我仅限于热爱和靠着它,把它当做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你觉得呢?

记得初中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写日记或者周记,可是起初我是那样一个贪玩的孩子,作业都是抄袭别人的,自己也不愿意动脑子。后来小学语文老师在我的作文下面的批语是:我已经看见一颗希望的种子在你的心里发芽、成长。简单的再不能简单的字眼,却也深深的在那个年纪鼓舞着我,那篇作文我都忘记内容是什么了,可是我第一次那样认真的去完成一件事情,让我相信自己是可以的。

第一首诗的发表让自己不仅收获了第一桶金也收获了第一个来自远方的问候,第一次觉得生活的美好在于你自己的进步和诚恳的态度。曾经也认真的告诉过妈妈:“我觉得以后我可以用自己的文字挣钱,还是不错的吧。”妈妈听完就笑了,可是她并没有否定我,而是说我等着。其实这句话也是对自己的鼓励吧!这句话我都快忘记了,可是妈妈还会时不时的拿出来调侃我几句!年纪小还真有那么几分幼稚的因素在话语间流露着,简直太可笑了,我都快被自己吓着了。原来我也那么年轻过。

不知道你们高中的时候有没有课前三分钟是属于每一位同学的,就是在讲台黑板的某一角写一句名言并在上课前与大家分享。知道吗?这个时候你会觉得:“哦天哪!我的字、我的胆量如何面对大家。”俗话说:丑媳妇也要见公婆。(说的有点严重了)豁出去了,怎么样都要上,最要紧的是对自己的锻炼啊!还记得第一次踏上这样的讲台时的感觉,有那么点紧张,但是又想让自己表现得好一点。那时候觉得幸好字写的不难看,这第一关是闯过去了。可是我没记住自己分享的名言是什么,可惜那时候手机并不是每个同学都有,更不会用手机拍照记录发微信。我那时候不知道哪来的胆量,竟然将周董的《龙卷风》重新填词唱给同学们。我在想如果现在给我一百个胆我也不会再重新来过。

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成长,你不会再幼稚,不会在锋芒,你唯有的就是现在脚踏实地走出去的每一步。这第一束花我想我要送给自己,因为我长大了。

因为超爱周杰伦和方文山,那时的自己大概和很多人一样,只要是他的歌都会找一个很好看的本子将他的所有歌的歌词抄一遍。那些富有诗意的填词和旋律,直到今天我都觉得那是无可挑剔的。喜欢一个人,不一定需要很俊美的外表,很高挑的身材,或许一个眼神、一种气质、一段歌声都能拿来当做喜欢的原因,而且仅此一点,足以让你喜欢一阵子,或许更长的时间。

大概不需要用更多的词汇去渲染他们在我心中的位置,因为从未改变,所以无所谓离开。这第二束花我要送给他们,作为标榜的对象。

最近,发现一个人,是看《天天向上》时注意到的,李荣浩。看到他时他正在唱《不搭》这首歌,我看见词曲都是他,听完就觉得这家伙太帅了(其实他本人并没有那么帅了)。看的时候就已经忍不住要百度一下,了解一下他,“中国大陆著名男歌手、词曲创作者,曾经为其他歌手作词作曲,后为陈坤、赵薇、周笔畅、信、杨丞琳、王心凌等艺人创作以及担任制作人;为多部电影制作音乐主题曲、配乐,还为多款电子游戏制作音乐,台湾多部偶像剧歌曲也是由其创作”还有很多。随后我就搜了他的歌来听。曲风、歌词都是我喜欢的风格,《老街》、《模特》、《李白》还有很多首我听了很多遍,不仅仅是歌词里的押韵还有那些背后的故事。当歌遇上诗,所创作的叫做音乐,一种独特的风格。

二三十岁的人,傍晚黄昏,还等对的人;二三十岁的我们,还在为生活忙碌奔波,为心中的梦想努力着。二三十岁的我们,一直都将认真、诚恳和坚持当做生活的态度。第三束花我要送给他,一个一直都坚持梦想的音乐人。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可以将这些花亲手送给他们就再好不过了。无疑这个对我来说实在太难了,不过,此刻我在心里已经将花送给他们,并且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

不料,不得不承认我们还是喜欢在回忆里做最煽情的表达。那些固执的坚持和热爱也都在不经意间收获满满。我想说:送一束花给自己,也给你喜爱的他们。人生这出剧演,参演的人都还不确定,但是故事还在继续,精彩又怎么能停止。

25岁,一束花、一句问候、一点回忆,为我这个可怜的家伙找一个避雨的地方,放肆的,如夏花盛开般微笑;不加修饰的,如暴雨来临前电闪雷鸣般嘶吼着;认真的,如我踏上追寻之路时的小心翼翼。这一切能否真的能和我喜欢的他们靠近一点,能否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挥毫于我还未来得及书写的25岁的剧本里。

我在想,没有人会真正在意你有多么的努力,唯有你自己的状态决定你以后走的路。那么,现在你对自己的状态满意吗?如果满意,那么也为自己送一束花,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赞吧!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