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错误论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犯错,出现一点错误是正常的,但“不该错”的错误出现就不应该了。有的学生上课听得懂,问题也回答得出,但做作业或考试时就出现了错误,并且不能自己检查出来,要靠别人指点。这是老师最头痛的问题。
如在一次作业检查中,我对一位学习说:“你的答案上有错误。”该生将作业从头到尾反复检查几遍,没有检查出错误。直到我告诉他是哪一道题时,他才恍然大悟似地说:“哎呀!我怎么错了呢……”如何培养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错误呢?以下是我从事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的经验之谈。
一、控制学生的作业、考试的数量。
学生的很多错误往往是图“快”引起的,而图“快”往往是因为作业“多”而所迫,治“多”抑“快”,让学生有从容之感,才谈得上去检查。
1、班主任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严格执行新课标准,不随意增加内容,不盲目拓宽加深。
2、要十分重视组织课堂练习,注意联系的目的性、多样性、针对性,一般情况下,每堂课应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练习,通过当堂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从而减轻学生负担。
3、考查科目不布置课外作业,应抓好课内练习,及时巩固,考试科目、课外作业量要适当,原则上每上一课,课外作业一般不超过半小时。每天作业时间不超过1.5小时。学生作业量少了,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4、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每学期期中、期末各测试一次就可以了。
二、培养检查的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现在的学生往往缺乏反复检查的习惯。在做完作业或考试题时,虽有时间,有的学生宁愿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摇来摇去,东张西望……也不愿意仔细检查。所以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有自我检查的能力,必须从培养习惯开始。
1、应让学生明确做作业的目的。做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要保“量”更要保“质”去完成,不能图快而马虎了事,而要反复检查。
2、要让学生“自己”查错。现在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是由老师检查的。老师应改变阅卷方法,对有错误的作业,老师暂时不批发,而退给学生自查并改正后再交来。如果这样,学生就会养成自我查错的习惯。
三、归纳、总结错误的原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还是有章可循、有规律可找。帮助学生总结好这方面的规律,就可以大大增加他们自我查错的能力。我认为,学生常见错误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粗心性错误。小学生大多爱动,非常活泼,他们缺乏耐心,注意力也易分散和转移,所以,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多。如把“3”看成“5”;把“9”写成“6”;将“2÷2”写成等于“0”;将“戴”写成“带”;将“克服”写成“刻服”;“常”写成“长”等等。
2、习惯性错误。学生在写作业时,普遍存在怕麻烦、马虎、图快、自以为是的习惯。有些问题甚至久而成癖,难以纠正。我班有个学生经常把“棘手”写成“辣手”,究其原因,她说很多人都这么说。所以她也这样说成了习惯,根本不知道错了。
3、常见性错误,一部分学生平时学习缺乏认真的态度,或不求理解,因而出现一些常见性的错误。如“的、地、得”“哪、那”的用法混淆不清,“年轻”与“年青”两个词语的运用分辨不清。
4、知识性错误。造成这类错误的原因确实是学生知识上没有掌握好。比如有个学生解释词语,把“刚愎自用”解释为“刚强不屈”。有个学生用“敏锐”造句:“他敏锐得什么都能看清楚。”还有个学生判断“我们班今天基本上没有人迟到。”别的同学对他说:“这是个病句。”时,他竟然回答道:“句子正确,符合我们班的实际情况。”
5、理解性错误。这类错误是由于学习对题意理解错误而造成的。如把“为什么”答成“是什么”;把“怎么样”答成“什么样”;把“辨析”弄成“解释”;把“搭配”弄成“归类”。又如有道试题,要求学生回答:“这些来学校的客人很讲礼貌”和“这些学校来的客人很讲礼貌”。这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有何不同时,有的学生答道:“它们的意思相同。”只是“来”、“的”两个字换了位置。告诉学生总结以上错误的形成,他们便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去注意。
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审题检查。要求学生从题意入手,看自己的所答是否所问,是否按要求已经答完,特别是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什么样”要分辨清楚,不能随便所答。
2、疑问检查。对于那些自己没有把握的地方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