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寓言故事道理

文章 2019-07-16 18:42:07 1个回答   ()人看过

寓言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下面为大家都分享了简短寓言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简短寓言故事1

春秋时期,晋国原本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参与大国争霸战争,与齐、宋、秦、楚合称“春秋五霸”。

但是到了晋平公姬彪登上国君的宝座时,晋国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时国内的韩、赵、魏三大家族共同执掌晋国的朝政,大权旁落的晋平公名义上虽为一国之君,实际上形同虚设。尽管如此,他仍然不学无术,不思进取,对韩、赵、魏三大家族束手无策,不能重振朝纲,每天只知吃喝玩乐,得过且过。

他在位的 26 年中,毫无建树,使晋国的形势越来越衰弱,面临着被韩、赵、魏三大家族瓜分的危险。

晋平公到了老年,反思自己平庸的一生,忽然产生了一种要求学习的强烈欲望,但又感到来日不多,怕学不好,因而心情十分矛盾。

有一天,晋平公对晋国的乐师师旷说:“乐师,寡人的年纪已经70 岁了,很想学习,恐怕为时已晚了。”

师旷说:“君侯,既知时间已经晚了,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呢?”

晋平公想:我说时间晚了,是指年纪大了,而不是指时间到了夜晚,他却让我点亮蜡烛,这不是开玩笑吗?

晋平公想到这里,就对师旷说:“乐师,寡人虽无太大作为,但怎么说仍是你的国君,哪里有做臣下的戏弄国君的呢?”

师旷说:“臣虽双目失明,但还不至于眼里没有君。臣的话自有臣的道理,怎么敢戏弄国君呢?”

晋平公说:“乐师,你说说有什么道理?”

师旷说:“我听说过几句话,不知君侯有兴趣听没有?”

晋平公说:“近日寡人心中苦闷,也无人跟寡人说真心话,近臣都是一些溜须拍马的献谗之辈,你能跟寡人说真心话,寡人当然有兴趣听了。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师旷说:“有几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好学,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光辉灿烂,前途无限;一个人在壮年时期好学,就像中午的太阳一样,光辉正盛,大有前途;一个人在老年时期好学,好像蜡烛的光亮一样,它的光亮虽然不如太阳的光辉,不也比在黑暗中走路更强吗?”

晋平公拍手叫好说:“说得好啊!”

简短寓言故事2

小寓言大智慧: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不应该取笑那些勤奋好学的老年人,相反,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他们的精神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侯。

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侯说:“国君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里,若不赶快医治,病情恐怕将会加重!”

桓侯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

待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对身边的近臣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来夸耀自己的本领。”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国君现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恐怕会更加严重。”

桓侯还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大王,您的病现在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到时候后果可是不堪设想。请国君三思!”

桓侯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朝见桓侯,当他到了大殿上看到桓侯的脸色以后,什么话也没说,回身就走。桓侯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

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不论针灸或是服药,都还可以医治,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也无法替他医治了。”

五天以后,桓侯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桓侯不久就驾崩了。

简短寓言故事3

小寓言大智慧:一个人身上如果有了小的缺点错误不及时改正,那就会酿成不可救药的大错。

西周时期,有个叫造父的人,他很想学习驾车,当时驾车技术很高明有个叫泰豆的人,他是国内驾车技术最好的人,于是造父就拜泰豆为老师,向他学习驾车技术。

但是三年过去了,泰豆也没告诉他如何驾车。造父用更加谦虚谨慎的弟子礼节侍奉老师,泰豆这才告诉他:“古诗中说:‘要做个好弓匠,必须先学会编簸箕;要做个好铁匠,必须先学会做皮袄。’你先观看我快步走,你必须走得像我一样快,然后才可以手握六匹马的缰绳,六匹马便可以驾驭了。”

造父说:“谨遵先生的教导。”

泰豆把造父带到院子里,然后就把木桩子埋在院子里的地上,每根大桩的横截面,仅仅能容下一只脚,每隔一步的距离设置下一根木桩,一根根木桩排成一条路。泰豆在木桩路上快步行走,反复走了好几次,一次都没从木桩上跌下来。

泰豆让徒弟也学习在木桩上走,造父跟随着泰豆学在木桩上行走,三天时间,就把泰豆的行走技巧全部学会了。

泰豆感到很惊讶,他说:“你真是很聪明!学习得多么快啊!”

