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里那一抹古色经典散文

文章 2019-07-16 17:43:46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个人,生命里最亮丽的色彩,是他的红色部分。

有沸腾热血的鲜、婚嫁许配的喜,也有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霖的幸……等等,那都是他红色的部分。

一个古村,也有她生命里的红色。

在深秋或初冬的季节里,踩着乍暖还寒的霜露,走近掩映在古樟和枫树林里的青砖黛瓦马头墙下的古村家园,寻访一处处僻静古村落,或久久伫立于一扇扇古老的石门前,看岁月斑驳的痕迹,去品读古村的前世今生。

秋天的仁和店古村,当她掩映在季节染红的岁月里时,我想那就是她的红色部分吧。

和庐陵诸多的古村一样,因为地处在山高路远的位置,任世间沧桑变换,她依旧与世无争的安处一隅。

事隔百年或千年后的今天,我们行走于乡间,用脚步丈量着这些散落在山水间的村落,发现这些村子不仅仅是村民世世代代栖息地那样简单,她们都有着自己的特征和内涵,也有着自己的背景和文化。

古村无言,时空停滞。

古村和这里生生息息的人们一样,与世无争的延续着香火,平淡无奇的把岁月当做摇篮里的襁褓一样伺弄着,任时间和空间的错落将所有铭刻的历史,如画卷一样呈现于眼前,为你细数走过的光阴。因此,虽历经战火硝烟、世事沧桑巨变,她也能够安然无恙地完好保存下来,并以其独特的固执和留守坚持到今。

仅村名“仁和”二字,不难看村里的出老祖宗在选取村名时的用心,“仁和”蕴含着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仁者爱人”、“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典出《论语》。“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本理念的延伸,包含着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自我身心的和谐。

万象林总,皆不出其意。

仁和古村,一如其名,千百年来固守着那份操守,典藏着那份德行,走过了生命力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走在村里,还经常听到村民也有这样解释,说当时村里的老祖先是从事药材生意的,他们秉承着“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湖南当老板”的理念,不远千里,抛妻舍子外出经商。一些村里的子嗣在外学到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借助了当时特殊的水运要道“运河──长江──赣江──北江——珠江”这一南北通道,又地处赣江中游的有利位置,大兴商贸。这条全长两千多公里,贯穿北京、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广东七省市的通道,在江西境内就占了三分之一,聪明的他们就是利用这一先机,回到村里做起老板来,渐渐地将一个以居住为主的村落发展成为一个经贸繁荣、群贤辈出的千年古镇,并形成了重要的商埠、码头并得以兴旺发达。

到底是不是这样,已经无从考究。

但如今,走在千年的村落里,从那斑驳的墙体间和吹过古巷的微风里,依旧还可以闻到淡淡地百草味,那两口一为供村民喝水,一为洗药用的古井,虽经千年的风霜仍不枯竭,在村民的心中依旧安静的卧在村子一旁,涓涓的泉眼流经出岁月的琼汁,滋养着绵延不息的子孙万代。

村口的枫林里,一枝一叶汲取着古村千年的精华,落叶又反哺大地;繁茂的枝叶里,古村生灵的蓬勃,洋溢着村民幸福的笑靥。登高远望,那一抹亮丽的红色里,古村翘首的墙垛上骄傲地写着古村应有的尊严。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