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节选的解读

文章 2019-07-16 19:52:45 1个回答   ()人看过

解读《边城》的节选是许多学生学习《边城》的主要手段。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边城》节选的解读。

《边城》节选的解读

两年日子过去了。[这个句子承第三节,跳跃式的又回到了眼前现实。]

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通统不能如期举行,因此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两个新年虽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和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在小教场迎春,锣鼓喧阗①大热闹,到了十五夜晚,城中舞龙耍狮子的镇筸②兵士,还各自赤裸着肩膊,往各处去欢迎炮仗烟火。(①喧阗:形容声音大。阗,tián。②镇筸:地名,曾是湖南凤凰县的治所。筸,ɡān。)城中军营里,税关局长公馆,河街上一些大字号,莫不预先截老毛竹筒,或镂空棕榈树根株,用洞硝拌和磺炭钢砂,一千槌八百槌把烟火做好。好勇取乐的军士,光赤着个上身,玩着灯打着鼓来了,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从悬到长竿尖端的空中落到玩灯的光赤赤肩背上,锣鼓催动急促的拍子,大家情绪都为这事情十分兴奋。鞭炮放过一阵后,用长凳脚绑着的大筒烟火,在敞坪一端燃起了引线,先是咝咝地流泻白光,慢慢的这白光便吼啸起来,作出如雷如虎惊人的声音,白光向上空冲去,高至二十丈,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人人把颈脖缩着,又怕又欢喜。玩灯的兵士,却在火花中绕着圈子,俨然毫不在意的样子。翠翠同他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小说第三节至第十节是描写三个端午节,这段文字旁逸斜出,不写端午,而写年节,看似闲笔,却是非有不可。第一、第三节提到“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端午已经写过,此处再补写中秋、过年,前后照应,周密无际。同时也为后文第十四节写傩送中秋月下唱歌预设伏笔。第二、前面写翠翠和傩送端午在河边相遇,此时把端午和二人之事暂时搁置,让刚刚燃烧起来的爱情之火忽然熄灭下来,使文章有波澜有起伏。第三,更重要的是,翠翠觉得这两年的中秋平淡,过年虽然热闹却“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翠翠在心里常常回味着和傩送初次相遇的情景,爱情之火从表面看是熄灭了,但翠翠的心里却在熊熊燃烧。小说对中秋和年节的描写,从侧面写出翠翠对傩送的怀念,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时,忽然落了行雨,无人衣衫不被雨湿透。[通过这个句子又巧妙地从眼前转入插叙上年经历的第二个中秋节。]为了避雨,祖孙二人同那只黄狗,走到顺顺吊脚楼上去,挤在一个角隅里。有人扛凳子从身边过去,翠翠认得那人正是去年打了火把送她回家的人,就告给祖父:

“爷爷,那个人去年送我回家,他拿了火把走路时,真像个山上的喽罗!”

祖父当时不作声,等到那人回头又走过面前时,就闪不知①一把抓住那个人,笑嘻嘻说:

“嗨嗨,你这个喽罗!要你到我家喝一杯也不成,还怕酒里有毒,把你这个真命天子毒死!”(①闪不知:突然。)

那人一看是守渡船的,且看到了翠翠,就笑了。“翠翠,你长大了!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

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醉翁之意不在酒,翠翠来看船为的只是看二老,提醒爷爷认喽罗也为的只是认二老,这喽罗果真提到了二老,翠翠“抿起嘴唇笑”,笑在嘴里甜在心头!]

这一次虽在这喽罗长年口中听到个“二老”名字,却不曾见及这个人。从祖父和那长年谈话里,翠翠听明白了二老是在下游六百里外沅水中部青浪滩过端午的。但这次不见二老,却认识了大老,且见着了那个一地出名的顺顺。[有心二老,二老偏不在;无意大老,大老偏在眼前。小说就这样在巧与不巧之中节外生枝,把故事写得摇曳多姿,曲折离奇。]大老把河中的鸭子捉回家里后,因为守渡船的老家伙称赞了那只肥鸭两次,顺顺就要大老把鸭子给翠翠。且知道祖孙二人所过的日子,十分拮据①,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许多尖角粽子。(①拮据:jiéjū,原指鸟衔草筑巢,手足劳累;后比喻经济窘迫。)[顺顺这一回的大方慷慨,可不只是怜贫惜穷,扶危济困了。]

