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边城》纯情浪漫主义的美学价值
沈从文的《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沈从文《边城》纯情浪漫主义的美学价值。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沈从文《边城》纯情浪漫主义的美学价值
摘 要:纯情浪漫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30年的发展里具有重要的地位,乡土作家沈从文与它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更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小说《边城》使纯情浪漫主义的情绪化与艺术性达到一种相对高度的有机融合,成为现代文学中不可复制的经典之作。《边城》是沈从文纯情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本文试图从小说中描写的人性、人情、自然以及语言特点的角度来探讨《边城》这个世外桃源所蕴含的纯情浪漫主义美学价值。
关键词:纯情浪漫主义 美学价值 《边城》
一、沈从文《边城》与纯情浪漫主义的关系
素有“中国的大仲马”之称的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人物,有趣的是,他所在的“京派小说”的发展轨迹和纯情浪漫主义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作品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拘一格,这位“文体作家”,他的作品给浪漫主义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更好地为纯情浪漫主义作了一个优秀的典范。
他的小说《边城》就把纯情浪漫主义蕴味诠释得非常到位。可以说《边城》的出现,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最佳语言和艺术境界,同时也给纯情浪漫主义带来了新的变革,不再是纯主观的抒情或者模仿,而是把主观抒情与理性精神结合起来,走的是诗化与隐喻的纯艺术抒情浪漫主义路线,让乡土文化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体现 “理想人性”。纯情浪漫主义的发展到了沈从文这里得到了全方位的巅峰发展。而且“边城”在小说里、读者和作者的眼里,它代表的意义不只是一个地理位置,而是更深层次的文化和价值的象征。纯情浪漫主义的味道弥漫在小说的每一个文字的角落,构成一幅人间的世外桃源,让每一个进入的读者美的纯情陶醉和向往。
二、纯情浪漫主义的美学价值在《边城》中的体现
(一)小说中人性美
《边城》小说里的人性是作者创作的起源和归宿。沈从文一直自称是“人性的治疗者”。他一直以自己是“乡下人”自居,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基础来描绘心中的那片世外桃源。用一种古典审美的“田园牧歌”风格来构建自己的理想世界。虽然他常以“乡下人”自居,但是他本身却侨寓于大都市之中,都市的种种生存压力使得他向往湘西乡村那片干净的世界。湘西,那是一片他熟悉的地方,湘西的人文更是值得他留恋的地方。湘西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文化落后,那里的人们保留着较多的古风。有的地方甚至还有某种程度的原始性,选择这样的一个地方作为写作的依托,则有了人物性格的参照物,况且在沈从文身上留着一部分苗族的血流,具有典型的苗文化心理,这种苗文化心里主要表现是英勇善舞、重义轻利、豪爽大方、不计功利、富于幻想的特点。
现在来看小说中的具体人物,船夫―爷爷、船总顺顺以及天保、傩送、翠翠这三个大自然养育的孩子,身上到处有自然的韵味,散发的善是属于充满纯洁朝气的人性美。在作者的笔下,人性的美是多个侧面的展开,就连吊脚楼上的歌女身上也散发出人性单纯的光环,那种天然的人性是那么的朴素、醇厚和重义轻利,她们靠“四川商人维持生活,但恩情所结,则多在水手方向。感情好的互相咬着嘴唇咬着脖颈发了誓,约好‘分手后各人皆不许胡闹’,四十天或五十天,在船上浮着的那一个,同留在岸上的这一个”。此种情景本应是人间的虚情假意,而在这世外桃源里却是那般的和谐,那种与世无争、淡薄、安静、守信自约的生活状态,更将人性善与美提到了浑厚的朴素的角度。让每个人精神都有家园可以回归,得到的收获是一片心灵可以停泊的静土,这种原始状态下人性的袒露,不只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美,更是一种人性在艺术作品中的诠释。他把湘西的文化与作者理想相结合,使小说表达拓宽了纯情浪漫主义的表达方式,给它以全新的诠释。
(二)小说中情感的清纯美
人物之间情感的清纯美,也是《边城》 中的一大亮点。沈从文的很多作品,他都是以“乡下人”的视角来抒写的。写那种理想中的交往,理想世界的人际关系。在写作此小说的前半时,他处于人生幸福的巅峰时期,世俗的名誉他都拥有了。而在完成整部小说的过程中,他回去过湘西,中间还有母亲的病逝,这些因素也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后半部分悲剧性就要浓烈,但是这个“乡下人”用乡下人特有的目光来解剖着三四十年代都市的人情世故,分析着来自于生存的压力。人在痛苦或者外界压力过大时,回忆美好的记忆是另一种追寻的方式,会想起温暖的港湾,儿时母亲的怀抱,童年生长的那片乐土,那里的一切,总是会触动人心底最脆弱的心弦。这时,创作也许就是最好的倾诉方法。在《边城》这个世外桃源里,沈从文拥有一片属于自我的空间。作者在写人物时,人性就是善和美的,构建人物之间的情感则更是一种特有的清纯美。那么构成的关系呢?更是一种安宁的鸡犬相闻。在整体上,《边城》的民风没有更多的世俗渗透,它很古朴,简直就是一幅人间佳境,顺顺、水手、士兵、歌女、爷爷、杨马兵,以及过往的客商,他们相互交往时都是用一种纯朴的、善良的、热忱的、相亲相爱的、发自内心、真诚的情感来交往,无论是远道而来的陌生人,还是天天见面相处的乡里邻居,都是相互帮助、情同手足。这种情感的清纯美,还通过翠翠和天保傩送的三人之间的爱情表达出来。在一个大的原始社会环境里,一幅和谐、清纯的人情画卷悬挂在正中央。在这幅画卷中,人们交往是真诚的,付出的情感是单纯的。每一个微笑是来自心里的诠释。
(三)小说中自然美
人情的画卷,人性的善美会是展现在一幅怎样的自然风景之中呢?湘西,那片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沉淀。特别是沈从文生于湘、川、黔、鄂交界的湘西凤凰县,那里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充满浪漫激情,保留远古的南方神话――巫术文化体系”。[1]少年时期的沈从文,相比于私塾的古板生活,他更喜欢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的真实,湘西特有的神奇险秀的大自然和文化积淀给予他最直接的视觉材料,《边城》的开头就描绘了一个清新秀丽、神秘的自然环境。整个小说写作过程中不仅是开头有关于如画的环境描写:“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是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其中一直穿插着对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在《边城》中多处描写边城的生活场景,充满脱俗的美:“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方散发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这些清新的自然景物构成了主人公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居所。对塑造人物的性格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更突出人性的明净单纯。作者不是把小说情节的发展放在首位,而是把对湘西这片世外桃源的自然风土人情的描写也同人物情节发展放在了同一个水平线上,他把情节的发展放在优美的自然之中去发展,让静谧幽深的自然风景增添故事的蕴味。让作品的景物描写,风土叙述是作品的主要内容,而不是如同一般小说只是起一个铺垫的作用。极力的、真诚地表现着“茶峒 ”及周边的自然环境,抒发着对自然伟大的敬佩,也讴歌着对湘西理想生活的向往,对人与人之间的安宁和谐,以及美好的湘西世界的认同,这种边城牧歌情调是沈从文独特的纯情浪漫主义的边城牧歌,现实的乡土文化和作者的理性情感的结合,让纯情浪漫主义的模式登上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将情感隐藏于人物命运的演变和特定环境和场面描写之中,让表达更含蓄,趋向了古典审美。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