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人物形象分析和读后感
《边城》讲述了翠翠、祖父、天保兄弟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刻画了一个个经典的人物形象。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边城》人物形象分析。
沈从文《边城》人物形象分析
(翠翠、爷爷)的人物形象分析
翠翠: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她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节选部分以后,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著。
(边城)中的主人公翠翠,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生的化身与极致。这个湘西少女,是渡船老人的外孙女,祖孙俩相依为命,长期生活在山水间、渡船上,青山绿水与古朴的环境造就了翠翠清 澈透明的性格,她美丽、热情、纯真,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又从小常看着老人向那些困惫的旅人赠饮一杯凉茶,甚至不收过渡者的赏钱,过着勤俭、宁静的生活。随着岁月的更替,翠翠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作者细腻地展示了这个少女情窦初开时充满爱的心灵,她喜欢看迎送新娘的喜轿,爱在头发上插朵野花,乐于听人唱歌,因为在一次龙舟竞渡时邂逅船总的儿子傩送,从此暗暗倾心。至此,作者向读者展现了翠翠的青春的觉醒和萌动,朦胧的憧憬和少女羞涩的美妙心态,表现人类感情中极为美好的一面。而在傩送远走,渡船老人又溘然长逝后,翠翠怀着对老祖父的伤悼之情和对恋人的思念, 守着渡口,虽有失落,但依然抱着期待,尽管傩送“这个人也许永远 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采”,翠翠仍一如既往,因循着传统的方式,平和地生活着、等待着。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特别是通过这一人物在爱情生活中的态度,描绘出人世间一种纯洁美好的感情、讴歌了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祖父: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克尽本分。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痛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十七年前,当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恋爱,有了小孩子后,他“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后来,士兵死于暴病,女儿为之殉情,他又毫不犹豫地负起了抚养外孙女的责任。随着岁月的流逝,转眼间,外孙女已出落成了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从此,在老船夫的心里又多了一层心事:为翠翠找一个如意郎君。为此他不辞辛苦,竭尽全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他带着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老船夫慈祥、敦厚、善良、凡事但求心安理得的良好品德仿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身;他对女儿、外孙女无私的爱仿佛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辈、生生息息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小说正是通过老船夫这个典型人物的描述展现亲子之爱的人情美。
沈从文《边城》人物形象天保、傩送)分析
大老(天保):天保个性豪爽,康慨。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弟弟“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一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消解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他是为了亲情和爱情在而死。
天保和傩送突然发现两人爱上的竟是同一个姑娘,眼看兄弟要变成情敌,他们没有反目成仇,也没有像流行小说写的那样,其中一个慷慨“出让”,他们懂得,姑娘不是财产,感情没有价格,你必须接受姑娘的选择,而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选择。于是他们公平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竞争,哥哥走了车路占了先,就一定让弟弟走马路先开口,结果一唱定乾坤,这里没有裁判,没有评委,没有公证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再加上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为了成全弟弟,哥哥带着失恋的忧伤远走他乡……
这篇小说对天保的刻画不多,但这个人物的性格却同样鲜明地突现在我们的面前。他爱翠翠,但无法让翠翠同样爱上自己,当得知弟弟也爱着翠翠,便怀着十分复杂的感情退出了角逐,既表现出浓重的手足之情,又流露着失败的落寞。从他对老船夫的冷冷的神情和生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矛盾和痛苦。为了爱,他孤独地外出闯滩;又为着爱,孤独地客死他乡。在这里,天保所需要的也是社交需要,对弟弟,他需要保持亲情和融洽的关系;对翠翠,他需要异性的爱。
二老(傩送):傩送喜欢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纠葛中。最后他知道自己没有任何希望,只能孤独地离开伤心之地。最后死于意外,也许正是他孤独的归宿。
傩送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着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飘泊到什么地方。