造父说:“学走木桩,与学驾车有什么关系呢?”

泰豆说:“刚才你走木桩,得力于脚,脚又顺应心的指挥。把这个道理推广到驾车上来,使马缰绳和马嚼子协调一致,让车子走得平稳,通过对马嚼子的控制使马车的快慢速度适中。

正确的法则在心中,控制马拉车的节奏由手来掌握。这样,内心懂得驾车的法则,对外又能适应马的脾气,因此就能做到进退如同木匠的墨线一样笔直,转弯就能合乎圆规矩尺的要求;上道跑远路,力气也用不完。这样,你就能掌握驾车技术!”

造父问:“这就能成为最好的驾车手了吗?”

泰豆解释说:“你要牢牢记住,马嚼子、马缰绳、手和心之间的关系是:让马嚼子、马缰绳的控制和手的操纵协调一致,手的操纵又顺应着心的指挥,这样就可以不用眼睛看,不用鞭子赶,心里悠闲自得,身体端正不歪,六匹马的缰绳有条不紊,二十四只马蹄踏在路上不出差错。

做到这样,车轮和马蹄不论到达什么样的地方,崎崛的山路,和平坦的原野,都是一样的,也就不觉得有什么危险了。这就是我全部的驾车技术!”

后来,造父果然成了周穆王的最优秀驾车手。

小寓言大智慧: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很扎实的基本功,只要基本功扎实,做事情便能得心应手,学习知识更是如此。

简短寓言故事4

战国时期,燕国寿陵地方的人,走路的样子八字朝外,摇摆蹒跚,十分难看。

当地有一个年轻人,从小在这里长大。在他小的时候还不觉得,后来等他长大了就觉得这里的人走路的姿势实在是太难看了,所以就想学习一下走路。后来,他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态相当优美,于是就跋山涉水前去学习,年轻人风尘仆仆地来到赵国首都邯郸。

来到邯郸,只见繁华大街上,果然,这里每个人走路的姿式都十分优雅,走起路来,不紧不慢,神态大方,一抬手一举足,都显示着高贵的风度。

年轻人自惭形秽,连忙跟着路上的行人模仿起来,人家迈左脚,他跟着迈左脚。人家迈右脚,他也跟着迈右脚。可是学了几天,怎么也学不会,而且越走越别扭。年轻人心想:一定是因为自己的恶习太深了,不彻底抛弃自己的老步法,肯定学不好新姿式。

于是,这位小伙子从头学起,每迈出一步都要仔细推敲下一步的动作,一摆手、一扭腰都要认真计算尺寸。

他学习得很刻苦,每天都废寝忘食。来到邯郸三个多月,每天都在不停地练习,虽然如此,却始终没能学会邯郸人走路的姿式,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样子也忘了个精光。当他要回燕国的时候,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先迈哪条腿,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

小寓言大智慧:学习别人的长处,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一味模仿,不仅学不到别人的本领,反而会丢掉自己的长处。

简短寓言故事5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年发生了大灾荒,百姓没有粮食吃,背井离乡,到处逃亡,有饿死在他乡的,有饿死在路上的。全国一片饿殍景象,情形十分凄惨。

齐宣王想尽一切办法救济灾民,但还是无济于事,宣王只能干着急没办法,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民逃荒到别的国家去。

有个名叫黔敖的富人家,派出去很多的奴役大发慈悲在路边摆些饭食,等待着饥饿的百姓来吃。

有一个几天也没有吃饭的饥民,用衣袖遮着脸,用绳子绑着鞋子,饿得眼睛都睁不开的样子,走上前来。

黔敖看见了他,就左手端着饭碗,右手提着水壶,高声吆喝他说:“嗟!来食。”意思是:“喂!来吃吧。”

黔敖认为在这么严重的荒年里,粮米比黄金还值钱,自己能施舍些食物给饥民,已经是了不起的义举了,所以说话的声音大些,语言也不客气。

那个人一听,觉得黔敖很不礼貌,挫伤了自己的自尊心,就扬起眉毛,瞪起眼睛,看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受这种侮辱,不吃‘嗟来之食’,才饿到这种程度!”

黔敖也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不对,向他道歉,但是他坚决不吃,不愿意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怜悯和施舍。

最后,这个人终于饿死了。

小寓言大智慧:一个人的气节往往比生命还重要,我们在给予别人帮助的时候更要尊重别人的人格。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