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翠翠眼睛装作观景,耳朵却尖着听顺顺讲话,写得太妙了!翠翠爱上了傩送,怎能不关心顺顺的态度?翠翠真的长大了。]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年纪,又问有没有了人家。[字面写顺顺喜欢翠翠,明眼人一看便知,天保老大爱上翠翠了。]祖父则很快乐地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因此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祖父“闭口不谈”误了多少好事!为翠翠爱情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回家时,祖父抱了那只白鸭子同别的东西,翠翠打火把引路。[请注意这只白鸭子,傩送二老捉的是白鸭子,天保大老送的也是白鸭子,第十节写翠翠思索着:“三年六个月的歌——谁送那只白鸭子呢?”是二老送白鸭呢,还是大老送白鸭呢?可见,白鸭成了翠翠婚姻的象征。]两人沿城墙脚走去,一面是城,一面是水。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祖父话里有话。]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翠翠一听便明白了,她心里头责怪祖父偏偏把最重要的傩送二老漏掉了。]祖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在,因为今天太高兴一点,便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祖父明白了顺顺的心意,但是不明白翠翠的心思,把自己的想法抖了出来。]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翠翠知道祖父想什么,祖父却不知道翠翠想什么。祖孙二人有了代沟,开始闹矛盾了。]

祖父话虽不再说了,心中却很显然地还转着这些可笑的不好的念头。翠翠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旁乱晃着,向前怏怏的走去了。[翠翠用这个办法报复爷爷。祖孙俩心里头都有了疙瘩。]

“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爷爷不怕自个儿摔跤,却怕鸭子走脱了。天保捉的鸭子在爷爷心目中很有了分量。]

“谁也不希罕那只鸭子!”[因为这鸭子不是傩送捉来的,在翠翠心目中却没有了分量。可爷爷哪里知道,翠翠又怎么好意思开口说明白?爷爷和翠翠缺少交流,想不到一块了。]

祖父明白翠翠为什么事不高兴,便唱起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声,声音虽然哑沙沙的,字眼儿却稳稳当当毫不含糊。[祖父明白了翠翠为什么事不高兴,却并不知道怎样的事才能使翠翠高兴,于是无意识地唱起了“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声”。]翠翠一面听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发问:

“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爷爷的船怎么会下青浪滩呢,而是翠翠的心下了青浪滩,驶到了傩送身边。傩送正远在六百里外的青浪滩过端午节,爷爷的歌声撩起了翠翠的情思。]

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两人都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祖孙二人便沉默地一直走还家中。[翠翠的心,爷爷仍然不知道。翠翠的“记忆”落在二老处,而爷爷的“记忆”落在大老处。爷爷给翠翠带来了烦恼。]到了渡口,那另外一个代理看船的,正把船泊在岸边等候他们。几人渡过溪到了家中,剥粽子吃。到后那人要进城去,翠翠赶即为那人点上火把,让他有火把照路。人过了小溪上小山时,翠翠同祖父在船上望着,翠翠说:

“爷爷,看喽罗上山了啊!”[翠翠前面说:“爷爷,那个人去年送我回家,他拿了火把走路时,真像个山上的喽罗!”翠翠在这里又说:“爷爷,看喽罗上山了啊!”翠翠望着那个向小山走去的火把,想起那个美好的夜晚,她忘情了!]

祖父把手攀引着横缆,注目溪面的薄雾,仿佛看到了另外一种什么东西,轻轻地吁了一口气。[祖父对翠翠的心思还是隔雾看花,仿佛明白,仿佛又不明白,朦胧中他“仿佛看到了另外一种什么东西,轻轻地吁了一口气”。“另外一种东西”指什么,祖父为什么因此叹气呢?小说在这里没有明说,让我们继续读下去吧,读到第七节自然就明白。但我们从祖父忧郁的神态中,预感到莫非等待翠翠的婚姻竟是一场悲剧?]祖父静静地拉船过对岸家边时,要翠翠先上岸去,自己却守在船边,因为过节,明白一定有乡下人来城里看龙船,还得乘黑赶回家去。[祖父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坚守岗位,克尽职守。]

第五节补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想再遇上傩送二老,于是和外祖父进城看龙船竞渡,不巧二老不在,下了青浪滩,却遇上了大老天宝。天保父亲顺顺喜欢翠翠,祖父也喜欢天保,拿天宝试探翠翠,但翠翠心念所系全在傩送身上,对祖父的问话着恼,祖父不理解翠翠的心愿,祖孙二人想不到一块儿,闹起了矛盾。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