傩送的形象是勇敢。他是一个心地善良、敢于追求、蔑视权财、责任感强的人。他和翠翠是一见钟情,不走车路,执著地为翠翠唱歌求爱。对王团总陪嫁的碾坊,毫不动心,敢于追求自己的最爱。当知道哥哥闯滩而死的时候,他心怀愧疚,舍弃一切,远走他乡。
天保、傩送兄弟的共同特点:两人都是船主又都是船手,哥俩忠诚的爱着翠翠,对待爱情都有谦让的美德,当自己的幸福与别人的发生矛盾时,能忍痛割爱,成人之美。
《由性格注定的悲剧》
第一次读《边城》这本书是在高三的时候,当时对小说所有的关注都集中在了爷爷去世的悲伤,以及对翠翠和傩送相爱而不得的惋惜上了,以及当时的自己还在坚信着傩送一定会回来娶走翠翠的,却不懂得为何在湘西这样一个淳朴又自由的世界里,两个相爱的人却无法得到美好的结局呢。
如今七年已经过去了,我一时兴起重读了《边城》,随着自己的阅历的增加,从小说里我读到了一种苍凉而浓重的悲哀。或许说我已明白爷爷的去世,傩送和翠翠的无缘都是注定的,都是被性格注定的。
先说老船夫,老船夫是一个踏实、勤奋、善良、老实的人,他身上的一切都体现着意味朴实的农民最本真的美好,但是这样一个美好的爷爷却是整个悲剧的直接推动者,因为爷爷太过于美好,所以他不是一个硬气的人,甚至用文中的话来说,他不是一个索利的人。一开始他就知道天保喜欢翠翠,也感觉出了翠翠不是很喜欢天保,但是他却没有很明白的告诉天保,翠翠的心事。后来傩送也像老船夫表达了对翠翠的爱慕,此时老船夫已经明白天保和傩送都喜欢翠翠了,他本可以将这些都告诉翠翠,让翠翠自己来做选择,但是他却选择了向翠翠隐瞒傩送的感情,而是继续去试探翠翠的心意,虽然我知道即使他告诉了翠翠,也许依然改变不了结局。即使到了最后翠翠已经很明显的告诉了他自己已被某个人的歌声所虏获,爷爷也没有讲明那歌声就是傩送的。就是这藏着掖着的爱护,让傩送错过了明了翠翠心意的机会。
我不否认老船夫是爱着自己孙女的,但是老船夫处理孙女感情问题的手法和当年处理自己女儿的手法是一样的,因此妈妈的结局是悲惨的,这小雏儿的命运还能是好的吗?所以我认为老船夫是造成翠翠悲剧的直接原因。
第二个我要说的是翠翠,翠翠是促成自己悲剧根本原因,前面说过即使老船夫一开始就把问题明明白白的丢给翠翠,悲剧依然会发生。因为翠翠自己就是一个内向的女孩子,她是清楚自己喜欢傩送的,但是在喜欢的人的面前,她却选择逃避,加之老船夫的”不清不楚“的解释,不论是傩送还是天保都不明白翠翠的心意。没有人看到过翠翠的回应,面对两个人翠翠的表现不是刻意装傻就是逃得远远地,不明翠翠心意的二老,远走就是必然的选择了。
我不同意网上一些关于傩送和翠翠为什么不能在一起的解释。有的人说是因为傩送忘不了老大的死,但实际上顺顺父子对于这件事只是在怨恨老船夫而已,后来傩送还是和顺顺摊牌说自己想要渡船,这证明傩送想要的还是翠翠。有的人说是顺顺的封建思想害了他们,我也不同意,后来老船夫去世之后,顺顺就明确表态让翠翠作为老二媳妇住到自己家里来。
所以说,真正阻碍他们在一起的不是别人,而是翠翠自己,她的内向和扭捏让她错失了自己的爱情。也许当有一天翠翠变得独立一点,泼辣一点的时候,她就会迎来属于自己的爱情了吧。
至于傩送会不会回来,我想到的结局只有一个:傩送肯定会回来,因为他的家人都在这边,还是他惦记的翠翠,但是傩送会过很久才会回来,只是斯情已逝,站在渡船边相遇的两个人早已物是人非。
也许是我对这段爱情太悲观吧。
《走马路走车路》——记边城读后感
最初捧着《边城》,怀疑自己能不能把这早期的文章看完,因为我一向对平淡的文章不报耐心。但沈从文的文字清新,行文如流水,虽散却自然,给人一种诗意,使人不自觉地微笑。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偶然间看到这简单又纯净的句子,没有了城市中的喧嚣和利欲熏心,让人心里一阵安详又平静。一条小溪一只渡船,一个小屋一辈子,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边城的人民是一群善良的人,他们保持着曾经所有的宁静和谐与纯朴勤俭。透过他们,我看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个充满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人们率直、真挚。正如沈从文所说,这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老船夫不贪财、不嫌贫、乐于助人且生性豁达。他有重重的心事,只为翠翠的将来。他几乎是为翠翠而活,希望翠翠能快快乐乐。他和翠翠相依为命,他们之间正是人类最初干净透明的亲情。而翠翠,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这个本书的主角,为人天真活泼,她的身上散发的是天真爽朗的孩子香,简单的生活赋予了她一颗毫不世俗的心。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勤劳、善良、淡泊名利的中华传统美德。
翠翠和傩送之间的爱情没有海誓山盟,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一个小乡村极其自然的朴素纯情,洋溢着含蓄之美。
文中的两兄弟给我很深的印象。作者既写出了他俩对爱情的忠诚、坚贞,又表现了他们自我牺牲的美德。他们都深爱翠翠,在他们心目中,爱,与世俗的钱财、地位毫不相干。哥哥天保,因为说话结巴,所以选择走马路,也就是托人提亲,而比哥哥更早爱上翠翠的傩送,选择了走车路,也就是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他们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诉说着自己对翠翠的爱。我不知道世间还有如此纯粹的爱,等在岸上也好,等在船上也罢,“自己的心紧紧缚定远远的一个人”。
他们兄弟之间的坦然与诚实亦让我感动,即使互为情敌,但是他们却能坦白地告诉对方自己的真实感情,以淡淡地微笑,化作浮云。我想,这笑声中不只是丝丝的无奈与烦恼,还有兄弟间的信任与温柔吧。(而后来傩送因哥哥的死而选择放弃翠翠,再次让我看到兄弟间的深厚感情。)
我曾经不止一次埋怨过翠翠,为她的单纯,为她单纯中的无情。因为她单纯,所以猜不透祖父话中的含义;因为她单纯,所以不知道天保的死和自己有关;因为她单纯,所以不知道自己让祖父受了多少气,莫名地成了“坏人”;因为她单纯,所以太晚明白两兄弟深刻的爱;因为她单纯,所以面对爱时,她选择羞涩地躲开,拆散了美好的姻缘,使三人各自神伤。但我明白,若少了她的单纯也不会有这两份深刻而又平淡的爱,而她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将要孤单地守着爱,守着渡船的孩子。想到这里,不禁为她感到哀伤。
最初看到这个结局,不能接受。为什么让那么纯粹爱着的人承受这些痛楚。若那年五月翠翠没有守在那里,是不是就不会遇上傩送?没有两人的邂逅,他们也许还是陌路人吧?也许。后来,我便释然了,在这美得不实际的人性美下,翠翠无限期的等待和走马路走车路的悲哀,或许是让我们咀嚼这人生的不尽完美吧!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